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人推崇为道德典范的《曾国藩家书》,不过是曾国藩借“修身、劝学、治家”之名,行“奴才没有野心,老佛爷不要杀我”的哀鸣之实。这并非臆断,而是很符合当时曾国藩生存之道的逻辑。
在剿灭了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这个男人的自强之志委靡于慈禧之手,改良遂成了死路一条。曾国藩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没有在手握强悍湘淮军崛起中国后,迅速转而以顺势取天下为目标,坐失了中国早日自强的时机,也坐失了自己大展宏图的良机。
随后,曾国藩就开始代表一个屈势媚势、老成俗气的群体,这一群体受一个老妪统治,低头弯腰,战战兢兢,说什么“天人合一”,不过是枯槁之道。曾国藩走在老妪建立的废墟上,难以走出精神的死胡同。
“欲练神功,必先自官”,这是何等精确的曾国藩生存之道的写照!一个精神自宫的“中兴之臣”,一个暂时坐稳了奴才的“中庸”男人。
在腐朽没落、庸才辈出时代,很难听到铿锵用力的英雄誓言的出口,践行更无所适从,曾国藩只奉行“保”字当头或全取中庸。“中庸”之道的信条是英雄誓言的反其道而行之——“宁为瓦全、不为玉碎”。这是“犬懦”的精神发端,亦是曾国藩的精神败血之源。
曾国藩自强之志萎靡后,龟缩“书生本色”,专注于道德典范的《曾国藩家书》,在国难当头、国要自强的危如累卵时刻,这个“中兴之臣”却“躲进小楼成一统”,倡导四合院里的“修身、劝学、治家”。其真实用意当时很多同僚未必猜不到,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明哲保身”之道。
“奴才没有野心,老佛爷不要杀我”——这是曾国藩生存之道,也莫不是男人自强之志萎靡后的哀鸣。曾国藩,虽然没有“千夫所指”,但也终于“无病自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