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今的主战坦克,自从冷战诞生以来,一直经历了多次的战火洗礼,综合战斗力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一提到主战坦克,很多人首先便会想到的便是陆战霸王,坚甲利炮等等称号,而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谈谈坚甲部分-------坦克的装甲防护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很多人的理解来看,坦克的防护性能有很大程度靠的是装甲部分的实际性能,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如何在兼顾火力机动的同时完美的解决防护问题一直以来是坦克等装甲作战兵器设计的难点,只有良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在战场上最大限度的保护坦克内部的成员和武器装备并进而执行各种作战任务。而且需要注意,这里指的是各种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出现的实战条件下,可不是各种条件都有的演习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现代坦克装甲是比较精细的东西,制作工艺材料配比等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装甲的整体性能,更何况这是要直接结结实实的挨上一发大口径炮弹的东西。在二战时期,坦克装甲车辆基本是均质装甲,即普通的金属材料,而且是整体制作的,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被击伤后很是尴尬,前线由于技术等原因无法进行彻底的修复,而战斗又急需武器返回战斗,所以很多情况下是使用直接继续上阵或者塞点钢筋之类的焊上就上阵了。也正是如此,我们常可以看到二战很多装甲车辆外加了许多诸如沙袋木材等增加防护性能的“装甲”。而冷战早期的各国主力的坦克装甲车辆也是这样,依然使用整体化的制造模式,比如著名的苏联T54/55主战坦克,炮塔使用的就是整体制造技术,呈一个半球形,实际防御性能良好而且外形低矮不易发现。而像英国“百夫长”德国豹1等等同样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穿甲弹技术在战后有了极高的进步,而且随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等高威力穿甲弹的出现,传统的均质装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很多新式坦克开始装备了复合装甲,质量较轻而且防御性能好,诸如豹2,M1艾布拉姆斯,挑战者2等等,而诸如乔巴姆装甲,贫铀装甲,反应装甲,格栅装甲等等各种新式装甲也陆续亮相,防御效果也很是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虽然装甲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战维护问题上却依然很麻烦,即使是在平时训练场都不是很简单,更不用说各种突发情况丛生的战场极端环境中了。正是由于这样的问题,如今的主战坦克装甲部分普遍由若干块装甲拼接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现代主战坦克呈现方头方脑的形态,而且由于装甲技术的进步,即使直接挨上直接攻击依然可以保证生存性。比如英国高防护思想的产物---挑战者2坦克,炮塔正面就是两大整块乔巴姆装甲。而豹2,同样也是两大块,当然最新的豹2A7的楔形装甲内部其实是空的,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后面的这两大块装甲。如著名的M1同样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样一来的依然存在着问题,维修复杂且麻烦,实战情况下依然难于处理,实际上如果被击中了还是焊点金属或者其他材质填补一下勉强使用的情况居多。而这对装甲的防护性能是很大的损害,毕竟不是同一种材质,实际的综合防护效能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情况下是在外面再附加一层附加装甲,而如今的主流附加装甲就是反应装甲等,也就是我们在坦克上常见的小方块,当遇到攻击时通过反向的爆炸抵消一部分伤害。而像格栅装甲等面对RPG之类的火箭效果也是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军的99式坦克身上,中国采用了另一种设计思想:在主装甲外,采用装甲模块再安装一层装甲,这样即使被直接命中,产生的损害也是很小的,仅需车组把受损的装甲模块拆下来,换上一个备用的新的装甲模块就行了。而且还可以在这一层之外再添加一层反应装甲,防护性能可谓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