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不然,宋仁宗就为长女福康公主的婚姻问题愁肠百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仁宗剧照

宋仁宗结婚很早,15岁就已经大婚,可婚后一直无子。估计是刘太后管教太严,指配的郭皇后又过于霸道,让宋仁宗压力太大。直到刘太后去世,郭皇后被废,宋仁宗心情舒畅,苗淑妃才相继生下了两个孩子,只是第一个孩子早亡。生福康公主时,宋仁宗已经28岁,在古人看来,已经是一把年纪了。

宋仁宗“老”来得女,高兴异常,女儿出生不久就被加封为福康公主。宋仁宗一生虽然有13女3子,但除了4个女儿外全都早夭,另外3个女儿也是在宋仁宗晚年才出生的。可以说,福康公主从一出生,就得到父母,尤其是宋仁宗几乎全部的父爱。福康公主也不负众望,从小就聪慧可爱,天性仁孝。有一年,宋仁宗生病,久治无效,福康公主非常担心。大冬天的晚上,八九岁的小孩子,竟然光着脚对月祈祷,希望代替父亲承受病痛之苦。

福康公主如此命好,又如此孝顺,宋仁宗自然对其百依百顺。按说,宋仁宗如此疼爱福康公主,应该会给她找一个相貌和才能都很杰出的女婿,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大宋公主的择偶范围其实很窄。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推行文官政治,并把几位公主嫁给朝中武将,前提是他必须辞去所有职务。宋太宗、宋真宗延续了这个做法。本来,高官们希望娶得公主,抬高自家的门槛,做更大的官,现在却要辞去所有官职。做大宋的驸马,就意味着断绝仕途。自然,许多人不愿意干了。

何况,驸马爷说起来好听,其实日子一点都不轻松。虽说会有一些荣誉职衔,如兼任某某节度使,可是都有职无权,白领一份工资而已。而且公主在婆家就是君主,丈夫也好,公婆也好,每天都要向公主请安问候。最郁闷的就是没有公主宣召,不能够侍寝。至于想要纳妾、在外面风流什么的,想都别想,被抓到就是死罪。于是,从宋仁宗开始,公主的出路大都只有一条:选择外戚、勋旧之门互相婚配。

按照门当户对的观念,宋仁宗有四家外戚可以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家是宋仁宗嫡母刘太后家。刘太后在世时期,刘家风光无限。刘太后的侄子为人蛮横,不守礼法,其子刘永年却文武兼备,一表人才。宋仁宗曾经随手指着一个假山,让年幼的刘永年写诗,刘永年当场写了一首《小山诗》,诗中有“一柱会擎天”的句子,令在场众人为其胸襟气度叫好。几年后,刘永年长大了,代表宋朝出使辽。辽人看到使者是个毛头小伙,故意派人用大石头把驿站大门堵住,想戏弄刘永年。此时大家都害怕延误了会盟时间,惹出两国纠纷。于是力气非凡的刘永年又上演一场好戏,随手就把大石头抄起来扔在一旁。素来骁勇的辽人也不禁大惊,再也不敢怠慢。

可是,刘永年虽好,宋仁宗却不想把爱女嫁给刘永年。

一方面是刘永年年纪比较大,福康公主出生的时候,刘永年已经19岁,有了妻室。

另一方面,宋仁宗不想刘家的势力在朝中扩张。刘太后在世时,垂帘听政11年,朝中高官大都是刘太后党羽。宋仁宗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除刘太后的遗留势力,培植属于自己的人马。虽然刘永年长大的时候,刘太后已经去世,但刘家庞大的关系网还在。

还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原因:宋仁宗和刘永年的母亲王氏多年来关系暧昧。宋仁宗15岁就喜欢王氏,却生生被刘太后拆散。王氏婚后没两年,丈夫去世,王氏借口看望丈夫的姑姑刘太后,多年来一直出入皇宫,成为宋仁宗的秘密情人。朝中高官大都知道这个秘密,甚至有人怀疑刘永年就是宋仁宗的私生子。不然,为什么刘永年出生不久,宋仁宗就把他留在身边,一直养到12岁,直到大臣多次强谏不合礼法,宋仁宗才让刘永年出宫。

