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把太监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辽,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担任。至明朝时,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低阶宦官名“少监”、“中监”,高阶宦官是“太监”;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古时候还是有区别的。宦官并不都是阉人,而宦官跟太监也有不同的定位。宦官这个称谓很早就有了,它是指在皇宫中为皇帝或皇室家族服务的官员统称。东汉以前,宦官并不都是阉人,也有正常人以此为生。东汉以后,基本上宦官都成了阉人。至于为何东汉之后都成了阉党,据说是党争中宦官作乱,受到了宫刑的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将掌管乘興、服饰的殿中省改为中御府,设“中御太监”、“少监”。金、元袭辽制度,所设各监也多有“太监”。元代太监是诸监中的二级官吏,并非全是阉人。到了明代,太监才跟宦官发生固定的关系。充当太监者必须是宦官,但宦官却不全是太监。太监是高级的宦官,是有一定品级的官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代开始的。因为清代将伺候皇帝以及皇室的宦官统称为太监,这样太监就跟宦官混为一谈了。1923年7月16日,溥仪裁撤宫内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宦官的辉煌时期应该是在明朝,东厂的设立让太监们一时权倾朝野,甚至可以不经过皇上直接拿人审讯,锦衣卫都得听从东厂调遣。明朝覆灭之时,崇祯皇帝带着老太监王承恩一起上吊自杀,宦官势力算是彻底土崩瓦解了。到了清朝,太监不过是供皇室使唤的奴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