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也先兵犯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 下,不顾群臣劝阻,令皇弟朱祁钰监国,明英宗亲率大军出征。结果,五十万的明军在土木堡一带全军覆没,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英宗被也先俘去,史称“土木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土木堡的战役)

英宗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9日,亲征军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未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王振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结果走了三四里路后,临时改为经宣府、居庸关入京的路线撤退。 后退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13日,明军派朱勇率3万将士阻击瓦刺骑兵。朱勇无谋,进军鹞儿岭,瓦刺军在两山夹击明军,朱勇部队被杀掠殆尽。这时天刚过午,明英宗车架已经到达土木堡,离怀来城还有二十里路程。众人请求明英宗赶快入怀来城,但是明军尚有两千辎重未到,因此,王振命大军在土木堡驻营。 十四日黎明,瓦剌军包围了明英宗所在的狼山,但是也先见明军人多势众,也不敢贸然发起攻击,而是守住河流不让明军靠近。15日,明军人马两日都没有饮水,渴极了,于是纷纷掘井至二丈,但是仍然找不到水源。也先见双方这样耗着不是办法,便假意言和,并慢慢退去。明军见瓦剌大军退去,便命令大军南移取水,将士纷纷跳出战壕,走了才三四里路,突然发现瓦剌大军又出现了,向明军冲杀过来,嘴里还喊:“放下武器不死。”结果五十万大军竟没有一人作战,纷纷解甲丢刀,四下逃散,自相踩踏。二十多万人死了三分之一,受伤者过半。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

从上面看出,二十万大军竟然被数万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最高指挥官王振不懂兵法。那么,如果深通兵法的戚继光早生一百年,而且是明军的最高指挥官,那么土木堡的战役结局会不会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戚继光的剧照)

从戚继光一生的南征北战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位不世出的将领。他不仅创造了鸳鸯阵打得倭寇哭爹喊娘,他还在北方与蒙古一战,大败北漠,还活捉了朵颜部首领长秃,吓得北漠再也不敢侵犯戚继光边境。借鉴戚继光在蒙古作战中的战术,我认为如果土木堡的最高指挥官是戚继光,他一定会按照下面的方案部署,一定会大败瓦剌骑兵。

我们知道亲征的主力部队是京营,主要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五军营由骑兵和步兵组成;三千营是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的,当然后来随着部队的发展,实际人数当不止三千人,三千营与五军营不同,他们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朱棣手下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神机营是明军的特殊兵种,全部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火绳枪。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戚继光的列阵图)

戚继光会在土木堡列好队伍与瓦剌骑兵决战,先让一小队五军营的步兵走在最前面,然后第二梯队就是神机营,第三梯队是三千营,最后才是五军营。 也先包围明军后,发现明英宗就在眼前,而且前营的尽是步兵,定会大喜过望,立即挥刀冲锋过来,想要生擒明英宗,建立这不世之功。

这时候,戚继光命令第一次变阵,前面一小队五军营的步兵分别从左右两侧退出,后面的神机营立即填补上去,并在全军阵前排好战车,当然明英宗没有那么聪明,很有可能没有带上战车,毕竟他是仓促起兵的吗,那就用运粮食和辎重的车子代替。这种车子排在前面,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给对方骑兵设置障碍,吓唬敌人。二是充当简单的战壕,利于神机营士兵趴在上面的瞄准射击。

当敌人冲至明军百米的时候,戚继光命令神机营射击,由于明朝的火器冷却时间需要三四分钟,我会采取三线战法,就是把神机营分成三列,每队上好弹药,射击完毕后立即退下填补弹药,后面一队补上射击,三队交替进行,这样就可以填补射击空白。只要一声令下,顿时会千枪齐发,瓦刺骑兵便会人仰马翻,估计折损十之二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戚继光的剧照)

当剩下的瓦刺骑兵再往前冲至三十米处时,戚继光命令第二次变阵,神机营推着战车分别从左右两侧退下,打开缺口,蓄意待发的三千营的骑兵会如洪水一般,冲下瓦刺阵营。骑兵对阵的时候,靠的是冲击力,也就是说哪方的冲击力强,便可摧毁对方的阵型。瓦刺骑兵奔跑了一段时间,又被神机营的火枪吓唬得够呛,速度自然慢了很多,这时,我们营中骑兵蓄意待发已久,冲击力可想而知,我相信瓦刺再强,这时候也抵受不住了,肯定会四下逃散。 最后,戚继光会命令全军出击,追剿瓦刺逃兵,便可大获全胜。

终上所述,清风明月认为,如果戚继光是土木堡战役的明军最高指挥官,那么就一定可以改写历史,大败瓦剌骑兵,甚至可能会生擒也先。

-----------------------------------------------------------------------------------------------------------------------------------------------谢谢阅读,欢迎大家订阅收藏转发!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创作品,请勿转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