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先把明朝的几个皇帝列出来看一下吧: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年称帝,在位31年,时年71岁,年号“洪武”。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1398年即位,在位5年,年号“建文”,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

3。成祖朱棣(1360-1424),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时年65岁,年号“永乐”,朱元璋的第四子。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1424年即位,在位1年,时年48岁,年号“洪熙”,明成祖长子。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1425年即位,在位11年,时年38岁,年号“宣德”,仁宗长子。

6。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于,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7。景帝朱祁钰(1428-1457),1449年即位,在位9年,时年30岁,年号“景泰”,宣宗次子。

8。宪宗朱见深(1447-1487),1464年即位,在位24年,时年41岁,年号“成化”,英宗长子。

9。孝宗朱佑樘(1470-1505),1487年即位,在位19年,时年36岁,年号“弘治”,宪宗三子。

10。武宗朱厚照(1491-1521),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时年31岁,年号“正德”,孝宗长子。

11。世宗朱厚璁(1507-1566),1521年即位,在位46年,时年60岁,年号“嘉靖”,宪宗孙,父兴献王。

12。穆宗朱载垕(1537-1572),1566年即位,在位7年,时年36岁,年号“隆庆”,世宗第三子。

13。神宗朱翊钧(1563-1620),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时年58岁,年号“万历”,穆宗第三子。

14。光宗朱常洛(1582-1620),1620年即位,在位1月,时年39岁,年号“泰昌”,神宗长子。

15。熹宗朱由校(1605-1627),1620年即位,在位8年,时年23岁,年号“天启”,光宗长子。

16。思宗朱由检(1610-1644),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时年35岁,年号“崇祯”,光宗第五子。

不算后来的南明朝廷,一共是16位皇帝了吧?我们先用分类法来说:

第一种,比较英明的君主:朱元璋自必说了,以布衣起家,不象唐宋时期凭借身在高位而最终夺取政权的皇帝,老朱堪称是那种得国最正的典范。没有任何显赫背景和家世,一刀一刀拼杀出来的江山,自然是英明君主。如果你要拿他杀功臣来说事的话,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历史上皇权和有大功的功臣本就是矛盾的,杀功臣的皇帝不在少数,他之前有,他之后更是有之,只是老朱可能是历史上杀得比较狠的一个了。但是,是否杀人多就一定不是好皇帝?天下苍生何其多,明朝的立国解放了多少被蒙元人当作四等人的老百姓呢?老朱对于腐败的治理程度,恐怕是到现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为严厉,甚至是严酷的时期了。他充分得看清了中国吏治的重大弊病,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和官吏们作对,但是却从不和百姓作对。无论怎么评论,他绝对是个英明的君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就要算成祖朱棣了,他的得国不正是无庸质疑的了,但李世民得国就正了么?宋太祖又如何呢?成祖朱棣继承了老朱的事业,并且将明朝的国力推向了第一个顶峰时期。七次郑和下西洋,耗费钱财无数。但是这背后我们却要看清这样一个事实:古代的大型航海活动远非今天的情况,那可是要花费无数银子的。正因为郑和的七次航海活动之波澜壮阔,从侧面也能够衬托出在成祖朱棣时期明朝的国力达到了一个如何的地步。创业难,守业更难,以藩王之作乱得国,守业就更加难上加难。但是成祖朱棣做到了这一点,相当难能可贵的,不算英明算什么?当然老朱和他的儿子成祖朱棣很相,绝对不是心软的人,所以不是英雄,但是枭雄,但谁说枭雄未必就不能做一个好皇帝。或许他们比李世民要差一些,但也绝对是个可以提一提得人物。以封建社会的眼光来看,英明还是算得上的。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而《四库全书》却有很多内容被编者修改了,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坏。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书之冠的称号。

再接着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改元洪熙,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他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他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继续宣宗朱瞻基,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前些年还专门有这么一个动画片是专门叙述这段历史的。 宣宗朝的废后风波也是他的一个污点。总之,瑕不掩玉,宣德皇帝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家称为太平天子、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这些称号对于宣宗来讲都并不夸张,只是宣德皇帝享寿不长,在位十年就染上不明之症,撒手人寰,终年三十八岁。他的英年早逝怎能不令人慨叹。

