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夫子,是长沙一代对盗墓贼的称呼,初次接触到这个词,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来自于小说或者影视资料中。在很早的时候,其实土夫子只是贩土的一些底层人士,迫于生活,他们需要寻找一些优质的土壤,而古墓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之后,受古墓之内的财宝诱惑,便做起了盗墓的勾当,遂被称为“土夫子”。经过多年的技艺传承与磨练,土夫子练就了一身的盗墓绝技,即使是考古队,有时候也得自叹不如!

土夫子独门神器——短柄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做起盗墓这个勾当,一般都是穷困潦倒的下层人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盗墓贼也同样如此。不同地区,不同风俗,所演化出来的盗墓手法与工具也大有不同。民国长沙一代的土夫子发明了一种适合在当地使用的盗墓利器——短柄锄,并且以此短柄锄为基础,摸索出了属于自己一派的独门绝技——“一看二挖”法。

绝技一:入眼知八分

短柄锄,外形酷似锄头,是普通锄头改良而来,别看这么简单的创新,其中却包含中很深的门道。一方面,短柄锄本身短小,极其适合当地多山多丘的地形,另外,盗墓挖土本身就是一个精致活,短柄锄本身短小,缩小了眼睛与土壤之间的距离,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非常便于观察,死土还是活土,一眼便知。

据洛阳学者赵振华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为此专门做过一次实验。一组使用洛阳铲,一组使用短柄锄,看看那组的出土效果更高,结果使用短柄锄的一组明显强于洛阳铲一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技二:耳听虚实

短柄锄的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土夫子盗墓过程中不小心的遗漏,当然,除了这个,还有更强的作用。由于古墓的封土与自然土之间的密度,软硬度都会存在着一定差异,民间土夫子就可以根据短柄锄与土壤接触时的声音强弱,判断古墓所处(封土密度小,发声哑、自然土密度大,发生脆)。长沙土夫子这一听的绝技,可以称得上是顺风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夫子身怀绝地,考古队都要效仿。

长沙一代的土夫子在盗墓圈内是非常有名的,其多年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绝技几乎无人能比,就连特别专业的考古界,也要效仿。

比如当年发掘马王堆汉墓时,墓内有四个放置随葬品的箱子,由于太深,伸手又够不到,人又不能下去,考古工作一时陷入僵局。后来,有一位民国时期做过土夫子的人,腰系绳带,上面的人拉着,侧头将手伸进去,拿出里面的随葬品。

在抬著名的古尸辛追夫人时,探工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如果用传统手法,极易损坏古尸。后来,他建议用五块夹板斜插进去,将内棺侧起,才把女尸完好的抬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长沙一代最出名的盗墓贼,土夫子的技艺高超,虽说干的是不入眼的勾当,但在考古界内,也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除了以上所说的技艺之外,出名的,还有土夫子所发明的“竹签子”探物,也有最为神秘的“嗅功”,笔者会后续为大家详解。

关于盗墓的故事,你又知道哪些呢?别忘了留言告诉大家,如果喜欢,可以搜索微信“土夫子奇谈”关注,了解最为真实神秘的盗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