第二家是宋仁宗的养母杨太后家。杨太后的弟弟杨景宗本是京城无行浪子,整天和一伙人喝酒赌博。杨太后有权之后,给他搞了一个正式编制,使他入朝为官。可杨景宗旧习难改,在地方为官,欺男霸女,包揽诉讼,一次酒后,竟然把负责监察州县官员的通判暴打了一顿。领导吕夷简看不下去,多番私下劝告,杨景宗不但不感谢,反而向杨太后打小报告污蔑吕夷简。幸亏吕夷简在宋仁宗那里根基深厚,宋仁宗将杨景宗贬官一级调用。

杨太后去世后,宋仁宗念其养育之恩,把杨景宗调回京城,负责皇宫守卫。谁知杨景宗竟然私自放纵可疑人物带刀进入皇城,结果被贬到地方思过。多年后,杨景宗老了,恳请担任一个实职,要求不高,知州就可以。宰相们都不好意思拒绝,宋仁宗却说,这个舅舅实在混蛋,性格贪婪暴虐,老了更不知道收敛,怎么能够把一个州交给他呢?

史书上对于杨景宗的儿子们没有交代,估计就算杨景宗有儿子,宋仁宗也不放心把女儿送到这样混蛋的舅舅家中。

第三家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皇后的弟弟叫曹佾,也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曹国舅和之前的几位国舅大有不同。他虽然出身名门,祖父是大宋开国第一名将曹彬,父亲是员外郎(中央司局级),但曹佾一点官二代的做派都没有。他通晓音律,喜欢吟诗作画,对权位从没有提过任何要求,一生淡泊。曹家从家风上讲,远胜过刘家和杨家。

而且,曹佾还有个非常优秀的儿子曹评。曹评书法造诣颇高,曹皇后曾经让曹评写了一幅字贴在皇后宫中的屏风上,连精通书法的宋神宗也赞叹有加。曹评的文史功底也不错,随侍在宋徽宗左右,连一些翰林学士不知道的典故都能随口道出出处。契丹使者访问大宋,两国官员到演武场阅兵。之后,契丹使团提出射箭比赛,让准备已久的神射手出赛,并一箭射中靶心。年轻的曹评则以左手连发两箭,第一箭射穿箭靶,第二箭恰恰穿过前次的箭孔。看到文质彬彬的曹评出神入化的箭术,契丹使团赞叹不已。曹评不仅有文才、有武艺,最让人赞赏的,是他虽然出身权贵之门,却谦恭善良,皇族外戚人人夸赞他性格淳厚,有君子之风,皇族外戚都觉得曹评是福康公主驸马的最佳人选。

第四家是宋仁宗的生母李太后家。

李太后一生比较辛酸,虽然生下了宋仁宗,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被迫交给他人抚养。直到她和刘太后先后去世,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作为儿子,却没有尽到一天的孝道,宋仁宗愧疚万分,对自己的亲舅舅李用和更是破格提拔。

李用和的日子也过得闹心。他早年在一个卖纸钱的店铺中打工,后来娶了老板的女儿,做了纸钱铺的老板。他出身微贱,有着下层老百姓惯有的善良本份。虽然被加封为同平章事,拥有宰相的职衔,他却相当低调,连大房子也不买,堂堂国舅爷竟然在京城租房子住。李用和一生小心谨慎,不和朝中权门往来,士大夫对其评价颇高。可是,皇族外戚却看不起李家,背后不叫他国舅爷,而称其为“卖纸钱的”。

李用和的长子李璋为人忠孝,但年纪大福康公主许多,成婚已久,不用考虑。剩下的就是二儿子李玮。李玮长得粗粗壮壮,呆头呆脑,史书载其“朴陋”,一方面指长相平平,更多的指见识浅薄。确实,出身于卖纸钱的小商贩家中,从小的教育、环境的熏染,自然比不了钟鸣鼎食的刘家、杨家、曹家。李玮成年的时候,李用和已经去世,只有哥哥李璋担任了一个宫廷供奉的小官。李璋是李用和正妻所生,李玮却是小妾所生,自然就更让人看不起了。

然而,嘉佑二年(1057年),宋仁宗却放弃了才情武艺兼备的曹评,硬要把女儿嫁给愚蠢平庸的李玮。

宋仁宗或许不是一个好父亲,却绝非一个糊涂皇帝。嘉佑二年,宋仁宗已经47岁,距离去世只有六年。那时,宋仁宗身体越来越不好,有时候坐在朝堂上会忽然晕厥过去。宋仁宗无子,万一出事,谁来继承大宋江山?早在宋仁宗30岁左右的时候,就由养母杨太后做主,选择了宗室子弟赵宗实入宫当作皇子抚养。杨太后去世之后,由苗淑妃继续抚养。可是,宋仁宗对此很不情愿,顾虑重重。

