想为家里买点东西,却发现市场上的产品早已经都被挂上了所谓智能化的标签。

门锁可以像iPhone一样指纹识别了,电视可以语音换台了,甚至你都可以在使用安卓系统的冰箱大屏上,打一局《王者荣耀》。

那么,当面向未来美好的智能家居构想,快速的走入现实,又会对我们既有的生活习惯造成哪些改变?或者说,人们真的做好接纳这些新技术的准备了吗?

你不再需要出门前找钥匙,却开始困扰屋子里是否还有“其他人”

每天回家,开门是第一件事。

智能门锁的诞生逐渐取代了传统机械门锁,由最初的拿出钥匙解锁的开门方式,变为今天的更加便捷的磁卡、射频卡,或者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的新门锁,来到门前只需一个触摸或者一个眼神,门就可以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家门的一瞬间,若有安防人体感应器,当设防时,监测到有人在活动时,马上触发电话报警,当非设防形态时,感应到人,主动开启预设的灯光,当监测到无人时,主动封闭灯光。

虽然安防系统可以对陌生人入侵、煤气泄漏、火灾等情况提前及时发现并通知主人,但是当你通过摄像头查看家内的情况时,提供设备和网络连接的厂商,理论上也无法忽视摄像头所捕获的内容。

尤其是因为家用摄像头而引发的隐私泄露事故,近来也是屡见不鲜,同理,不法分子是否有可能通过记录生物识别信息的门锁,恶意制造进入家中的另一把“钥匙”?听起来,也让人后背发凉。

所有家电都能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但妈妈还是会担心电费

良好的睡眠是我们能保持第二天充沛精力的基础,通过手机上的APP将家里的控制系统调至睡眠模式调至睡眠模式,家中电器自动切断电源,智能窗帘自动的缓缓降下,灯光也自动关闭。

与此同时,晚上起夜时,你也无需摸黑开灯,智能红外探测器检测到你的活动后,自动将灯光打开,可以避免在漆黑一片的房间中碰到东西。

越来越多可以全天不间断工作的家电设备,正在让生活可以向着更适应我们的内心想法的方向进行,包括空调、电视、空气净化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家前就能借助智能空调对家中的温度预先调节,一到家就能享受清凉或者温暖,或者是电视屏幕随时都可以显示你想要的内容,只需要你走到跟前,而不再是翻箱倒柜寻找遥控器。

不过,这些理想实现的基础,是让大部分电器持续通电开机,无奈根据中国人一直以来的使用习惯,空调电源关机就断,电视开关看完就拔,显然已经成为一只很难改变的使用方式。

即便是你愿意做出改变,那也似乎免不了妈妈总拿着电费单问东问西。

是机器变得更聪明,还是人变得更懒?

又让人想到了皮克斯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的桥段,当两个机器人在东奔西走的上演伟大爱情故事时,人类只剩下了肥胖的身材、离不开的垃圾食品、和因为智能机器的存在,丝毫不需要运动的生活方式。

不得不说,或许这部动画片里描绘的人类,才是我们面对智能家居最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比是今后将会普及的智能一体化的的厨房系统,每天只需选好自己想吃的菜,把所有材料放进去,剩下的就是等待和品尝。

而吃完饭后,把碗筷放到全自动化的洗碗机里,再也不用争辩谁来洗碗这个问题,不过,你这一天除了坐办公室、坐车回家、作在家里吃饭,又做了哪些运动?

今天回过头来看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很多人都由衷的佩服美国导演能在十几年就想到VR设备可以“欺骗”人类,让全社会都生活在一个“虚假”的环境里。

然而,智能家居的普及似乎也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隐患,它同样带来了更多不安全、不可靠和不健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