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奴才,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好的词,因为我们觉得奴才这个词是用来贬低一个人的地位的,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羞辱,没有人是想当奴才的。“奴才”一词虽然是个带有鄙视意味的词,但在清朝的典章制度上,它却有着一个特殊的位置。那么这个特殊的位置是指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1636年,皇太极才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并带领八旗军入关,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军事上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并大规模屠城,20年间逐步掌控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走向了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但与此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我们标题所说的“奴才”,不是想当就能当的,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满族人在入关以后,是不信任其他民族的人的,尤其是汉族人,但如果把汉人都屠杀干净或者说把汉族人排除在政治领域或军事领域的话,满清人是不能统治的了偌大一个中国的,同时还容易引起民愤。所以满族人对汉族人是迫不得已的态度的,尽管不喜欢,但是却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并不妨碍满族人对汉族人的鄙视和排斥。比如从军事上,设有八旗军和绿营兵,绿营兵就是由汉人组成的军队,人数比较多,大约有60万,而八旗军就是满族人自己的军队,大约20万人。两者的待遇是不同的,八旗军的待遇比绿营兵要好上很多,与此同时,绿营兵里会安插满人作为将领,这都体现了满人对汉族的不信任。又比如奴才的称呼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规定,给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满臣的话,就要自称“奴才”,而如果是汉臣的话,则只能自称为“臣”。满臣自称为“奴才”,看起来是满臣地位低了,但其实是表示他自己既是皇帝的臣子,更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己人。而汉臣在满族看来并不是所谓的自己人,仅仅是他们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的一个妥协。所以呢,汉臣是不能自称为奴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后来的辛亥革命里,孙中山先生,提倡了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说要推翻满族人的统治,建立民主的国家。所以说呢,做事一定要公平,不然的话,会让别人产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