以上是第一梯队四个皇帝,一共有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除了中间昙花一现的惠帝朱允炆,前面四个皇帝一脉秉承下来都是不错的皇帝,可以用英明来评价。有些事不能过分去争论了,例如朱元璋爱杀大臣,朱棣让太监开始沾了权,朱瞻基的蛐蛐爱好等等。封建社会哪个皇帝不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要按照现在的观点,每个皇帝都不知道重婚多少次了呢。其实中间的惠帝朱允炆,后来的史料记载,颇似一个英明怀柔的君主,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表演的舞台罢了,否则我相信第一梯队中还应该有他的位置,只好把他放在第二梯队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开始第二梯队吧:首先是英宗朱祁镇,很复杂的一个皇帝。他的前一半正统朝时期,后宫宦官势力的急剧上升,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正统朝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后来便有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是明朝第一次走向下坡路。但或许是因为被俘之后所遭遇的境地,以及归来后景泰帝对他的软禁,使得这位皇帝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的道路,或许也成熟了起来。复辟之后,改元天顺,景泰帝在一个月后病死,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是英宗即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儿子),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因此对他的评价颇多争议,前有宠信太监王振而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接着复辟后杀掉了大功臣于谦,颇让人扼腕不已。但是如果你站在他那个角度上,于谦下令过不理会敌人拿他当筹码要挟的命令,封建社会的帝王又能如何做呢?但是后来他应该是有后悔心理的,观其后来执政经历,颇有尽改过往错误之实,说起来算是个知错而后改的皇帝。英明是谈不上的了,但昏庸也似乎谈不上(最多前一般昏庸了些),算得上有功有过,相互抵消,普通的一个皇帝吧。

其次景帝朱祁钰,支持于谦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重用正统朝被迫害的忠直大臣,挽狂澜于即倒,并对明朝战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但对待迎回英宗的问题上他显得过于小气,同时在太子问题上他又显得得寸进尺,最后景泰帝的一生以悲剧告终。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我相信后来的历史发展会证明景帝朱祁钰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甚至可以列入第一梯队的资格。即便他在迎接英宗回来的问题上过于小气了些,但那可是牵扯到皇位之争的,如果是你,你能不小气吗?可惜他的帝位太过短暂了,历史同样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可以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因此也只好列入普通皇帝这个梯队了。

再次孝宗朱佑樘,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社会无赖都冒充法师混进宫中,搞的朝廷乌烟瘴气,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 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当时著名的“纸糊三阁老”都先后被“请”出内阁,孝宗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些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其中著名的有王恕、怀恩、马文升等人,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孝宗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他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弘治皇帝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知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的“弘治中兴”的局面。 孝宗统治进入中期以后,许多问题又爆发了出来,孝宗开始逐渐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皇帝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身边许多人的感染,孝宗皇帝开始信佛,希望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统治时期被史学家们认为是明朝回光反照的时期,大明王朝好像一个人,在成化年间已经得了重病,经过孝宗皇帝的治理,这个病人精神为之一振,然后随着孝宗的驾崩,病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一个无法解决自身问题的皇帝,在中后期开始犯了一些错误,最终不可能挽回明朝已经开始下滑的国力,总的来说也还是个普通的皇帝吧。

接下来穆宗朱载垕,他可以说是明朝比较幸运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几乎没有爆发什么重大的变故,他得以稳坐皇位六年。这与他的性情是分不开的,由于在作皇子期间处处小心谨慎,很少张狂,从小就养成了贞静、仁义的性情。同时隆庆朝人才济济,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这些人之所以出名,还要归功于隆庆皇帝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反观历史,成化朝也曾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朱载后的一大优点就是用人不疑,放手让他的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回光反照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观,可以说朱载后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当然,人不是完美无缺的,朱载后也有自己的缺点,有人说他懒,的确他只召见过两次阁臣,朝会,经筵也经常不发表意见,从这方面看他是很懒,但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不也是懒与政事,把朝政都托付给管仲吗,他照样不失春秋五霸的称号。不过朱载后的懒于政事毕竟是不可取的,同时他贪色,整天在后宫里忙来忙去,被人比作后宫中辛勤的小蜜蜂,最后他也是死于色,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总的来说,有英明的地方,也有懒惰、好色的毛病,普通皇帝之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光宗朱常洛,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他也是好色的皇帝,古代好色的明君其实还是蛮多的,可惜他最终死于“红丸”。同样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可以表演的一个皇帝,他只在历史的舞台上停留了一个来月。但从他即位后的一些做法还是能够辨别出,他应该是个不差的皇帝。可惜死得早了,无法去充分得证明,还是归于普通皇帝一类吧。

