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孩子有“大自然缺失症”吗?

老妈常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两岁多的小屁孩天天抱着手机、pad,看得津津有味,自己都能找到动画片,比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强多了!

信息时代,连孩子们的玩具都科技化了,但是却让很多学龄前儿童都变成的了小“宅”童,出去玩耍再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周末好不容易全家人去公园玩一次,他没多长时间就喊着要回家;平常没有时间陪伴他,当你想关心他的时候,却发现力不从心……

想想我们小时候,在春天蒙蒙细雨中,一群光屁股的小孩子在田间小路上,尽情地踩水、打闹;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顺手摘一根麦穗、掐一根柳条;或者在小山坡上认真地找小虫、看小草……

在春天里撒欢,多么无拘无束,多么酣畅淋漓啊!童年时代,那种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成年后仍然回味无穷的。

2、大自然是最有趣的早教师

三毛说:城里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在我看来,是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

在欧洲,很多妈妈会在孩子出生3天后就带着孩子去大自然闻青草味,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调动起孩子们全身的感官,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你需要做的就是将孩子带出来,剩下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末的清晨,带上一本自然绘本,和孩子去野外观察桃花、樱花、天空、田野,他会看看树上的花骨朵开了没有,往地里瞧瞧小草上的露珠,抬头望望天空的云是什么形状……接下来的一天中,孩子的欢乐程度都会超出你的预期。

去年夏天,我作为家长去参加小侄女的课外亲子活动,当天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孩子们对路旁的野花杂草好奇不已,带钩子的苍耳、一串一串的槐树花、带刺的两面针,这里的花花草草不像公园里的那么整齐划一,像一个个叛逆的小孩。

有个孩子看到地里有一头牛,尝试着在本上花了个牛的轮廓,被另一个孩子夸奖为“画得真好!”有一个4岁多的小朋友捡到一根狗尾巴草,他非常认真地要把他画在本子上,队伍都走很远了,他还在画。

本以为长途跋涉会让小孩子们会叫苦不迭,但是那天小侄女的本子上,画着一个笑脸,旁边写着“今天我很开心”。

3、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玩耍

孩子是充满灵性的,他们天生就能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交流”。而大人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输给孩子:小狗会咬人,泥土很脏,虫子好可怕……你的规矩,只会影响孩子的活动兴致,让孩子变得缩手缩脚。

不要总担心孩子弄脏了手,事实上,玩泥巴的孩子比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更不容易得过敏性疾病。

有研究表明,孩子生活在农村环境下,不太有过敏性疾病,但是搬到干净的工业环境后,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都会上升。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会帮助减少孩子过敏或患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几率。

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运动场,就让孩子奔跑、打滚、跳跃,踮起脚尖来摸一下小树的叶子,蹲下来看看蚂蚁搬家,只要保证安全,就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感受。

上次下完雨,我带儿子去公园,他蹲在地上对一只慢腾腾的蜗牛着了迷。过一会儿,又对一条蚯蚓兴趣盎然,看他打算拿起来放在手掌里,我忍不住想阻止(毕竟为娘有恐虫症啊),但终于还是任由他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自然中能学什么?植物学、动物学、文学、数学、音乐、物理、化学、体育……大摞的课本、冗长的课程,都没有一次亲身感受更让你印象深刻。

4、不要低估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总是说孩子的想象力不够,活泼劲儿不足,孩子有点呆,孩子有点内向,孩子怕生,甚至孩子不爱学习,孩子调皮......

别抱怨了,就直接把孩子扔进大自然,带他们去野餐,去露营,去玩儿,去感受无与伦比的得轻松与快乐……

树林里,下起雨来。孩子们说:“嘘!别出声,小树小鸟在跟小雨点说话呢!”

看见迎风摆动的小树叶,他们会说:“树叶在向我们招手呢!”

看见地上忙碌的小蚂蚁,他们会问:“小蚂蚁,你们要搬新家吗?”

看见公园里的大树,小家伙们会摸着大树说:“看,大树爷爷的胡须真长……”

在人类的文化里,狗的叫声是“汪汪”,猫的叫声是“喵”,青蛙的叫声是“呱呱”……这些模仿简化的东西与大自然的实际相比,苍白而无力。接触大自然的真实、复杂而多样,才能

培养出更有创造力的孩子。

大自然的玩具不像商业玩具,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森林里面找到的树枝、泥巴、小虫,听到的风声、雨声、虫鸣,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语言描绘能力。

温馨tips:

1、尽量不插手孩子做的事情,但保证孩子们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孩子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2、给宝宝准备些水、零食和水果,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带个毯子给宝宝睡觉用;

3、如果外出时间长,轻便雨衣、创可贴、湿巾、遮阳帽、纸尿裤等,最好都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春暖花开的季节,快带上孩子,走进大自然吧,别再辜负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