之后宋仁宗长子出生,赵宗实就被礼送出宫。即使日后宋仁宗三个儿子连续去世,也没有再把赵宗实接入宫中。一晃20多年过去了,宋仁宗都年近50了,还是没有一个儿子活下来,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朝中大臣也好,皇族的长辈也好,还是背后有许多人的曹皇后,都建议宋仁宗早早从宗室当中选择合适人选,以安江山。

可以选择的人不少,最后宋仁宗还是选择了赵宗实(即之后的宋英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来是朝廷大臣满意,赵宗实对治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为人低调谦恭,人前人后对宋仁宗十分尊崇,从来不显露任何觊觎皇位的心思。

二来是皇族满意,尤其是曹皇后力挺。曹皇后比宋仁宗年轻十多岁,身体健康。按照常理,在宋仁宗去世之后还可以活很多年。还是按照常理,曹皇后应该主张选择一个年幼的宗室子弟做皇位继承人,以便自己垂帘听政,掌控朝局。可是,曹皇后偏偏力挺已经27岁,即位之后完全可以立即亲政的赵宗实。

对曹皇后的做法,朝中官员一片叫好。宋仁宗却很担心。他和曹皇后成婚已经20多年,对她一直很疏远,两人也没有孩子。宋仁宗曾想废掉曹皇后,改立自己宠爱的张贵妃,却遭到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曹皇后处世低调,却精通权术,朝中大臣许多都和曹皇后同声一气。并且赵宗实的妻子还是曹皇后的侄女。一旦宋仁宗去世,曹皇后利用权势和感情,把新皇帝当傀儡,也不是不可能。

有自己的前车之鉴,宋仁宗绝对不能允许曹皇后效仿嫡母刘太后垂帘听政,专擅国政。因此,宋仁宗晚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削弱曹皇后的势力,培植赵宗实的势力。

此时,如果把长女福康公主嫁给曹皇后的侄子曹评,必然进一步扩大曹家在朝中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只能忍痛割爱,将女儿嫁给生母李太后的外甥李玮。

李家得遇这种超常的恩宠,对宋仁宗自然感恩戴德,誓死效命。况且,当初赵宗实幼年入宫,就是由苗淑妃抚养的,对曹皇后,赵宗实一直很敬畏,对苗淑妃却倍感亲近。在苗淑妃那里,赵宗实得到了难得的母爱,因此他和福康公主关系一直很好。而福康公主作为长公主,多年之后,在皇族外戚中必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自然会成为拥护赵宗实的强劲力量。将福康公主嫁给李玮,抬高了李家,也就削弱了曹家,同时还能巩固赵宗实的地位,可谓一石三鸟。

事实证明,对曹皇后擅权的预判,宋仁宗没有算错。他去世后,曹皇后果然垂帘听政,数年之后才还政给英宗。

对李家忠诚的预判,宋仁宗也没有算错。宋仁宗晚年,为保证赵宗实可以正常即位,任命李玮之兄李璋为殿前都指挥使,负责皇宫安全。

宋英宗即位后,因为他不是正牌皇子,宰相提议增加京城的军队,以防万一。李璋却说,只要照惯例换防就好,随意更换,反而会引发骚动。之后,宫廷侍卫吵嚷不休,说新皇登基却只赏赐了水果点心,没有黄金财物,顿时一片哗然,聚在一起,拿着刀剑要找新皇帝讨个说法。一场兵变迫在眉睫。这时,李璋高喊:天子还没有亲政,就已经给大家赏赐果品食物;新皇登基,你们又有什么功劳?胆敢喧哗者,杀无赦!众人看到身为皇亲国戚的李将军出面,话又说得在理,都不敢出声了。一场兵祸消弭于无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李璋虽然骁勇果决,李玮却实在无用。宋仁宗将女儿嫁给李玮,平衡了朝局,成就了大宋江山的持续繁荣,却牺牲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婚后,福康公主与丈夫一直不和,几次三番吵着要离婚。可宋仁宗顾念李家的颜面,更无力和强大的道德舆论抗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女在婚姻的沼泽中挣扎。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宋神宗就更不敢为妹妹、姑姑做主。于是,经历14年痛苦的婚姻后,福康公主身心疲惫,抑郁成疾,年仅33岁便撒手人寰。

春风十里,不如读史。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taohistory),和T君一起读历史。
本文作者|段钱龙
文章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