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宽窄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你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后面两句是什么吗?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般我们听到这两句话,意思也很明了,就是我喝酒吃肉可以,只要我心里有佛就可以了。

这句话是道济禅师所云,是民间神化成的济公和尚。许多人就把这两句名言当成是和尚喝酒吃肉的借口。

可是,大禅师可不只说了这两句,后面还有两句,而且这两句才是最重要的: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能达到如此境界要有相当的修为,所以你们不要学我,否则就会破坏修行。

据说这几句话是来源于一个故事。

明朝末年,张献忠作乱,山贼横行,到处杀掠,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贼劫掠,有一群百姓慌乱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内,寺中的住持慈悲为怀,收容难民。

谁知山贼追至寺内,劫财杀人,该住持认识山贼,恳求不要伤害百姓,无论什么条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愿承担,但求放过这些百姓。

山贼曾受过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绝,于是想出个鬼主意,好让住持知难而退。于是,山贼拿出一些酒肉对住持说:“和尚,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吃了这些酒肉,我就放过这些人,决不失言。”

众人哗然!此计甚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行人饮洒食肉,开斋破戒,将必打入畜道及饿鬼,受无量苦。

没想到的是,住持拿起酒杯,气定神闲地说:“我以酒代茶,各位饮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块肉说:"我以此肉作菜,请!"说完一口吞下,面不改容。

山贼为之一惊,只是有言在先,只好放过所有的人。

此住持于险境,别无选择,唯有牺牲自我,为救人而开斋破戒,不惧落入恶道受苦。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正是佛法的救世精神,此住持可谓得道矣。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你知道雕的什么“虫”吗?

中国人是非常谦虚的。如果某人在某领域或某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绩,受到别人称赞时,当事人往往都会谦虚地说:“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还在为理想而奋斗的李白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诗文,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李白在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

那么,这个“雕虫”,究竟是雕的什么虫呢?其实,雕虫的本义并不是指写诗作文,而是另有所指。

“雕”当然是刻的意思,“虫”是什么呢?“虫”怎么能被雕刻呢?

原来,这里的“虫”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虫子,而是秦朝时“秦书八体”之一的虫书。

《说文解字》记载,八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

虫书、篆书中的花体,常常铸或刻在兵器、旗帜和符节上,形状像鸟和虫的样子,故称“虫书”。“雕虫”就是指刻写虫书。

“雕虫小技”的最早出处当为《北史·李浑传》。

李浑是北齐大臣,学问很大,文宣帝高洋命他组织一套班子,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麟趾格》。班子里面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收。

文人相轻,李浑有一次对魏收说:

“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意思是,写那些花花绕绕的“虫书”,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上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根本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意思!

我们平时有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般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三种,但不生孩子,没有留个后代是最严重的。

其实这个真错了!这样理解真的成了封建的糟粕思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但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

“无后为大”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或者说“没有做到一个晚辈应该有的礼节”。

如果错误地翻译成“不孝有三,没有后代最严重”,那么接下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就应翻译成舜没有告诉其父母而娶了妻子,是因为没有后代啊。

这样翻译看着似乎挺顺。但舜因为没有后代,偷偷地娶了妻子,没有告诉他父母。这里面逻辑似乎就有点不对了:难不成舜的爸妈不准他结婚,不准他有后代?

所以说“无后为大”翻译成“没有后代最严重”肯定是错误的。

那么这个错误的解释为什么流传于天下,并流传至今呢?

赵岐在《十三经注疏》所注: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他把“不孝有三”定义为了三种,可见他并没有理解孟子的五不孝,就断章取义把“无后为大”解释为“没有后代”。但这个错误的解释竟因符合了中国人不能断了香火的观念而流传到今!

读了这三个故事,是不是才发觉,一直都理解错误了呢?

编辑:宽哥论道

来源:宽窄之道(kuan-zhai)中国新锐哲学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