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思,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把时间用在回首往事上,看起来是踌躇不前浪费时间。

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人们可以从反思中获得——

更明确的进步方向、更大的进步动力,以及更有效的进步方法。

就像跳远前的助跑一样——

虽然与起点的距离变远了。

但却可以通过冲刺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从而取得更牛逼的成绩。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多进行“我日三省吾身”的面壁思过。

比如想找对象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三省吾身”——

是游戏不好玩?

还是酒不好喝?

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找对象?

如果受了欺负,同样应该“三省吾身”——

我是不是给他们脸了?

我是不是应该动个手?

我是不是应该弄死这帮得寸进尺的傻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前几天,“三省吾身”的问题突然变成了——

你会Freestyle吗?

你有Freestyle吗?

你还有Freestyle吗?

Freestyle,指即兴的、随意的发挥。

前几天突然成为了席卷网络的热门

而说起Freestyle的祖师爷,恐怕要数才高八斗的文艺青年曹植了吧。

当年,曹丕当上皇帝以后,看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不顺眼。

准备送给他一张去西天度假的单程票。

于是,曹丕把曹植叫来谈话——

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

老弟啊,你有Freestyle吗?

曹植虽然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在上蹿下跳。

但表现得非常淡定——

应声便为诗。

张嘴就来了一段Freestyle——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

药,药,切克闹。

豆子在锅里无处可逃。

豆萁在釜底疯狂燃烧。

咱俩是同根生长的两棵草。

请别把我往死里搞。

这样不好,不好。

大哥不要,不要。

曹丕一听,当即被自己嘻哈老弟的Freestyle所征服——

帝深有惭色。

于是便放过了曹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丕之所以想弄死曹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

曹植曾深得曹操的喜爱,是曹魏集团法定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

当年,曹操在为铜雀台举办竣工仪式的时候,曾找来一大堆知识分子撑场面。

并让大家——

登台为赋。

写一篇八百字的抒情作文。

曹植凭借着单身多年的惊人手速,以及如同尿崩一般的才思。

第一个交了卷。

曹植所写的《登台赋》文艺而装逼。

很对曹操的胃口。

从此,曹操开始对曹植寄予厚望。

觉得他是最能成就大事儿的人。

虽然后来曹植用一系列的作死行为,让自己成功失去了父爱。

最终与继承人的身份失之交臂。

但曹丕依然对他十分顾忌。

以至于刚一上台,就想弄死这位昔日的竞争对手。

而曹丕想干掉曹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一段家庭三角恋——

哥哥曹丕,弟弟曹植,以及嫂子甄姬联袂出演的伦理感情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

英雄扎堆的乱世,往往会出现祸水级别的美女。

三国时期英雄很多——

既有嘴比意大利炮还要凶猛的撕逼高手

也有能在群殴时Hold住场面的武装暴徒

所以,三国也盛产美人。

比如甄姬。

甄姬十几岁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颜值嫁给了当红官二代袁熙。

成为了中原霸主袁绍的儿媳妇。

后来,曹操灭掉了袁绍的武装政权,占领了邺城。

曹丕马不停蹄地冲到了袁绍的府上,准备收缴战利品。

在那里,曹丕见到了甄姬。

曹丕的老爸曹操是个人妻控——

建安二年的时候,曹操出兵征讨地方武装张绣。

张绣投降以后,志得意满的曹操决定庆祝一下。

于是睡了张济(张绣的叔叔)的遗孀邹夫人。

结果害死了自己的好基友典韦,以及长子曹昂。

有其父必有其子——

曹操既然是个典型的人妻痴汉,曹丕自然也是不逞多让。

他见到甄姬以后——

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

眼睛都看直了,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曹操一看儿子双目呆滞的德行,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闻其意)。

于是便帮曹丕娶了甄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人,同样对甄姬一见钟情。

这个人就是曹植

但是,甄姬已经从战俘营的无主罪妇,变成了自己的嫂子。

曹植心里的小鹿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只能把对甄姬的渴望藏在心底。

不过,曹植性格张狂——

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是个任性的文艺青年,从来都不知道收敛。

也就是说,曹植的言行之中,肯定会透露出对嫂子甄姬的感情。

而这一切,都被曹丕看在眼中。

媳妇儿被自己的弟弟惦记上了,曹丕第一反应不是气愤。

而是察觉到搞事情的机会来了。

当时——

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

曹丕和曹植是曹魏集团继承人的竞争者。

而曹操明显更偏向曹植。

所以,曹丕决定利用曹植对甄姬的感情,扳倒这位强劲的竞争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安二十一年末,曹操率军出征孙权

曹丕、曹丕和甄姬的两个孩子,也就是曹睿与东河公主全部随军出征。

而甄姬则因为身体不适留在邺城

同样成为留守人员的,还有曹植。

出征之前,曹操跟曹植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你爹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当顿邱令。

