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夕照,青年人如朝阳”。在我们的世界里,青少年从来都是“希望”的代名词,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含苞欲放的花朵,可是,当我们在歌颂青年的美好时,何曾能想到,这个群体中有许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夺走生命。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相关研究显示,在10到14岁死亡的孩子中,在1990年,有8.4%死于溺水,7.8%死于腹泻病,7.5%死于道路伤害。但是,如果是在2013年,相比道路伤害和溺水,他们更有可能死于艾滋病。每100个10到14岁死亡的孩童中,就有约10个因艾滋病而死(10.4%)。这一数字相当惊人。

此外,无论是生活在1990年还是2013年,道路伤害一直都是导致15到24岁的青少年死亡的头号杀手,占死亡原因的12.6%以上。而且,这一年龄段的人还会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自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对15到19岁的少年和20到24岁死亡的青年来讲,他们分别有5.6%和7.7%死于肺结核,但在2013年,肺结核给这一年龄层的青少年带来的威胁有所减少,而艾滋病和人际暴力给他们带来的生存压力则大大增加了。

各种疾病和伤害给青少年的生命蒙上了死亡的阴影,而环境和个人行为所存在的问题又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无论是哪一年,“不安全的水”、“不安全的环境”、“洗手”和“家居空气污染”都是威胁10到14岁孩童生命健康的头四号危险因素。但是,对年纪处于15到24岁的青年而言,相比以上提及的因素,他们可能更需要留心“饮酒”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因为在危险程度的排名中,它一直排在第一位。

由于慢慢走入了成熟期,15岁以上的青少年还有可能因为“不安全的性行为”而受到生命威胁。 1990年,在15-19岁青少年的死亡主要危险因素排名中,它并没有排上前十位,但在2013年,则跃升至第二位。与之相似的是,在20-24岁的年龄段中,这一危险因素也经历了从第六到第二的变化。 除此之外,对这两个组的人而言,“职业伤害”和“亲密伴侣暴力”是另外两个一直存在的生命健康隐患。

其实,从以上的青少年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在进步,但威胁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因素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像道路伤害、艾滋病、饮酒、不安全的性行为,这些问题直到今天都还存在着,听到这些词,大家应该也不会感到陌生。

就拿饮酒来说,在中国,青少年因酒精所损失的生命年在危险因素中占到了9%。这一数据各省有别:最高的是山东,高达11.3%,最低的则是香港,仅为4.2%(《柳叶刀》的数据)。未成年人的饮酒问题也相当严重:12岁以上中学生的曾饮酒率高达5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2013-2014年调查数据),然而,青少年的饮酒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重视。在《饭局的诱惑》、《奔跑吧兄弟》这些青少年喜爱的当红综艺节目中我们时常见到不同酒商的赞助,但屏幕上却没有任何明确的提示,防止未成年人饮酒。

又比如,在中国15到24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艾滋病疫情占每年报告的疫情总数的14%-15%,而且传播途径基本以性传播为主,青年人群性传播比例由2008年的55.3%增加到2014年的94.5%(国家卫计委2015年数据),但是,性教育的推进在中国却相当缓慢,性教育的不足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 。2017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珍爱生命》,还因为“尺度太大”遭到家长吐槽和社会争议,并因而被收回。“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对中国的很多家长和学校来说,依然是个不可言说的话题。

清朝末年,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宣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而现如今,在这个1992年出生的人都已步入中年的时代,青少年不仅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精神焦虑,在生理上却也未老先衰了。

作者:钱婷婷 赵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