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来探讨硅谷名字的由来和发展史。世界性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的“硅谷模式”。一个公司发展壮大的三大必备要素。科技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硅谷成功给我们的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硅谷的由来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硅谷是世界的高科技中心,全世界的超级公司几乎都来自硅谷,硅谷对整个美国的经济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也是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世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但是,你要知道,在1950年代的时候,加利福利亚还没有硅谷这个名字。因为那个时候,旧金山湾区聚集着大量以芯片相关的公司,“硅”是芯片的成分之一。湾区当时还算是“农村,村谷”,也就因为这样的联想。直到1971年的时候,一个名叫丹·霍夫勒的记者写了一篇名为“硅谷科技”为标题的新闻,从那个时候起,人们才慢慢将一整片旧金山湾区的高科技公司聚集地称之为“硅谷”:主要指的是从旧金山以南,到圣何塞以北的这片被旧金山湾(东侧)和太平洋山脉(西侧)包围的狭长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硅谷的起源

在五十年代以前,硅谷那一片区就是农村,那时的美国几乎不怎么发展西部海岸,除了之前的淘金热时代,后来也就在美国的地位也就那么普普通通,甚至算是落后的地区。在后面六十年的移民潮之后,那边开始聚集了一些从东南亚、非洲、中东和美洲一些的移民,但是移民的数量还是非常少的,大概时10%左右。

从1930年到1950年的时候,斯坦福算是帮助硅谷积累了一点人才资源,但是那时的斯坦福几乎不研究芯片科技等,那个时候也没有风险投资机构,那时硅谷的芯片产业在全美可以说排到第六七名开外,芯片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当属波士顿、纽约、达拉斯、费城等。

提到硅谷的起源,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一个关于芯片科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他获奖之后想通过自己的成果建立自己的公司,那个时候他人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这里,人们都以为他会去波士顿或者纽约,因为那时波士顿和纽约算是芯片科技最发达的城市,但他没有,他最后选择回到自己的曾经的故乡加利福尼亚南部去成立自己的实验室,不过离硅谷还是有点距离的。

公司发展的三要素

我们知道,建立一个公司最基本的三要素是:资金、人才和顾客。但是肖克利那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时候可是非常艰辛的。当时的芯片科技行业的经费主要由政府主导的,那时并没有风险投资,加州那个时候在芯片科技行业的城市排名很后面,怎么样不可能通过政府拨款。关于人才方面,也是非常缺乏的,特别是当地的科技人才几乎没有,不过那个时候,肖克利首先在全美科技界亲自挑选出了8名他认为是最有才能的科技人才包括后来著名的戈登·摩尔一起来创业。顾客方面就更不用讲了,那里的公司都还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肖克利这个人确实不太适合当领导者,他拥有着现在领导者拥有的一切恶习包括痛斥员工、不信任员工,最著名的监听员工事件。后来,这八个天才人物选择离开肖克利成立属于他们的科技公司。他们在全国找遍了投资机构,35家以上的投资机构都是拒绝他们的,最后幸运的是仙童公司愿意支持他们,让他们成为仙童公司的子公司,叫做:“仙童半导体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记住了, 就是这八个人创办的这个仙童半导体公司奠定了整个硅谷的,几乎现在硅谷的所有知名公司的人才都来自仙童半导体公司,包括苹果、facebook和特斯拉等几乎所有你说得出名字或者说不出名字的世界级科技公司,这个仙童公司曾经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万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如果算上那些没有上市的公司的话,绝对远超于万亿美元。可以说是美国科技届的黄埔军校。最早的风险投资红杉资本和凯鹏华盈的创始人都是来自仙童的半导体后来的公司。为什么呢,仙童半导体公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仙童半导体公司最先采用的公司繁殖,也就是子公司模式,通过这样孵化出新的公司,其中,戈登·摩尔就是那个时候跟鲍勃·诺伊斯一起出来成立英特尔的,英特尔这家公司那个时候也很困难,好在得到了“风险投资之父”阿瑟·洛克的资金的支持和仙童公司的业务方面的支持,在1960年的时候就实现了2000万美元的收入,接下来是9000万美元的收入。在英特尔迅速发展成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然后他们也就按照这个“公司繁殖模式”,公司内部一有好的想法,就立马让对应的人才去成立自己的公司来实现。现在看来就像大公司的内部创业的,从这个角度说,仙童半导体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家公司,就是名副其实的最早超过万亿美金的巨无霸公司。

1970年的时候,硅谷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农村了,那时的仙童公司已经分化出30家公司,已经由12000名员工了,这所有的一切都拜赐予当时的八个科技天才人物最初成立的仙童半导体公司。下图是当今的上市公司,全部都是源于仙童半导体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创业加速周期”的硅谷模式

如果将上面的硅谷模式细化一下,那么这个“创业加速周期”是有四个步骤:野心、成长、使命和再投资。

野心是第一步。来到硅谷那些科技天才本来就很有野心和抱负的,他们立志要改变世界,为世界的经济做贡献,当他们选择硅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决定了要长期留在硅谷,从而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创业之中去。

成长是第二步。他们利用自身的技能促使公司不断成长,其中英特尔流传出来的著名案例是英特尔,为了存活下来,鲍勃诺伊斯作出了最正确的三个判断:

1、 尽快向市场推出新产品,获取先发优势和市场的话语权。

2、 尽快研发出革命性的超低成本的新工艺以防止被巨头利用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打败。

3、 搞定大客户,形成标杆效应。

就这样,英特尔不仅实现了存活下来,而且迅速成为了行业的第二,仅此于仙童公司。

使命是第三步。本来这些创业成功的科技人才,可以选择早点退休或者过上轻松安逸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帮助更多的创业公司为使命。

再投资是第四步:他们利用自己公司的资本、资源和技术优势去帮助那些从自己公司分离出去的创业公司,促进这些公司的快速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硅谷给世人带来的启发和价值

硅谷那么成功,如今全世界都在学习硅谷。归结起来主要在于如下三大重要启发:

1、 一个伟大的公司带动这个地区的发展。我们发现,要不是当时的仙童半导体公司,也就没有今天的硅谷。

2、 少数创业者可以做出巨大的影响。硅谷的发展史离不开肖克利、阿瑟洛克和八个天才型创业人物。特别是后面的英特尔的三剑客:戈登摩尔、鲍勃诺伊斯和安迪格鲁夫对整个硅谷管理学奠定的基础。

3、 硅谷的模式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框架。仙童公司的子公司模式和“创业加速周期”已经成为了一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