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姓名都非常重视,所谓名正而言顺嘛。取个名字,各种规矩,有家谱论资排辈,有长辈、有皇帝的各种避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一个著名的避讳霸道官员名讳的典故。

有这样一个段子,传说某朝一个皇帝,在招见新缙中举的官员时,浏览名册,发现高居第一名的贡士名叫任王,皇帝老子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朕才是人中之王,这这这怎么出现了这等悖逆的名字。但是,皇帝老子还要装着爱惜人才的样子,不便发作,就说:

“任爱卿,名字响亮大气,孤且赐你名上加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主隆恩”

这位任王战战兢兢下的殿来。几天后,皇帝收到这位任大官人上的奏折,一看署名,亲民的皇帝老子勃然大怒,立刻召他上殿:

“大胆任王,朕赐你名上加一点,改名任玉,你竟然敢叫任主,是何居心?”

“万岁,承蒙您赐名,臣自然是该顶在头上,万死也不敢别再腰上啊”

皇帝晕倒。

清末殿试,有个贡士叫王国钧,名字含义本来很好,国钧者,国家和重任的意思。王国钧在殿试中也名列前茅,而慈禧老佛爷念了他的名字,说:“好难听”。因为这三个字与“亡国君”相谐音,实在太不吉利了,可想而知,王国钧因此无法得到重用,蹉跎终身。

1904年,这一年是慈禧七十大寿,前一年的科举考试主持的官员,就十分留意“吉庆之兆”,为老佛爷讨喜。朝廷经过考核,派出各省乡试的主考、副主考。头两批外放云贵两广,八人的名字是:李哲明、刘彭年、张星吉、吴庆坻、达寿、景方昶、钱能训,骆成骧,将其名字连缀起来,就成了“明年吉庆,寿景能成”,真是大吉大利啊。这些官员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仅仅因为名字中的一个字,能外放肥缺。

这个还算临时肥差,影响有限。也是在晚清,有人因为名字取得好,博得太后老佛爷欢心,榜眼变状元,同样,那个名字取得不好或者犯了老佛爷忌讳的,就悲催了,丢了本该自己得的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清的刘春霖就是这样一个人生赢家,而朱汝珍就是那个因为名字丢掉了状元郎的倒霉蛋。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但他状元及第实属偶然,其中还有一段趣事。

公元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

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六十大寿赶上日本人打仗就没过好,这七十大寿就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首先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字迹流利清秀,文词畅顺华丽,内心颇喜。但目光一投向落款时,一股阴云陡然升起。为什么呢?

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一见"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因为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使慈禧太后十分不悦,后来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所以一见"珍"字便肝火上升:这个小蹄子怎么处处阴魂不散啊,可恨可恨。又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更使慈禧火上浇油:哼,那个长毛洪秀全,撺掇皇帝闹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悖逆的孙大炮……这些我大清的"首逆"都出自广东,广东人难道是我的克星吗,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心头又不禁高兴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这真是名字取得好,状元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