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11日下午,由刘亦菲主演的电影《烽火芳菲》在北京举行了观摩研讨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提到刘亦菲在其中的表现时提到,第一次看的时候不太认同,第二次看觉得她进入了角色,并寄语明星级青年演员,要从明星身份转化为角色身份,真正去演一个角色塑造一个角色才会有新的进步。

电影《烽火芳菲》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导演是两次获得戛纳金棕榈最佳导演奖的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由刘亦菲、严屹宽、余少群等主演,影片根据二战时期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美国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因燃油耗尽迫降在中国浙江沿海,被中国女子救助之后发生的故事。

研讨会当天,专家在观摩电影之后与会讨论。《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谈到,电影拍的很克制,两个人的朦胧爱情非常美,对于这个女孩来讲不能叫做爱情,她是一个寡妇的身份,把这个身份设定在这里,实际这个片子整个基调是克制的,它很客观,表现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都很客观。

同时,李春利认为,看这个片子会被感动,因为电影不是放大战争,不是放大爱情,而是很客观、很冷静的去思索,涉及到日本人的部分分寸把握得也很好。只是,稍有不足的是,节奏有点慢,有些人物铺衬不算太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陆亮则谈到了这部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烽火芳菲》是中国制片方用中国人的资金请了一个欧洲电影大师级的导演拍中国题材的电影,表现了中国故事和中国的美好人物。导演奥古斯特在中国拍摄很顺利,在回答国外媒体提问时也谈到,他拍摄电影一路以来得到的都是帮助和善意。

陆亮表示,虽然电影不是那么激烈,戏剧性和商业性不是很强,有一些缓慢,但导演跨文化来拍这样一部中国电影很难,“导演要在他的文化土壤里面才可以施展他的才华,如果跨出这个文化土壤再好的导演都会碰到很大的难题,我觉得奥古斯特也碰到了这样的难题。有一点很可贵,我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没有觉得什么地方别扭。”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徐枫表达了看完片之后的感慨,“奥古斯特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继承伯格曼导演,大家觉得他慢或者觉得不够激烈,不能勉强他,他做不了他不能做的事情。电影的制作三件事情:特长、爱好、客观条件,这三个条件放在这里想做成其他的东西不可能,最后一定出这样一个结果。从他的角度基本已经做到最好。”

《中国电影报》、《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也认为,《烽火芳菲》所呈现出来的角度和风格,可能提供更多的是一种观察和思考,大家会觉得比较慢,比较闷。对历史比较有兴趣或者了解比较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去思考这些问题。当英子在山林里这样爬坡,拿了食物第一次见到杰克第一次惊吓,放下就跑,由双方不信任到信任,最后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在这个过程当中突然死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获得的不是一种故事酣畅淋漓的讲述,而是背后给人带来对战争的思考。

不过,皇甫宜川也提出了可供改进之处,奥古斯特将电影的基调处理得很克制,完全是欧洲编剧和导演带来的东西,但遗憾的是,没有把背景带出来,最后25万人被屠杀,在杰克身上没有点出来。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最后总结,他表示,其实第一次看的时候并不太认同刘亦菲,但第二次再看,他觉得刘亦菲表演在进步,进入了角色,把一个农村寡妇和闭塞的农村寡妇表达的分寸感和人物的认同非常到位。毕竟不是在演刘亦菲,而是在演角色。饶曙光强调:“我们青年演员,特别是明星级的演员从明星身份转化为角色的身份,真正的去演一个角色,塑造角色人物才会有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