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长生不老,做万事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在飞机俯视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正方形锥体,所以美国人叫它“黄土金字塔”。其实美国人错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层台阶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层夯土之上的中华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还不仅如此,秦陵地宫也是一个同等规模的“倒金字塔”。更让人难解的是,封土台九层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层妖塔”之说,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老子》讲哲学以建筑作比喻,有“九层之台,始于垒土”之说,可见在春秋就有“九层之台”建筑了,可惜还没有发现东周“九层之台”遗迹。

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地下王国,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秦始皇陵墓里面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有用水银做的江河大海,里面还有各式各样的机关和用人鱼做成的长明灯。而且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上发现严重的贡异常,而且推测地宫里面的水银可能超过百吨,所以地宫里真有可能存在用水银做成的将和大海。

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据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人员在兵马俑二号坑发现了19把青铜剑,这十九把青铜剑都有八个棱面,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制作工艺非常高。虽然的两千多年钱的武器,但是在发现这些青铜剑的时候,表面都是寒光逼人,除了尘埃没有一丝锈迹,而且锋利无比。最后用计算机测试,这些剑的表面有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发现铬盐化合物的时候惊动的不考古界,而是化工界,因为这些铬盐氧化物处理的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先机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

大家觉得这些先进科技已经很神奇了,那还有更加神奇的。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号坑第一过洞的时候,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把150公斤的兵马俑给压弯了,被兵马俑压弯的剑已经超过45度。当考古学家把兵马俑移走的时候,只见拿青铜剑一瞬间反弹平直,恢复的以前的状态。这种能恢复变形前原始状态的合金材料,现代人把它叫做形态记忆合金,而形态记忆合金的开发至今不超过二十年,不过这些能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陵墓人,不得不叫人惊叹匪夷。

《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着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