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被称为“天下第一街”的武汉汉正街,如今,只能在全国小商品市场排行榜上不高不低地稳住前十的地位。

汉正街一隅

市场依旧忙碌,但和21世纪初的鼎盛时期相去甚远。曾经的2.7万家商户,一大半已经迁往汉口北和汉川等地。目前,仍有1.2万商户留在汉正街打拼,其中八成从事服装及相关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久失修的房屋

汉正街真的衰老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2017年的汉正街,见证了它最接近真实生活的模样。

万商白马服装交易中心,东汉正街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93年,于1996年年初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今年,是它伫立在汉正街的第21个年头。

万商白马商城内景

我们在万商白马9楼的一间商铺内,见到了已经在这儿经营了十几年服装店的周玲。早上11点,她才刚打开店门;如果是往年生意忙的时候,她早就已经在店里忙得热火朝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主周玲

周玲是蔡甸人,14岁就来到武汉做生意了。卖家具,卖鞋,卖衣服,凡是汉正街做得好的生意,她基本上都干过。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她认了两个卖家具的阿姨当干妈,干妈们教了她很多经商的门道。

一来二去,周玲越来越上手,19岁的时候,就在白马一楼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男装店。

万商白马新修的大门

赚了些钱后,周玲便在白马9楼租了个更大的门面,依然做男装,而且是专门做羊毛衫。定位如此精细的店,在汉正街并不多,但是周玲认准了,就要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

周玲男装店店内

只卖羊毛衫,并且全部实价销售。这种“简单粗暴”的经营方式,真的受到了欢迎。哪怕店铺位于白马9楼这个很少有人逛到的角落,在老顾客的口口相传中,周玲家的生意也好的不得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周玲在汉正街的生意做得如鱼得水,但这一切背后的苦,并不是什么人都吃得了的。

从凌晨开始“工作”的汉正街

从大年三十开始,周玲的一年,是这么度过的。大年三十到初七,放假8天,这也是她一年中唯一能休息的日子。此外的357天,她每天都是早上9点开店,下午5点关店,晚上还要回家辅导孩子做功课。

每隔半个月左右,她就要去上海南进一次货。头天晚上坐上动车,第二天一早到达,开始跑各个市场看货,一跑就是一整天,然后赶晚班动车返回武汉,第二天照常开门营业,如此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玲店内刚到的新货

每年秋天,是周玲最忙的季节。“你现在听到的还是我正常的声音,如果过一两个月你再来找我,我应该就换另一种声音了。”因为每天和顾客的交谈几乎不断,让周玲的喉咙很不舒服,一天下来,全是血丝,一句话都说不出。

小编正与周玲聊天

在网购大潮的冲击下,周玲的生意渐渐不如鼎盛时期那么火,但就像周玲和顾客承诺的一样,接下来10年,不论还会做些什么别的,她都不会丢了这家店,会一直守在这儿。

这是周玲,是汉正街千千万万生意人的一个缩影。

运输是汉正街的生命线,而保障这条生命线的,是每天挑着重物穿梭于街巷之间的扁担和拖车。他们多是来自武汉周边城市的异乡人,没有什么过人的技能,只能靠着这份重体力劳动,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汉正街扁担

仙桃人老张,20多岁时来到汉正街。起初,是他的一个老乡带着他到汉正街找活儿的,他也没想到,自己就这样在这儿落了脚,一落就是30年。这么多年,他一直租住在汉正街附近的楼房里,没买房。

几百斤重的货物需要多人合作

老张主要的客户是服装商户,把服装商户要发往外地的货物,拉往相对应的物流发货点,就是他的任务。每挑一趟货,可以挣十块,拉上10趟就是100元,这样就能基本保证一天的生计了。当然,如果生意好能多拉几趟,老张更开心。

直接在货物上午睡

不过近年来,扁担被逐渐多起来的拖车所取代,老张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拖车一次能挑更多货,速度还快,扁担就此成了“夕阳产业”。

扁担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老张有点伤感,但也不着急:“能做就继续做,做不下去的话,我打算回家种地。反正孩子也大了不用我操心,我就只管把自己养活就行。”

