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水市位于怒江大峡谷入口,自古以来就是沿江通往人神共居的丙中洛、通往秘境独龙江的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其地处享有“东方大峡谷”美誉的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地势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也被称为摆时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聚集了无数心载梦想的远行客,来来往往之中,泸水成为这些人梦想照进现实之旅的栖息站。

泸水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水之乐

泸水市境内有傈僳族、白族、彝族、景颇族、怒族等21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的节庆更是盛事不断。

阔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傈僳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持续12天左右。舂粑粑、杀年猪、祭祀先祖,各村各寨还举办传统文体活动,如赛弩、荡秋千、赛歌、文艺演出等。姑娘、小伙则借此良机互寻心上人。

澡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四的3天里,傈僳族群众扶老携幼汇集到泸水十六汤天然温泉,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除温泉景观外,更有江水拍岸,木棉火红,岸坡起伏,高山对峙,一派峡谷山水风光。

刀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历二月初八,傈僳族群众会举行“上刀杆、下火海”活动。表演者赤脚踩踏锋利的钢刀,逐级爬至刀杆顶端;赤脚踏入通红炽热的火炭里转挪。无论是上刀杆或下火海,表演者均毫发未损,令人称奇。

新米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片马镇景颇族支系茶山人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二十,茶山人家家户户宰杀猪羊,煮新米饭,祭献天神、铁三角和祖先。亲戚朋友互相轮流请客,品尝新米和米酒,分享一年的劳动成果。

火把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水境内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彝族各村寨要举行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桃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还有一支少数民族支系,白族勒墨人。在洛本卓乡托拖村。三月的桃花节是他们非常看重的节日。

泸水之奇

溜索

怒江隔断了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生活在怒江两岸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过江方式——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奇“听命湖”

听命湖的美是无言以述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它的脱俗与清雅。站在湖边,人们只能轻声细语地说话,如果大声叫喊,顷刻间便会风雨交加,冰雹突然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古情侣“阴阳山瀑布”

泸水市瀑布中以距六库24公里的阴阳山瀑布最为壮观,它位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两瀑布组成,其中阴山瀑布常年照不到阳光。是云南省内落差最大的瀑布,两瀑布相距不到200米,流出不远两溪合为一体,注入怒江,因而享有“千古情侣”之誉。

驼峰航线上的片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片马不仅是一个繁荣的边贸口岸,更是一个遍布历史痕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怒江大峡谷是“驼峰航线”的必经之路,在片马口岸,有一座“驼峰C—53号坠机纪念馆”,当地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克服艰难险阻,将“驼峰”坠机残骸搬运至此保存,这些飞机残骸,不仅仅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延续。

泸水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抓饭

是富有傈僳族地方风味特色的小吃,其选料是本地特产的香米煮熟后倒在一个洗干净的簸箕内,在米饭上放上切成小块的烤肉、火腿、土豆、凉拌鱼腥草、清煮南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漆油鸡

用漆油做菜是怒江一带傈僳族的传统习惯。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族群众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漆油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调料,有种独特的味道。好的漆油颜色呈深棕色,一般是土黄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侠拉

据说这是一种神奇的酒,生完孩子的妇女喝一碗“侠拉”,3天后就能下地干活。而“侠拉”的制作也颇为费劲,这是一种近似于肉酒的做法,做“侠拉”前必须先榨漆油,然后架锅,炼漆油、把小块的鸡肉倒入翻炒,把布汁酒倒进锅里烧开,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侠拉”酒就出来了。朋友围坐在一起,慢慢品尝肉香混着酒香的“侠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腿

泸水老窝的火腿非常出名,3年以上的可以生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水,这座紧靠怒江,依偎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的美丽小城,成为无数人向往之地,在日升日落中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文章来源于拾云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