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宽窄说: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他所导演的“暗度陈仓”被写入《三十六计》。

“背水一战”“十面埋伏”也是军事史上著名的案例,

他是“谋战”派的代表,被誉为“兵仙”。

他为刘邦制定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出汉中、占三秦、北攻魏赵燕齐四国,

将项羽围困在垓下,

为刘邦一统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

却终因功高盖主,被刘邦一再排斥,

自身仍不知收敛,地位越来越低,

最终被吕后杀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在“灭齐封王”之后声望达到顶峰,

项羽忌惮,派人游说韩信联楚反汉,韩信拒绝。

使者说:“就算您不归降项王,凭您现在的实力,足以自立,望三思。”

韩信的谋士剻通也劝韩信自立,

韩信深感刘邦之恩,没有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

如果韩信举兵自立,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他有可能击败刘邦、项羽,一统天下吗?

那时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对峙,

谁也灭不了谁。

如果韩信突然自立,

会使战场发生巨大改变。

刘邦方面会动摇军心,

必须立即退回秦地,

封闭函谷关,以待时变。

韩信项羽有可能合力攻打刘邦吗?

可能性不大。

一来韩信和项羽之间有隙,

他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是不会和项羽合作的。

就算合作,也会日久生隙,

刘邦就可坐收渔利。

那如果韩信和项羽争斗呢,

两人都是不出世的名将,

很难分出高下,

斗到两败俱伤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同样,最大的受益者仍是刘邦。

如果韩信帮刘邦打项羽,

会是另外一幅场景:

项羽迅速灭亡,

然后刘邦韩信争天下。

韩信会是第二个项羽,

依然打不过刘邦。

一来韩信根基未稳。

虽占领四国之地,但人心还未归附。

而刘邦,有汉中和秦地两块大后方,

粮饷充足,兵源不断。

打仗不止打战略战术,更是打后勤。

刘邦跟项羽打仗基本没赢过,

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

就是因为后勤有保障。

刘邦跟韩信对峙,即便前期会输,

但越往后会对刘邦越有利。

二来韩信手下人才不多,

只有他一人抗大梁。

他还只是擅长打仗,不擅治理。

再看刘邦,

既有张良运筹帷幄,又有萧何治理国家,还有陈平搞搞外交。

此消彼长,韩信也不是对手。

如果韩信谁都不帮,维持三家平衡呢,

那三国就提前上演了。

但同样刘邦优势明显。

项羽韩信只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

项羽迷信武力,韩信迷信战策,

在政治手段上都有欠缺。

作为领袖,军事才能排次要,

政治才能是第一位的。

所以,韩信的失败是必然的。

如他临死前所言:

“吾悔不用剻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如果自立,可能会死的更英雄一些,

不至死于妇人之手,可惜,可叹。

宽窄思辨:

韩信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于官场上屡经波折。战功赫赫,却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看似是因为功高盖主、刘邦多疑而招致杀身之祸,实则与其自身的性格有关。

他是聪明的,也是愚蠢的。能够忍得下“胯下之辱”,以“一饭千金”赢得美名,却不懂得收敛锋芒。

从其对刘邦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而臣多多益善耳",就能看出他的自负;同时,他又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对待让其寄食数月的亭长却仅以百金答谢,与“一饭千金”相比,分明是因为计较亭长夫人赶他走而记恨;封那个曾让他受胯下之辱的无功无德之人做楚中尉,也并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恰恰是为了让其内疚悔恨一生,这是最好的报复手段。正是这些复杂的性格让他之后的悲惨结局成为必然。

编辑:宽哥论道

来源:宽窄之道(kuan-zhai)中国新锐哲学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