这是老张,是汉正街千千万万扁担的一个缩影。

2011年,发生了一件对汉正街影响颇深的大事。那年元月17日的一场大火后,武汉市痛下决心:对汉正街进行综合整治、整体搬迁,力争在3-5年内完成将汉正街传统批发市场搬迁至汉口北的目标。转眼,已是2017。

汉口北

有人搬了,有人还在观望,有人已经离开。

大部分商户响应政策,早早在汉口北租起了商铺,但并不是迁店,而是相当于在汉口北开了一个“分店”。汉口北根基不够深厚,客流还未聚集是他们“店搬人不搬”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正街很多店铺空置

周玲也在汉口北租了店面,把一部分生意搬到了那儿,交由朋友打理。据她说,现在她进货都是三七发货,三分发到汉口北,七分发到白马。显然,目前还是她汉正街的店生意更红火。

对她来说,汉口北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是一个比较大的阻碍。每次运货到汉口北,等半天也等不到一个扁担推车,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极大的提升,让已经习惯汉正街模式的她还不是很适应。

汉正街部分店铺依然红火

“不过我还是在汉口北‘排个队’吧,万一真就做起来了呢。”很多汉正街生意人都保持着和周玲一样的心态,两头开店,不过重心还是在汉正街。正是这种尴尬的局面,导致搬迁的周期被无限期拉长。

有很多人开始考虑离开

考验着汉正街更严峻的问题,其实不是搬迁到汉口北的阵痛,而是做出离开这座城市的选择。09年之后,受到电商冲击以及货运成本店租成本提高的影响,生意大不如以前好做了。有的汉正街人开始离开,去到别的城市发展,或者干脆转行。

今年48岁的仙桃人周琴,也完整地经历了汉正街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她在新街上最为火爆的地段,经营着一家名为"哥佳欣"的门店。

新街(大夹街服装市场)

新街是汉正街的一个大型批发市场。在"寸土寸金"的新街,商铺面积都很小,只有 10 余平方米。

寸土寸金的新街

整个新街共有18条街区,周琴所在的第6、7、8街区,是其中最好的地段,租金也相对最高。周琴说,她的店铺去年租金是93万,这还是有多年"姐妹交情"的房东给她的优惠价。在她隔壁拐角处的铺子,一年的租金超过百万元。

新街日常景象

"这生意做不下去了。"周琴说,两年来,汉正街的服装批发生意越来越差,如今已无力支撑如此高的房租。她说,从2014年开年以来到现在,除了勉强维持店面运作外,利润几乎为零,今年春节过后,甚至开始亏本,这年租金高达百万的店面,她快要租不起了," 只能关门 "。

逐渐人去楼空的档口

遇到这种情况的,并非周琴一家,同样在新街上租着百万级旺铺开店的胡老板,半年来也已经亏了30多万元。" 汉正街这个位置已经不适合做服装批发了,去年一年,新街已经关了20多家店了。"胡老板郁闷的说。

周玲也同样在观望着。虽然她在白马的服装店生意依旧红火,但她同时也在考虑着加盟一些餐饮店。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生意场上亘古不变的真理。

从日出未出之时忙到日落。这是汉正街的生物钟,如此运行已数百年。

卖箱包的,卖服装的,卖皮鞋的,卖日化用品的。无论你需要什么,都能在这里找到一整条街甚至一整栋楼供你挑选。只不过,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会为了几块钱的便宜千里迢迢来到汉正街;反倒是执拗的老人,买东西只认汉正街。

汉正街就像一座零件繁杂而又严丝合缝的老钟。虽然时不时闹点小故障,但总是给老武汉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心,安心地相信着,它会一直这样运行下去。

哪怕很少涉足,只要想到咱守着偌大一个汉正街,武汉人就会有底气。

汉正街衰老了吗?

武汉人不愿意相信,也不准它老。

文字:小番番

图片: 柒月 小番番 周国献 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卫星公主号:十分武汉(wuhanlao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