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朝各代都出过不少著名的文人墨客,那些古代诗人创造了古代魁宝,而近代文豪也续写了诸多感动。文豪基本都是上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不过有过这么一个有着不少的争议。这就是郭沫若老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起文学家,近代诗人,他更爱另一个身份——历史学家。他在文化的领域虽然有着不小的造诣,不过最大的贡献还是在解读历史方面。不过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也饱受争议。喜欢研究历史吧,就要有文物,文物哪里来呢,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于是一代盗墓大侠的标签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他对古物真的是热爱,所以在历史挖掘这方面也是有着超出常人的兴趣。甚至为了自己的目的,有些不顾社会发展,导致许多珍贵文物都遭到了大大小小的损坏。这是他不可推卸的罪名。不过为什么他这么热衷挖掘呢?他似乎有着自己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定陵是郭沫若一再坚持要挖的,他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明朝历史,他需要资料。于是他的目标就锁定在了万历皇帝的陵墓,万历皇帝的陵墓可是一大大的金库啊,这对于一个古物爱好者来说就是一个致命的诱惑。为了见证浩大皇陵和大量琳琅满目的遗物,郭沫若大概是公私一体了。

不过很多人是比较理性的,都一致认为不能挖,因为他们知道在1955年时期,新中国还不具备能够保护文物的能力,即使是现在要完美实行起来有些困难,更何况60年前。不能让这些文物变成一次性用品啊,这样的呼声也是不小的。

确实这样一来是让挖掘工作有些难堪,不过郭沫若老先生毕竟作为业界老手,加上有了些权,当然是排除万难为了达到目的啊。如此冒失的挖掘,也许可以了解部分历史的真相,但损失远大于收益,而且历史证明也是次无法挽回的错误,不过那个时候的郭沫若没有想到这一点。

大量的文物在陵墓挖开后立刻氧化,珍贵字画的基本上大大小小影响了,丝织品更是团灭。痛心不已的是我们这些后人,依旧不听的仍是那些前人。如此大的损失,作为责任人的郭沫若需要好好冷静,不过他却不以为然。原来他的目标本是永乐皇帝的长陵,可惜陵墓过于复杂,只能先从定陵下手。于是一段时间后,他再次提出申请挖掘长陵。永乐皇帝可是明成祖,响当当的人物的皇陵肯定有玄机,有了一次教训后总理果断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其实最希望挖掘的陵墓有两个,一个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乾陵。据说里面有着500顿黄金,而且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正品好像也在其中。还有一个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这个陵墓可是有着传奇的色彩,一个兵马俑就已经轰动世界了,那他那有着无数未解之谜以及浩大的工程的陵墓,怎么可能会不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陕西省计划要挖乾陵和秦始皇陵,郭沫若在一旁偷笑,然后建议周总理要给予支持啊。结果总理理都不理,说句:“十年之内不开帝王墓。”郭沫若一下子就惊呆了,好在他的计划被搁置,不然这两个陵墓的传奇又要惨遭毒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