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云南弥渡,《小河淌水》的故乡,环境得天独厚,自古盛产好茶,“心田耕耘”计划,以一杯弥渡野老,带你领略这里沉淀数百年的茶文化,更通过产业扶贫的全新模式,邀你一起为这里播下脱贫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数百年的种茶历史

代代相传的彝族制茶工艺

上万亩的绿色生态茶园

却都没能改变这里贫困的现状

“心田耕耘”,为你带来一杯好茶

也为弥渡带去摆脱贫困的希望

“心田耕耘”,一个老农人的公益梦想

一个在内蒙成长的汉子,对自然、对土地的热爱是天生的。

也许正是这种情结,无论是做事业还是做公益,我都没有离开过土地。

我是何学功,北京农品堂营养科技的创始人,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人。

我在农业领域工作了三十多年,去过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其中有不少是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卡在了农业这个环节。这些地方生存的艰难、商业的匮乏,以及和城市文明之间的巨大反差,深深地刺激了我,所以也一直想做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结识了北京大学弥渡扶贫小组,他们说:“老何,我们试过很多法子了,成效一般,要不你们上吧!”我对弥渡有一定了解,就说:“行!”虽然答应得痛快,可等介入后才发现想简单了。

我和合伙人最初考虑过捐钱捐物或者以农品堂公司的名义高价收购当地的农产品,但是想了想,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太不负责任了,既然要做,还是尽力做好吧!于是,在我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各种扶贫案例后,“心田耕耘”计划应运而生了。

首先,多年的农业经验告诉我,要帮助当地脱贫,还得立足脚下的土地,只要真正发挥土地的价值,贫困问题是可以得到彻底解决的。

其次,我们和弥渡的贫困户联合成立了合作社,让他们一起做股东,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能有尊严地脱贫。

另外,由农品堂提供技术支持,深挖农产品附加值,并负责对接市场,打通销路。

最后,公司收益的60%直接分配给贫困户,其余资金将用于当地的文创、体育、旅游等后续项目的开发。

从目前来看,我们是比较成功的,“心田耕耘”计划开展不久,就得到了《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弥渡县委书记沙伟风、北大挂职副县长杨学祥等人士的关注和支持,这真的让我们又惊喜又感动,也坚定了做好这件事的决心。

“心田耕耘”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以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吸引更多城市家庭关注弥渡,并积极参与进来,一起重塑这里的商业和人文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弥渡野老,听着山歌生长的野生茶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

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妹啊妹啊妹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

一首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曾让很多人认识了弥渡,而这个地处云南省西部的民歌之乡,同样也是大理茶树原产地中心的核心地带。

弥渡位于中亚热带向中温带过渡区,山区海拔高,气候温凉,雨量充沛,云遮雾罩,森林覆盖率高达87%。原始的生态环境加之腐殖质酸性紫色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无可复制的先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弥渡县产茶历史悠久,清朝道光年间修纂的《赵州志》中便有“汤巅茶”的记载,“汤巅茶”即为弥渡境内的一种野生茶。时至今日,弥渡依然存有珍贵的古树茶和野生茶,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人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拜古茶树,男女老幼三叩九拜,以示心里的虔诚和敬意。

现如今,在这片远离城市污染和喧嚣的世外桃源里有着上万亩茶园,由于当地交通不便、茶农收入低,故而没有能力使用化肥,而高山冷凉气候让病虫害无从发生,这反倒成就了茶叶的绿色无污染。在这些茶树中,有一部分是由野生茶茶种栽培而来,当地人将其视为珍宝,弥渡野老正是产自这些茶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生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许多原始特性,多产在原始森林和山凹箐边,呈无序状态,茶树数量和茶叶产量都非常有限。野生茶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虽滋味低沉淡薄,但茶香持久回甘,与普通茶有明显区别。

这些茶树一年四季沐浴着小河淌水的歌声,听着彝家男女的打歌,呼吸着赶马人的小调,在农家肥和山基土的滋养下,吸收着日月精华和天地灵气,可以说,弥渡野老的品质完全是在原生态的环境中自然孕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树为弥渡的彝族茶农带来了经济收入,茶农也将茶树视为衣食父母。制茶过程是神圣和庄重的,每道工序都颇有讲究,传统的徒手制茶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了3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明前后至9月底,是采茶的最佳时间。由于交通不便,当地的茶农需沿着蜿蜒的山路步行40分钟以上到达茶园,开始一天的劳作。采摘鲜叶的过程不得使用布袋或塑料袋,只能是透气且无异味的竹篮或篓筐,整个采摘过程,柔嫩的鲜叶必须轻放、轻翻、禁压,经验丰富的茶农深知其中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作绿茶时,鲜叶稍加摊晾即可刹青。关于刹青,彝族制茶师从来只用专门的铁锅,灶里烧上几个柴把,加上两根硬柴,锅热后便倒入鲜叶,净手入锅,紧翻慢揉,一锅1斤鲜叶,一次需2个小时,干后只能得到2两。刹青完成后,还需历经揉捻、理调、干燥、提香等多道工序,即便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彝族老师傅,一天也只能制出不到1斤成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茶的制作讲究时间和温度。鲜叶经由萎调和揉捻,让茶叶内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溢出茶汁,再置于发酵盘中发酵氧化,使茶胚变红,进而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最后干燥、提香,才算告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弥渡野老在秉承上述传统制茶方式的同时,特别引入了农品堂独有的植物体细胞活化技术。这是一种净化、活化、提升食药材效能的加工技术,它借鉴了传统中药的炮制工艺,又结合了现代食品科学的加工方式,利用现代干燥设备,通过设计可控环境构建一套无需任何添加剂的纯物理工艺流程,实现食药材营养物质及有效成分的速溶、倍溶,既保留食药材的活性成分,又提升被吸收率和利用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植物体细胞活化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弥渡野老茶叶内的水分以延长保质期,并在让茶叶更安全、口感更佳的同时,使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有益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弥渡野老野生茶中的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和胶果质含量都更加丰富,酚氨比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山好水出好茶,沏上一杯弥渡野老野生茶,茶品色泽清润,条索紧曲,汤色透亮,茶香持久,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来自云南深山的清新和自然,即便对茶的了解有限,也能喝出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