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Mia

国内首部PG-13级动画要上映了。这不是演习。

每次这种消息一放出来,有所了解的影迷们要么一笑置之,要么集体吐槽。但对G、PG、UGG(大雾)等等等等这些个实在让人拎不清的概念,一般观众只能是——

我就看个动画片而已,还要操心它的分级?的确,这不是大多数人要考虑的问题。《大护法》执着地自分级,似乎在缩小自己的观众群,岂不是作死?但其实,对于分级这个概念,古今中外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电影分级扫盲

装逼时间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修改版的香港电影分级法例出台,将电影分为Ⅰ、Ⅱ、Ⅲ级。Ⅰ级全年龄段都可以看;Ⅱ级分为ⅡA或ⅡB级,前者是只有小朋友不可以看 ,后者则稍大一点的小朋友可以…等等,什么叫大一点的小朋友?这么模糊真的好吗?不过你还真的不用管那么多,因为就算有Ⅰ、Ⅱ级之分,法律规定也仅仅是劝谕性质的,没时间胆子又肥的家长把小孩仍在电影院也不会有人拦着(但是不建议哈)。但是到Ⅲ级(嗯,对就是传说中的三级片)就不一样了——18岁或以下是不给卖电影票的,工作人员有权查看身份证。

分级制度效果如何?小编只能说,在此祭出一张图,缅怀一下逝去的香港电影。

可以看出,1999年开始审查,效果就已经很显著——Ⅲ级电影鲜明地减半;但另一方面,审查带来的隐患也很明显——全部电影产量都下降了。讲究逼格的电影人放弃低龄层,争取往更高年龄层跑,但是又不能一下冲过头到了Ⅲ级,否则就会丧失几乎所有十八岁以下的观众。大家进退两难的条件下,能挤出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少。何况,香港电影一向以暴力美学和港式幽默的特征闻名遐迩,损失大部分Ⅲ级电影,就是在搞事情啊。

存在即合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分级制度的出台只不过是加快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落幕。客观来说(老干部上线),分级的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

首先,电影的减少并不就代表电影产业的溃败。当暴力和性已经成为电影里的噱头和感官刺激而非艺术需要甚至与剧情没有半点关系,正常人都会头疼,何况是我等这类正经观众。尤其是这种影片泛滥成灾挡都挡不住的时候,操心的就不只是最为人类道德操心的教会,还有父母们了。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后期,电影业就是这番光景。这也就导致第一部海斯法典的诞生。虽然电影制作者们一度叫苦不迭,但是我们不妨过程称为“凤凰涅槃”——真正杰出的电影制作者都在这个制度下存活下来且更加风生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艺术家们把电影的想像性发挥到极致——一张被男女主人公神秘兮兮关起来的门,一句讥诮的对白,一声惊恐的画外音——观众越来越沉迷于这种含蓄的套路,毕竟当编剧还没开口你就get it的那种机智感是无法形容的。电影分级也让电影创作某种程度上更符合群众“窥视癖”的观影心理。更重要的是,分级制度除了一扫当时醉生梦死的低俗萎靡之风之外,也让电影剧本的深度在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卡萨布兰卡》就是因为审查制度中不允许有婚外情,才避免了“大团圆”而留下了让观众回味无穷的经典结局。

当然,海斯法典也因其内容之变态,到50年代已经限制了和电视的竞争,所以被废除。但你知道的,分级制度卷土重来,审查机构依然笑傲江湖。但是呢,好莱坞还是大家的好莱坞,只不过经历了脱胎换骨。

优秀的电影制作者们可以在电影分级制度下自由穿梭。有分级限制的自由,如同给了你一本游击指南,危险但可控;没有分级但有审查,如同进入一个雷区,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于是,越来越多人只是在圈外观望。谁都不想轻易地go die。索性自我麻痹,拍一部无害无脑无营养的三无电影赚完快钱见好就收。令人欣慰的是,有一部分中国电影人对于创作的年龄分层意识正在增强,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更加集中精力去打磨契合特定年龄的观众的优秀作品。

