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工匠名师”系列报道(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子科大成都学院,有一群脚踏实地,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名师。他们将“工匠精神”刻在心头,带到工作之中,他们以匠人之手勾勒精致教育,以匠人之心铸造教育本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看看她们是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的。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工匠名师”李明进:不断超越自己,又带领学生超越学生

浑身工匠气质的李明进老师,一见到记者,属于他独有的那种精明和谨慎一下折射出来,他以求证的方式明白记者的意图后开始了妙语连珠,他说:“大学老师不是教书匠,而是知识匠人,要把知识从抽象之中设计出来、安装在学生的头脑、体现在学生的技能中,这是传承,更是创新。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我认为大学老师的工匠精神就是包含三个关键要素:第一是,工匠老师要不断雕琢自己的技能,不断优化自己的技能;第二是,工匠老师拥有的技能在同行业中是超越的;第三是,工匠老师要把自己的卓越技能精益求精地传授到学生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要把阿尔卡特的精湛技术带到大学的殿堂中来,让知识充满光和热,更要让学生充满光和热”

进入而立之年的李明进老师有一种特有的成熟,他说:“工匠应该成为大学的一种精神,至少在我所教的专业,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创新型的知识工匠。我相信,只讲理论的大学是有缺陷的大学,单纯只懂理论的大学生是失败的大学生。”2013年3月,李明进离开阿尔卡特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微电子技术系,进入到学校的王牌专业,成为王牌专业的名师。从一名外企的高级工程师转型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他实现了自己人生转型的关键一步,他说:“我要把阿尔卡特的精湛技术带到大学的殿堂中来,让知识充满光和热,更要让学生充满光和热。”

在阿尔卡特研发部门供职多年的李明进,在应用软件开发、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既有企业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高校的教学研发能力,他就是一位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李明进认为:知识要“落地”,学生的知识才能称之为“技能”,老师要做知识与技能的桥梁,老师就是知识与技能的“双面胶”,粘得越紧,“双师型”能力越强。

大学专业呈现“长江后浪推前浪”态势,工匠老师要始终站在‘大风潮头’方能不败

“微电子技术,就好比日常的家电:冰箱、电视、洗衣机等,他们身上的小硬、软件,嵌入到这些大的设备。这是一门精细的学问,也是一项精明的技能,处处皆匠心。”李明进是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微电子技术系的一名老师,主要教计算机网络,LINUX操作系统两个课程,他说:“大学老师的工匠素养就是学习, 不停学习最新的技术和了解企业要求,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于微电子技术专业的解释,李明进这样说:“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嵌入式方向,涉及到跨学科:计算机、通信等等。学生就业方向也很全面,计算机方面的互联网公司、嵌入式工程师都是可以胜任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理论的不断突破,赋予了微电子专业越来越独特的内涵,这需要我们用心,更需要我们不断跟进。老师的工匠精神就在于:到专业的前沿去冲锋陷阵,到专业的一线去独领风骚。在知识和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工匠不再是祖传的职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帮带,而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不断淘汰,工匠老师要始终站在‘大风潮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把实验搬进教室,就是把问题设计在教室、解决在教室”

由于中国的教育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知识的实践,延续到大学教育,就体现出理论与技能的严重脱节。李老师发现,想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专业,必须将理论转向操作实践,再用实践来指导理论,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也形成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李老师说:“不能解决从知识到实践的问题,就永远不能解决‘工匠’问题,老师就仅仅是个‘述而不做’的‘知道分子’。”

“边学习边实践”这是李老师践行工匠精神的结果。“以前理论、实验是由2个甚至更多的老师来教,现在把实验搬到教室、搬到学生的身边,同学们上课就带着笔记本电脑、设备,在讲理论的时候便同时操作,这样过程中许多突发的问题,就可以马上问老师,或者自己寻找答案,及时纠正。”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在现场提出问题、寻找问题,老师现场解决问题,学生与老师在问题上紧密互动。

李老师认为:老师提问题,然后再照本宣科解决问题的时代过去了,因为只有从学生中来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才是有生命力的问题,我们把实验装进来教室,就是把问题设计在教室、解决在教室。

李明进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爱上了学习

李明进老师在互联网公司有难得的10多年工作经验,他明白在公司工作更强调公司的项目要求,更清楚公司的需求和要求,他按照公司项目优化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分层,分解为各个主干、细枝再由学生自己去拓展、学习。他说:“大学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这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让他们容易融入今后的工作。”这便是“任务驱动式”学习法的诞生初衷。

“枝干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各个部分,分成任务,为学生订制小目标,让他们一块块实现。公司里更多的是团队合作,于是我就在学生中分组,每组5人,1个组长。小组内组员分工协作,遇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最后达成全组和每人必须完成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首先学会的是自己去解决问题,其次是团队合作,借助各种方式完成目标,在思想和思路上更接近于公司项目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微电子技术系30来个老师,现在都在大力推广李明进老师所阐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因为他们发现,上理论课的时候,学生的专注度、积极度远远不如实验课,然而一旦把课堂变得“有趣”,学生们是愿意参与进来的。

新的教学方法中,老师充分将教学内容“剧本化”,进行情景布置和编排顺序,让学生们有一种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李明进老师说:“这就是机制设置,用机制来解决曾经不能解决的问题。”

牛班跟着牛导师,这样的大学老师就是不一样

大学工匠老师该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工匠学生?李明进认为:第一, 树立职业目标,依赖老师梳理相应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第二,设立小目标推进自己朝预定的目标前进;第三,营造良好的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去学习实践,完成自己小目标,然后是大目标。李老师做到了。

“思跃班”是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微电子技术系的特色实验班,每年在新生中公开选拔,择优选取,全班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思跃班”的目标培养就是培养“卓越的工程师”。为此,既是教学名师,有有企业工作经验,能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指导学生的李明进自然就成了“思跃班”的导师。

李明进担任思跃班的导师和电子竞赛的指导教师后,组建了以培养学生研发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研发团队“浪尖团队”,并指导学生完成《图像识别监控》、《车牌识别系统》、《车夫》以及《人脸识别防盗系统》4个项目。其中,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车牌识别系统》并成立了创新创业公司“成都齐成科技有限公司”,指导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车夫》并成立了成都志然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担任上述公司的技术顾问。李明进指导的项目《人脸监控识别系统》,获得了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银奖;而他也在2015年学院举办的“寻找校园最特别的你——我最喜爱的教师”投票活动中获得“最具人气”奖。

李明进,满身精益求精的匠人气质,充满了成熟而又完美的技术品位,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又带领学生超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