最后就是明朝皇帝中争议排名第一的思宗朱由检了,也就是崇祯皇帝。对于他大家是比较了解的,各自也都有各自的看法。多疑,猜忌,刚愎自用,却最终吊死在一棵树上殉国。即使是逃跑无望的情况下自杀,也比后来的末代皇帝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对于他我还是存有一丝欣赏的,欣赏他的刚勇。当然历史就已经给了他一个不可能是英明皇帝的宝座让他去做,所以也只有归在普通皇帝这一对里了。其实我相信在太平盛世的话,他还是可以当个不错的皇帝的。

第二梯队里一共有七位皇帝:英宗朱祁镇、景帝朱祁钰、孝宗朱佑樘、穆宗朱载垕、光宗朱常洛以及思宗朱由检,外加一个惠帝朱允炆。

最后开始第三梯队,昏庸皇帝一队吧:

首先,宪宗朱见深,他先是为于谦昭雪,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之后,他又不顾景泰帝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了景泰帝的帝号,对景泰帝的陵寝进行了整修。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成化皇帝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后来大太监汪直就不去说了,汪直走后,朝廷并没有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奸佞,许多社会无赖,骗子打着XX法师、XX真人的旗号得以混进宫中,而朝廷的重要官吏也腐败到了极点,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将这些朝廷的蛀虫贬得一钱不值,这些大臣不但贪赃枉法,而且为了取悦宪宗经常以房中术进献,明朝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毫无疑问昏君的典型。

其次,武宗朱厚照,一个封自己为大将军的皇帝,一个居然敢亲自上阵杀敌的皇帝,一个建造豹房安置美女无数的皇帝,一个带着队伍到处晃悠的皇帝......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叛逆的少年,荒诞不经,又不懂事。可是他又是一个皇帝,所以无疑也是个昏庸的皇帝。

再次,世宗朱厚璁,也就是著名的吃处女血做的药的嘉靖皇帝了,数十年不上朝的一个皇帝,因为自己父亲溢号的问题,而和朝臣对峙从而产生了“大议礼”风波的皇帝。 嘉靖统治时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壬寅宫变”由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好烧炼,求长生,因此凡是能够延长寿命的方法他都喜欢尝试。时间流到了嘉靖皇帝生命的最后几年,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嘉靖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三子裕王朱载后。 与此相反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涌现了像戚继光、于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总督胡宗宪采取剿抚并重的办法,几乎彻底解决了长达百余年倭寇问题。我觉得这份功劳应该算在那些浴血拼杀的将士的身上,而不是这个只知道为求长生而吃处女血的皇帝的身上。昏君一个!

继续神宗朱翊钧,也就是被金庸称“神宗真的很神,神经得很”的万历皇帝了。这也是明朝具有争议排名第二的皇帝了,大家各自的看法也是有很多的,就不多说了。前期在张居正辅佐下颇为英明的一个皇帝,后期却蜕变为一个贪才,懒惰的皇帝。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走完了他矛盾的一生,他曾作为一代英主,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他也曾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背负了千古骂名,在他五十八岁的这一年,他终于回到了天上,他终于可以摆脱心中善与恶的斗争了。其实我自己对他的评价都很有争议,有时觉得他不算那么昏庸,有时又觉得他贪才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不好评价啊,暂时列入昏君吧。

最后一个,熹宗朱由校,这个皇帝名气不大,但是他手下的太监名气就要大过他许多了——魏忠贤,也就是百姓口中的“八千女鬼”了。这是一个文盲的木工皇帝,并且由他的文盲的手下八千女鬼把持朝政,一个空前的帝国,竟然就是由这两个文盲来当舵手,何其大的悲哀啊。昏君一个。可是其实我觉得他蛮悲哀的,有史书就认为他其实算一个智力非常低下的皇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说他昏庸却又过了,有的却只有悲哀了。无论如何,熹宗朝的政治之腐败堪称中国历史上腐败朝代的典范了,他如何也逃不过昏君这2个字了。

第三梯队昏君队里一共五位皇帝:宪宗朱见深、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神宗朱翊钧以及熹宗朱由校。其实我觉得神宗万历皇帝应该算半个昏君吧......

最后再次列出来三个梯队的皇帝,

第一梯队四位皇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

第二梯队七位皇帝:英宗朱祁镇、景帝朱祁钰、孝宗朱佑樘、穆宗朱载垕、光宗朱常洛、思宗朱由检,外加一个惠帝朱允炆。

第三梯队五位皇帝:宪宗朱见深、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神宗朱翊钧以及熹宗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