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身上有着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自恋和互虐。

互虐,魏文帝曹丕就曾说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可见这个现象由来已久。那么能早到什么时候呢?

上古时期不太好说,可从“焚书令”的颁布开始,相信就已经有了。和秦始皇相比,李斯绝对算是个文人了,当时不正是有了李斯这样一个划时代的建议,从而轻而易举就将百家争鸣给变成了一言之堂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蔡邕和王允又不一样了。蔡邕的名气和才气,都是王允所不能比的。

当王允说要处理蔡邕的时候,怕死的蔡邕苦苦哀求,不时还有人站出来为其说情,理由很简单,说蔡邕是“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可王允最后依旧将其给处死了,也给出了两个理由:其一是“旷世逸才”,其二是生怕“蒙其讪议”(诋毁、非议)。

如果说第一点还仅仅是因为嫉妒才学的话,那第二点就直接关系到生命了。王允不是傻子,杀蔡邕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个世界上,地盘就那么点大,位子也就只有那么多,而人的欲望又是如此的不知天高地厚,谁能保证人与人之间都是和平共处而不去争斗呢?可问题是,总有那么些人,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中国文人总是被打压、被戕害(比如清朝的“文字狱”)。

当然了,这无可厚非,这是中国文人在与朝廷和皇权无休止纠结的结果,他们也不想这样。可你们想过没有,这件事其实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文人自己不争气,也可以说是他们从娘胎就带出来的一种病:自恋。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屈原老夫子。他一直都是很看重自己的,时不时会炫耀下自己的高贵出身。什么“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等等;受宠时,美人能比,香草不能问;遭到楚怀王白眼时,不是去“远游”,就是要“天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另一位大诗人李白,他和屈原老夫子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位性情中人,没有要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有的只是一生可云游天下、一生可仗剑天涯、一生可饮酒天下就行。

可他高兴时可狂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可狂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一旦不高兴了呢?那就是“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像李白这样豪情洒脱的人都如此看重自己的才情身世,总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像他们这些才高八斗的人,才在受宠时了不得,失宠时也同样了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朋友说了,这是人性使然,没必要去批判。话虽如此,可说白了,中国文人天生就是有这种“高人一头”的优越感。

遇到明君,日子还稍微好过些,像我们的李太白先生遇到了唐明皇,可要遇到了昏君呢?他们和当权者的冲突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于是,文人的自恋就将会朝着两个方向演化:一种是牢骚太盛,自怨自艾,就如同屈原老夫子这样的;另一种就是互相争斗,互相虐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明朝天启年间,那么多的进士为了一个阉人魏忠贤立生祠而竞相呼喊奔走,这是读书人的集体沦落,更是中国文人的耻辱又耻辱。

此时,要谁能做到明哲保身的话,那他一定是位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