动画分级的内容标准

大护法的自分级为PG-13,缘起于中国大陆电影的制作者和受众们在现今电影环境的独特语境下,形成了独特的理解电影分级的脑回路。

原本,PG-13在美国电影分级里意味着电影里有一些元素可能不适合13岁以下的儿童观看,建议家长陪同(PG是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的简写)。除此之外,还有G(全年龄均可共享)、PG(不满10岁建议家长陪同)、R(相当于前文香港电影里的Ⅲ级)、NC-17级(唯一一个以性为标准划分的级别,俗称成人电影,建议务必把资源藏好)。跟香港的情况很类似,R级以前,不管年龄段划分多么详细,只要父母生猛一点,那孩子们就可以无视电影院里老干部们道德的凝视,打造电影院里最受欢迎的熊孩子组合。但R级及以后,美国人民的态度会立马端正起来。对以前来说,比较常听闻的是,美国的录像带店,未满十八岁也是不让进的。现如今世风如此开放,但在youtube上找电影仍需要根据年龄来判断给不给权限(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这里敲敲黑板,我们回到主题,在动画电影这里划划重点,看看到底怎么根据内容划分级别。

G级动画,画面里一般都是小动物活蹦乱跳,会留给你一首充斥电影至少一小时也将萦绕在你脑海一天并必须要下载到手机里以给孩子每天循环播放的主题曲。比如迪斯尼的大部分动画作品。

PG级动画,里面虽然还是小动物,但他们已经进化到会讲低级笑话,也许需要小孩一时兴起解释给你听(那个时候你一定要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同是迪斯尼出品的《海底总动员》系列,今年的第二部却被划分到PG级,大概是因为多了几句脏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G-13级动画,小动物偶尔会爆粗口,有羞羞画面。如果小孩还没有满十三岁,到时候务必遮住孩子的眼睛,同时也避免了会忍不住戳瞎自己的双眼。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些导演如今敏、押井守等的大部分作品被划分为PG-13,但其中刺激性视觉元素的重要性已经让步于精妙的故事结构和新奇的世界观。

R级动画,脏话和嘴炮不断的生物们随时开车污到极致,或者可能会以一种血肉模糊的方式走完生命的旅程。今年大热的《香肠派对》,毫无疑问是R级了。但大多数R级动画,其实往往走的是深度路线,如《复活》(2006)、《失常》(2015)以及大多数获奖的动画短片。而能独树一帜的NC-17动画片,小编真的没看过。

此外,电视动画往往还有更详细的划分,举个例子,针对低幼儿童设计的TV-Y级动画,举例——《海绵宝宝》。EXO me?本宝宝可是被《海绵宝宝》扭曲了多少世界观但仍深爱着它,简直无法承受低幼这个形容词。

自分级可以更好地发声

说白了,美国和其他国外类似的动画分级,一般只是强调了画面上有什么(集中于“性”和“暴力”),而我们所理解的分级,则更关注画面背后表达了什么(近些年国外的划分标准也有这种转向)。审查机构虽然有时关注的点会很奇特,但基本肯定不能在两个范围内踩雷。所以,虽《大护法》自称PG-13,但可以上映这一事实已经意味着它和美国电影分级中的PG-13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孩子来说,电影节操可以保住,对成人来说,智商也可以保住。而且,从已曝出的剧照可以看出,《大护法》打造的世界外观就与日常生活的设定千差万别,误导性的问题已经减轻了很多。

国产动画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整体低龄化太严重。对于也在大银幕上想看动画的成年人来说,最遗憾的不是性与暴力被扼杀,而是创造力和内核的缺失;最在乎的也不是那些刺激性元素表面上的回归,而是它怎样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不乏情怀地说,《大护法》的自分级,也许只是替那些呕心沥血制作却只能躺在灰色地带的动漫发个声,也许带着能让你在电影院里能静静地思考一小会儿的愿望。良心的制作者,会附带送审美上的福利。也许《大护法》想做的,只是这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