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里亚源于希腊语Erythrea Mare,意为“红色的海”。历史上,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最初同为阿克苏姆帝国的领地,自16世纪起被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19世纪中叶埃及人占领了这一地区;1888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占领了厄立特里亚全境;1890年,意大利将各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41年,厄立特里亚成为英国托管地。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宣布放弃在非洲的所有殖民地,战胜国将厄立特里亚归属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1950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强制取消联邦制,强行将厄立特里亚合并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此举激起了厄立特里亚人的强烈不满。厄立特里亚人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终于在1993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与当时执政的厄人阵党(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当年曾并肩战斗,共同推翻了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政权。因此,厄立特里亚的独立得到了埃塞俄比亚的首肯。“亲兄弟”分了家,却忽略了“明算帐”,两国继续沿用意大利殖民时期模糊不清的边界。埃塞俄比亚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内陆国,要假道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港出海。港口虽名为“免费”使用,实际双方在港务结算上龃龉不绝。同时,独立后的厄立特里亚继续使用埃塞俄比亚的货币比尔,两国也为此纠纷不断,厄里特里亚遂于1986年启用本国货币纳克法。经济利益的激烈矛盾使两国最终反目成为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5月,两国终于在西部边界一个叫巴德梅的地方兵戎相见。埃塞(埃塞俄比亚)军人与厄特(厄立特里亚)官员发生磨擦,5名厄特人被打死。厄特遂出动军队,歼灭了那支埃塞军队,并占领了巴德梅。让厄立特里亚领导人没有料到的是,这起本可以通过国际社会调解,完全能够避免的小规模冲突竟演变成无尽的灾难。人口及综合国力强于对手10余倍的埃塞声称要彻底教训“侵略者”,并把所有“被占领土”夺回来。

埃塞依靠兵源优势,采取拉长战线的战略,将战火在双方1000多公里的边界蔓延开来。区区200多万人口的厄特对付6000多万人口的埃塞,压力可想而知。冲突爆发前,厄特军队共有4万多人。埃塞的全线进攻迫使厄特实行全民皆兵政策,迅速组建了30万军队,年满18岁至50岁的男人均要服兵役。这意味着厄特全国一半的青壮男人要到前线。即便如此,其军队数目仍远远劣于敌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将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厄两国拖入战争的边界冲突异常激烈,双方在冲突爆发之初的兵力加在一起不过十五六万,但为了“打大仗、打苦战、打持久战”,两国不断向边界地区增派兵力、屯积辎重和其它战略物资,以至双方积聚在边界的总兵力超过55万人。双方都购买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喷气式战斗机、主战坦克、各型导弹、重炮和火箭发射器等。参战人员多、武器威力大,就注定了战争造成的伤亡会十分惨重。5月15日,即战事开始后的第三天,双方均公布了对方的伤亡数字。厄方说,已打死、打伤、俘虏埃军25200人;埃方说,埃军占据了上风,厄军有2万人要么毙命,要么受伤。虽然双方都可能夸大其辞,但还是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埃方在攻占西线的战略重镇巴伦图后称,厄军已如丧家之犬,死伤惨重、溃不成军;而厄方则称,埃军的人海战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巴伦图变成了埃军的“坟场”。

双方在争夺扎拉姆贝萨的战斗尤为激烈。扎拉姆贝萨坐落在高山之上,扼通往厄首都阿斯马拉的要冲,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确保该镇万无一失,厄军增派了大量兵力和装备,同时挖掘了战壕,修筑了工事。埃军10多万人在夺取西线的巴伦图后迅速东进,与中线部队会合,对扎拉姆贝萨发起猛烈的“海浪攻势”。厄军凭借地形优势对埃军予以猛烈还击,多次击退埃军进攻,让一惯采用“人海战术”的埃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是厄军的处境也很糟糕。埃军动用战斗机、重炮、坦克等向厄军阵地实施昼夜轮番轰炸,扎拉姆贝萨所在的山头被整个削平了一层。一些战地记者在现场看到,阵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众多厄军士兵的尸体:有的四肢不全,有的还在流血,……他们显然是被埃塞军倾泻的炸弹击中后毙命的。再看整个扎拉姆贝萨镇,已被炸成一片废墟,人们几乎无法找到一幢完整的房屋,只有埃塞新插的三色旗在硝烟中随风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的话来说,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冲突是“世界上最没有意义的战争”。在他看来,这场战争没有意义有多个原因:毕竟7年前是埃塞俄比亚允许厄立特里亚独立的———没有纷争和流血。说它无意义还因为,两个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打仗,却是为了争夺一块既不是资源丰富又不是战略要地的土地。

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使埃厄双方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使两国人民陷入空前艰难的境地。埃厄两国均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列。由于当时非洲之角地区连续遭受旱灾,尤以埃厄两国为甚。据联合国统计,冲突导致800万埃塞俄比亚人和100万厄立特里亚人面临饥荒。而冲突的主战场恰好就在厄立特里亚粮食主产区。冲突规模的迅速扩大使数以万计的平民为逃避战火而沦为难民。这无疑使本来就已动荡不安的非洲之角局势更趋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