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中德国海军航空兵的困境

由于地缘环境所致,德国的海上军事行动从来都具有很大的“相对独立性”。所以,雷德尔一直坚持海上战争的领导权应集中在一方,即集中在海军手中。可惜由于政治原因,这种想法并没有得到纳粹头子希特勒的支持。作为这种“斗争失败”的结果之一,便是纳粹德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缓慢,在戈林“凡能飞者皆属我”的口号下,海军能够支配的航空资源十分有限。本来从1935年起海军就经常把优秀干部派到空军里去,戈林也答应在1942年之前分两批将海军所要求的62个航空中队(约700架飞机)交给海军。但这700 架飞机最终并未交给海军,而是编为“第6航空兵群”(海军航空兵战斗群),只在作战方面隶属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或者他所指定的首长。到了1939年1月,海空军总司令联席会议更是规定:空军只给海军留下了海上航空侦察和与敌舰编队接触时对敌军舰进行战术行动的权利,其他如在大西洋上袭击军舰、空投水雷、破坏海上运输、突击敌港口和基地及袭击敌造船工业均由空军进行。海军只有担任远距离侦察的9个航空中队、担任侦察并和潜艇进行斗争的18个航空中队……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戈林试图将手中“对航空力量的垄断”当作剥夺德国海军独立性的一个筹码加以利用,但在两次大战之间德国空军内部,主张实施独立空中战争的呼声甚高——认为对敌人战争潜力的空中进攻能够给敌国平民抵抗意志造成巨大影响,独立空军的作战见效快, 战争初期就能取得巨大成果,这种成果对民族存亡有重大影响——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受此影响的戈林对发展舰载机表现出了一定的趣。这种兴趣虽然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逐渐消散,但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下,纳粹德国在舰载机领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Bf 109的舰载化

1938年7月,为了给正在建造中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提供一款性能优秀的舰载战斗机,帝国航空部指示巴伐利亚飞机公司以Bf 109E为基础进行适合舰载使用的改进,这便是Bf 109T的由来。与Bf 109E相比,Bf 109T将翼展由9.8米延伸到了11.08米,并加大前缘缝翼与后缘襟翼的行程以提高起降性能;对主翼梁进行修改,以便机翼可以在舰上停放时进行折叠,节省宝贵的机库空间;对体机主框架结构的17处位置(包括起落架)进行结构强化,以适应大大高于陆上使用环境的着舰冲击,同时安装舰载机特有的必需品——尾钩。另外,Bf 109T的尾段也重新设计,方向舵面积稍微缩小,对称型的断面也改为翼型产生机尾向左的侧向浮力,这有助于增加方向舵的有效性,同时起飞时不再需要因为抵销引擎和发动机的扭矩,必须施加右舵。移除了尾翼明显的支架,尾翼也从原来位置稍微降低和前移。尾轮改为可以半收藏的形式,主轮架向前多了6度,以改善地面的操控。相比于Bf 109E、Bf 109T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如机翼散热器较浅并移向机翼较外侧后方,采用新的冷却系统,由一个与可变入口和出口襟翼相连的热感应阀自动调节,以平衡最低阻力和最有效的冷却能力。新冷却器比E型浅但更宽,有边界层导管使空气连续流经散热器上方的机翼,由上襟翼后翼缘离开,下襟翼机械式地连到中央“主襟翼”。同时,这个热感应阀还增加了一个截止阀,让驾驶员可以在系统受损时关闭整个机翼散热器系统,以保存残余的冷却液让飞机返回基地。1939年冬,菲斯勒公司(Fieseler)受命按照巴伐利亚飞机公司的设计将10架Bf 109E-1改装为Bf 109T-0用于飞行试验(实际完成7架),此后生产型Bf109T-1开始投产(注:Bf 109T-1装备的是DB 601N引擎及ECT 250火箭助推器,而Bf 109T-0装备的是DB 601A引擎)。

Bf 109T 三面图

在“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建造被终止前,Bf 109T-1共完成了63架,此后这批飞机被拆除了舰载机专用设备后改称为Bf 109T-2(注:在机腹装上挂架,可以挂上标准的 300 升副油箱,或者4枚SC50炸弹,或者1枚SC250炸弹),并于1941年春被转交给挪威的I/JG 77(注:基地位于挪威的斯塔万格)作为普通的陆基战斗机使用——1941年,德国人在赫尔戈兰岛 [注:赫尔戈兰岛在德语中音译“赫尔戈兰”(Helgoland,末尾的d发t音),英语中则是“赫里戈兰”(Heligoland)] 赫尔戈兰岛位于德国近海湾的咽喉位置,逼近德国各主要港口和河流入海口,拥有与其面积极不相称的重大战略价值)附近的两个沙丘上各建造了一条短跑道,只有具备良好短距起降性能的Bf 109T1/2被认为可以在这里部署,因此I/JG 77装备了这批颇为奇特的舰载型Bf 109。虽然几个月后,该部被抽调前往东线参与对苏联摩尔曼斯克港的进攻,但I/JG 77装备的这批Bf 109T2在1941年5月被留在当地作为储备,由隶属于德国海湾战斗机指挥部(Jagdfliegerführer Deutsche Bucht)的训练中队代为保管,直到1943年,大部分状态良好的Bf 109T2又被新成立的JG 11接收(作为JG1的“亲儿子”,JG 11的任务是保卫德国北部海湾、挪威南部和丹麦西部),作为教练机和“海岛防御战斗机”发挥余热……直至1944年底,仍有大约20架Bf 109T-2在由部分I/JG 77人员组建的IV/JG 5服役,并在该部投降时被炸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f 109E-4侧视图

Bf 109T-2侧视图

至于Bf 109ST则是在1939年底,为了进一步提高Bf 109T的舰上起降性能而出现的一种改进设计,主要是将翼展伸展1.5米,换装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DB 628液冷发动机(注:戴姆勒·本茨为该引擎设计了全新的冷却系统及2级3速的机械增压器,根据纸面数据显示,DB628将能够达到12000米高度1560马力的动力稳定输出水准)。为了与升级后的发动机相匹配,梅塞施米特博士除了将机身拉长到7.8米以增强纵向稳定性外,尾翼面积也得到了扩大,并为其设计了一个特别的宽桨幅可变距金属螺旋桨以充分发挥该引擎的最大效率。同时为了改善该机的舰上起降性能,梅塞施米特博士将Bf 109ST的起落架支柱承力于机翼内侧约三分之一处而不是机身框架以扩大轮距,同时相对于Bf 109T采用弹簧固定式的收放尾轮,Bf 109ST的尾轮被改为可收放式,以进一步改善舰上起降性能。Bf 109ST的详细设计在1941年10月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要集中力量生产更多的U艇),“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舾装完成将推迟到两年后(事实上是被终止了),Bf 109ST项目因此被“暂时”搁置。由于已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梅塞施米特博士并未将Bf 109ST项目完全放弃。1942年11月,根据空军需要一种高速单座轰炸机的要求,将Bf 109ST被改为可携带一枚1000千克级别的SC1000炸弹对目标进行精确轰炸的高速轰炸机Bf 109STA(甚至于超重型的BT 1400鱼雷或SD 1400穿甲弹也被要求能够承载),但遗憾的是该方案未能被帝国航空部采纳。

本文摘自《海战事典007:德意法西斯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