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要品牌背书,沃尔沃分利润,吉利求技术,三方各取所需。
(资料图)
《财经》记者 王斌斌/文 施智梁/编辑
8月4日上午,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控股在杭州湾正式签署协议,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三方将分别拥有50%、30%和20%的股份,安聪慧、汉肯·塞缪尔森(Hkan Samuelsson)、李东辉和冯擎峰出任董事,安聪慧任董事长。
据7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0175.HK,下称吉利汽车)公告,与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控股)、沃尔沃汽车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吉利汽车将拥有50%的股份,其余50%由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共有。
当时市场预计后两者股权分配大概率为各25%,最终,沃尔沃获30%股权,吉利方面应是做了让步。
毕竟吉利汽车需要沃尔沃持股为领克品牌背书,提升其产品形象,与吉利品牌拉开差距,冲进大众、丰田等主流汽车市场。
在领克刚出来时,不少人是把它视为吉利汽车的高端自主品牌,沃尔沃只是提供技术支持。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李东辉告诉《财经》,他们的期望是“到2020年,领克能占吉利汽车销量的20%-25%”,即使按照今年吉利110万台预期销量计算,领克每月需售出近2万辆。
与之类似的是吉利品牌的博瑞车型,它也使用了沃尔沃技术,新博瑞最高售价17.98万,尚未对合资品牌占据的主流市场形成冲击。月均销量在5000辆左右,成绩不差,但很难继续往上走。
如果吉利这次还是推出一个沃尔沃仅提供技术支持的高端自主品牌,即使采用更多更先进的技术,领克的认可度不一定很高,很难进入主流市场,还可能会跟博瑞的市场重合,同级竞争,这肯定不是吉利希望看到的。
本次沃尔沃持股30%,领克从自主品牌变成合资品牌,还将与沃尔沃共享技术和供应体系,学习其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这样的身份转变和深度合作,有助于市场认可领克的高端品牌形象,提高领克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沃尔沃是愿意持股领克的。
一位前吉利汽车的高管告诉《财经》,“现在沃尔沃的现金需求很大,在欧洲的融资能力较弱,持股合资公司有利于沃尔沃获得更多资金。”
对此,李东辉表示沃尔沃融资能力非常强,“截至今年6月,沃尔沃账面上有400多亿瑞典克朗的现金,所有银行贷款200亿瑞典克朗左右,各个银行都抢着给它贷款。”
沃尔沃就算不缺钱,也希望通过和吉利合作、入股领克来摊薄自己在无人驾驶等各先进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本,采购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Hkan Samuelsson)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合资可以促进技术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联合开发和采购也可以降低各项成本。”
此外,李东辉认为,通过有效利用沃尔沃汽车在发达国家的经销商网络,领克能更容易进入欧美等国际市场。“合资可以让沃尔沃在领克的发展中分享利润。”
当然,沃尔沃持股领克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吉利希望通过给沃尔沃股权的方式,让后者输出更多核心的技术和经验。
李东辉对《财经》表示,“沃尔沃在合资后将为领克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从技术上看,领克本来就是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拥有的。2013年,吉利集团抽调大批沃尔沃与吉利汽车工程师,吉利出钱,沃尔沃提供技术,在瑞典成立吉利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简称“CEVT”),开发完成CMA平台,领克就是基于该平台生产的。
前述高管告诉《财经》,“当时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CMA架构(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即紧凑模块架构),沃尔沃对此并不看好,但吉利花了大力气去做。现在CMA平台初见成效,沃尔沃也初步相信(与吉利)合作是可以的。”
在成立合资公司后,领克预计将获得更多拥有沃尔沃专利技术的汽车组件。沃尔沃的城市安全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先进技术或许都将应用于领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