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年来最具权威的亚洲当代艺术奖项之一,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已经公布了2017年入围的四位亚洲新锐艺术家,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的李明、陶辉、于吉和来自新加坡的赵仁辉(Robert Zhao Renhu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HBAA入围艺术家从左到右:李明、陶辉、于吉、赵仁辉)

入围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四位年轻艺术家各不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运用着不同的创作媒介,关心着不同的主题。于吉的创作总是围绕着特定地域的地理、历史和环境,伴随雕塑作品出现的现场行为总像是精心处理过的“劳动现场”。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成长在东南亚,深受“大熔炉”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他一手建立起一个名为“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ICZ)的虚构科学组织,借由构建科学话语和图像来进入艺术。在他的作品里,学术亦真亦假,但是自然却无比真实。陶辉将“治疗自己、治疗别人”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初衷,他拍摄的影像和影像装置很多都显得非常日常。从国产肥皂剧到市井新闻、民间传说,他以独有的幽默感与表现力,在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中展现着无定的人物命运。李明是一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艺术青年,他的梦想是拍一部武侠电影。他的作品也呈现出与个体相似的特质:对抗无聊的冲动、关于意义的不安探索,直至历史和人文层面上的讽刺。

正如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评审委员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所说:“通过对录像、雕塑、装置和行为加以精彩的、时常出人意料的运用,四位艺术家在美术馆的叙事新形式中呈现了自己,从文化语境到主观幻想,从历史指涉到新的当代社会话题,从纪录展示到虚构体验,他们做出了激动人心的闪躲腾挪。每位艺术家的提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展现出他们对欣欣向荣的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的贡献是何其的新鲜、切实和重要。”

从2017年10月27日至2018年2月11日,四位入围艺术家的作品展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对公众开放。展览中将展出每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也将呈现其全新委托创作的作品,观众们可以由此发现艺术家们所标记的当代艺术发展的潜力与新动向。本次大奖的最终获奖者将在展览期间于2017年11月23日揭晓。

外滩地段的新锐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选址设立于历史悠久的原亚洲文会大楼内。这座艺术装饰风格建筑在2010年美术馆开幕前由著名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修复改建成为今日的面貌,成立7年来,上海外滩美术馆一直走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

“这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示作品,我特别喜欢这个空间,之前我也常来这里看展览。”面对即将到来的展览,李明摩拳擦掌。他即将在展览中展出的最新作品《心渲染间》在上海大厦进行拍摄。这是一座拥有80年历史和丰富故事的五星级饭店。李明对看场地的那个下午印象深刻。“当天下午我们和李棋走了上海大厦和礼查饭店,特别纯粹地看那两个空间,那种在一个有很强属性的空间里纯打量这个空间本身的状态特别棒。”而他定作品就从建筑本身获得灵感,讲述一段发生在公共和私密性相对属性空间中的一系列故事。在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行为和录像作品之外,李明还通过运用上海外滩美术馆第五层的回形空间进行创作的延续,融合过往录像创作里涉及回形结构的场景,让正在建设中的地铁隧道、美术馆工地、生产电子时钟的厂家等一系列关于空间的影像与展览所在空间形成互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明,“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2017”展览现场图,2017)

于吉则在美术馆二层结合空间打造了环境装置《练习曲—慢板 乐章 IV》。作品悬挂于展厅内,滴落的松香、树脂在铁链支撑的结构下清晰可见,松香凝固的游丝垂挂在地面上,形成了繁复与单纯、内在与外在的简单对比。雕塑作品《石肉—零件#3》、将展出长达11分钟的最新影像作品《通道》,《采硫日记上卷》及她多件代表作品。然而在谈到自己的代表作,于吉颇为幽默地表示:“我希望自己还没有代表作。”对于即将到来的展览,于吉的反应同样幽默:“对我来说,参加这个展览意味着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被界定在‘亚洲新锐艺术家’的头衔之下被别人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吉,“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2017”展览现场图,2017)

对于“新锐”这个词,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他们既认可“新锐”给自己带来的机会,又害怕这个词汇过于耀眼。“不是谦虚,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被动的人,有特别被动的新锐吗?”李明反问道。“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背景不同,生活方式、思考方式、行动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代沟。”

探讨多样性的关系

虽然对自己头顶的“新锐”字样有着不同的阐释,但这些年轻艺术家都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反馈着个体认知和社会经验。无论是从材料出发,还是基于直觉,抑或是假借虚拟机构,这些跨媒介、跨领域的艺术作品,都或写意或细腻地表达着人与人、人与物质间的不断变化的关系。

因为目睹一棵新生的树木因施工将被移走,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竭尽所能将所有的树枝都带回了工作室,并花了一年时间拍摄树上的每一片叶子。这些摄影作品、档案照片和文档一起组合构成了作品《试图记住一棵树》。赵仁辉试图用这种方式,记录这个正在发生人与自然暴力关系的变革社会,并不断提醒着人们对社会和个体、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自然”是这个新加坡艺术家许多创作的出发点。《他数星星并且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是一张巨大的照片,展示了4784只来自同一科的食蚜蝇,并且每只都标明了来源。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发展着一个虚构的“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ICZ),并由此出发,发展出融合了自然历史、视觉艺术和生态环境的艺术创作。在得知要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览,赵仁辉非常期待,他想出了一个将美术馆变成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疯狂”概念。其中所陈列的装置涵盖他十年来造访动物园的物品、材料、文物、书籍,也呼应了美术馆作为亚洲文会大楼的历史。赵仁辉希望,这个作品都会触发观者漫步、探索多种叙事方式的奇遇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仁辉,“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2017”展览现场图,2017)

这些在新世纪后创作的“新锐”艺术家,对于观众的感受、阅读和沟通有着直接而明确的渴望。“我的作品一直希望建设一个通道,可以让没有专业艺术背景的人也能够进入,”陶辉说,“希望这次的作品可以让普通观众有谈论的欲望。”在美术馆的三楼空间,陶辉将展出一件全新的多屏录像装置《你好,尽头!》。9个人物给某人打电话的影像,组成视频阵列,像是来自9个电视剧的片段。这件新作品拍摄于今年艺术家在日本京都驻留期间。9个人物角色来自日本社会中不同的职业,他们交谈、讨论,如同影视作品般探讨了结束、尽头和死亡。陶辉以其独特的叙事性,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诠释社会结构以及每个个体在其中的处境、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辉,“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2017”展览现场图,2017)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李棋介绍,“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四位入围艺术家在本次展览中既带来了近年的代表性作品,更着重呈现了由上海外滩美术馆委托创作的新作。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这四位艺术家通过实践为视觉艺术贡献了新的语言和形式,他们关注艺术传统、大众文化,跨越学科边界,并主动对现实实施干预。他们的成长伴随着这一地区当代艺术体制愈趋完善的发展进程,作为其中的参与者,这一代新锐艺术家们愈发有意识地寻求与体制博弈的策略,也更加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创作自主性,谋求创作自由和空间,以期实现阶段性突破。他们通过生活、旅行、阅读、交游,乃至冥想来认识和体验这个开阔的世界,同时也不断地潜入自己的内心,反复求索。通过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热忱、力量和专注,分享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