天天拎着五色大棒四处闲逛,看到不法分子就活活打死(有犯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你小子可要加油啊。

曹操让曹植留守邺城。

其实是给曹植留了一道家庭作业。

希望曹植能像自己一样,拿出点儿残暴的狠劲儿,把根据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结果曹植玩了。

建安二十三年,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等人发动了反革命叛乱。

因为这次叛乱规模很小。

参与者都是些没什么群殴经验的非战斗人员——

不是知识分子,就是家仆杂役。

人数也只有一千人左右。

所以很快就被严匡平定了。

但是这次叛乱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曹操对曹植十分失望,以至于心态爆炸——

直接干掉了汉献帝身边将近一半的大臣。

而曹植也几乎没有了成为太子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叛乱中,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一个是这场叛乱特别形式化,仿佛是刻意为之。

另一个是反革命政变的领导者吉本和韦晃,都是甄姬的老乡。

也就是说——

这场注定会失败的叛乱,其实是一场曹丕策划的阴谋。

目的就是毁掉曹植在曹操心中的良好形象

而整个计划的关键,就是曹植对甄姬的感情。

曹植虽然没事儿喜欢喝两杯,但绝对不是个庸碌之辈。

又有杨修、丁仪这样的人才辅佐。

如果没有不可描述的内幕,怎么可能会发生这种叛变呢?

换句话说就是——

是甄姬的温柔乡,让曹植放松了警惕。

以至于发生动乱,惹得曹操大为震怒。

而整个事件最大的受益人,自然是跟曹植竞争上岗的曹丕。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细节——

曹操出征时,带走了甄姬的两个孩子。

母子分离了近一年的时间。

结果卞夫人回来以后,却发现甄姬——

颜色更盛。

光彩照人,气色好得不得了。

甄姬那么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女。

却一点“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负面情绪都没有。

反而比以前更加高兴。

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曹植把她照顾得很好。

让她有了新的感情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叛乱事件并没有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

所以,曹丕决定继续利用曹植对甄姬的感情做文章。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陷入了关羽的包围。

曹操决定再给曹植一个机会——

救你叔叔去吧。

结果临行之前,曹植喝多了……

醉得连他爹都不认识了(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

从此,曹操对曹植算是死心了。

《魏略》记载——

植将行,太子饮焉,偪(逼)而醉之。

曹植已经做好了出行准备,结果让曹丕灌多了。

按道理来说——

以曹植那种任性的驴脾气,如果曹丕想以太子的身份灌醉他。

肯定没戏。

能让曹植喝醉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甄姬。

是对甄姬难以割舍的感情,让曹植一次又一次地犯下错误。

而且心甘情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曹丕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帝位。

失去利用价值的甄姬很快便失宠了。

甄姬失宠的同一年(黄初元年),曹植写了一篇《出妇赋》——

痛一旦而见弃,心忉忉以悲惊……恨无愆而见弃,悼君施之不终。

如果说跟甄姬的失宠毫无关系,恐怕谁也不信。

黄初二年,甄妃——

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以一种非常悲惨的状态死去。

曹植在同一时间,做出了非常过激的举动——

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简直就是在不计后果地发泄情绪。

因为这件事儿,曹植被贬为安乡侯。

第二年又被发配到了偏远山区(鄄城)。

在前往鄄城的途中,曹植写下了《感鄄赋》

以此来缅怀甄姬。

后来,曹丕和甄姬的儿子曹睿继位了。

觉得《感鄄赋》这个名字,让自己和已经过世的老爸都非常没有面子(鄄与甄相通)。

便把文章题目改为了《洛神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一直想要有所作为。

但曹丕始终没有给他机会。

所以曹植——

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

没事儿就拍着大腿哀声叹气。

而曹睿的继位,让曹植看到了希望。

于是曹植给曹睿上了一道奏疏,其中有一句——

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

绝缨这个典故出自《说苑》

说楚庄王有一次宴请众将。

太阳落山的时候,来不及点火把,于是屋子里面一片漆黑。

这时,有人对楚庄王的宠妾揩油,上下其手了一番。

宠妾挣扎间扯下了那人的冠缨。

只要点起火把,就会发现哪个人是色胆包天的臭流氓。

楚庄王却让所有人把冠缨都扯下来。

然后才点燃火把,继续开怀畅饮。

后来,那个将军为了报答楚庄王。

奋勇杀敌,成为了楚国所倚重的猛将

曹植用了这样一个典故,可谓是意味深长。

等于堂而皇之地跟曹睿讨价还价——

我跟你妈甄姬发生过类似于“绝缨”的事儿。

你自己看着办吧。

结果曹睿根本不为所动,只是对曹植进行了毫无价值的口头嘉奖

然后延续了老爸曹丕的政策——

像防贼一样对曹植进行严防死守。

太和六年,四十一岁的曹植在忧闷中病逝。

一代文豪,终归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