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共和国位于东欧西部,濒临波罗的海东岸的立陶宛,美丽而幽静。在这方圆不足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居住着善良、热爱和平的立陶宛人。琥珀素有“立陶宛的黄金”、“恐龙的黄金”之称。在立陶宛,许多海报和宣传画册上都可以看到庞然大物的恐龙嘴里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黄色琥珀。科学家认为,5000万年前,这一带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由于一时气候变暖,促使松树分泌出大量树脂,树脂落地后聚积在一起并粘裹住周围的昆虫、植物及动物毛发。尔后,天气突然转冷,随着冰川时期的到来,汹涌而至的海水吞噬了这些凝固的树脂。数千万年的演化,这些树脂终于变成了琥珀。如今,风暴过后,人们漫步在海岸边,仍可以信手拈来几块琥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初,琥珀一词便是特指波罗的海琥珀。波罗的海的琥珀占世界琥珀总产量的90%,并以其珍贵的内涵物而著称,因为这些内涵物均是数千万年以前的原始生物,其中有许多早已从地球上消失。在琥珀的内涵物中,最常见的“俘虏”是林中的蜘蛛,它们习惯于生活在植物上、树皮下。人们发现琥珀中的蜘蛛多达267种,其中大多是热带或亚热带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不是蜘蛛的本身,也不在于它们在木片等物上编织的纤细的蜘蛛网或露珠,而是蜘蛛口中的捕获物,它们是那样地惟妙惟肖,被永远地固定在那里了。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有一座别具特色的琥珀雕塑博物馆。该馆在前后7年间,共收集了8位艺术家的作品及其收藏品,于199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的陈列方式给人印象颇深:精美的玻璃展框铺着一层浅浅的细沙,一颗颗造型独特的琥珀错落有致地躺在沙子上。令参观者犹如漫步在波罗的海岸边,使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

科学家证实,琥珀贸易初始于新石器时期,由波罗的海东岸开采的琥珀传入中欧直至埃及。波罗的海的琥珀珠在公元前约3000年法老的金字塔墓中曾出土过。公元1~3世纪,人们开始与罗马帝国及其殖民地进行了广泛的琥珀贸易,由此形成了“琥珀之路”。“琥珀之路”在立陶宛历史上的作用不亚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当时的希腊和罗马帝国称立陶宛的琥珀为“北部黄金”。中世纪初,琥珀被制成念珠和小型十字架。到17~18世纪,琥珀制成的艺术品开始盛行。立陶宛的琥珀绝大多数昆虫是活着的时候被“套牢”的,有的是被风吹的,有的是因为一大股松油一下子涌出,使歇息在树干上的昆虫猝不及防而落入“虎口”。琥珀内物种体积都很小,且多数是生长在森林中的,因为稍微大一些的可以逃生,而水中生物也极少被套住。只有那些生活在干燥地区,初春又不能飞行的昆虫才容易被松油粘住。从立陶宛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的手中,我看到,琥珀与艺术家之间是一种对话与互相理解的关系。在博物馆里,一尊用琥珀雕刻的古朴的《大象钟》,其造型是一对大象用弯曲的鼻子支撑着一只镶嵌在琥珀中的时钟,其憨态可掬。在立陶宛的作家、诗人的笔下,胸前佩带着一串琥珀珠项链,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是人们歌颂的典型,是民族的象征。如今,琥珀珠已成为立陶宛民族服饰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的首府维尔纽斯离波罗的海250里,维尔纽斯别有风采,是一典型的19世纪城市,被葱茏的树木笼罩着。维尔纽斯旧城的规模较大,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都集中于此。旧城内将近1500座建筑物,分别建于几个世纪,形成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出壮丽辉煌的艺术效果。维尔纽斯城市的建筑是密集的。城市的建筑由宫殿、市政厅、新军械宫和为数众多的宗教建筑组成,包括20座哥特式教堂、4座东正教教堂、众多的犹太教堂和修道院。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古典风格、现代风格,尤其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给予这重建的景观非常和谐的韵味。

维尔纽斯是一座世界性的都市。维尔纽斯拥有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的格局,环绕市政厅发展起来。主干道Pilies街将宫殿与市政厅连接起来。从这里向外放射出许多狭窄、弯曲的街道,两边布满教堂、店铺、手工作坊、贵族的府第和隐蔽的庭院。我沿着大道漫步,行人道两边广植枝叶浓密得可以合抱的大树,好像道上盖了一绿色的布幕蓬顶。间杂了名人头部石像,都是曾为立陶宛复国效力的英雄。不远处是一小公园,内有自由纪念碑,是一砖砌的小金字塔,里内是一把长燃火。立陶宛亡国多年,这独立来得不容易,很被国人珍惜。转入旧城的中央广场.那高高白身的行政大楼矗立在众房宇中如鹤立鸡群。在旧城每一条弯曲小巷内,仰首就可看见一教堂的尖顶,立陶宛人有坚强的宗教信仰,不因政制的递嬗而有所转移旧城的庞大,无与伦比。从北端的大教堂广场至南端的晨曦闸,长达一里半。我在旧城蹓跶.曲巷庭院甚多,街头景色让我体验到本地人的生活。当我来到南端的晨曦闸外,此是旧城墙九闸的硕果犹存者,苏联时期计划建波罗的海通莫斯科大道,穿市中心,准备将此闸夷为平地,后来立陶宛独立风潮,使计划胎死腹中。闸上面有一小教堂,里藏圣母像.相传十四世纪Algirdas侯爵从Crimea带回来,屡显神迹,所以吸引了从东欧各地来崇拜的香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走进了立陶宛最具代表性的1581年建造的哥特式建筑圣安妮教堂,但是当你看过西欧各地的哥特式教堂后,这里的教堂只是缩小了的老建筑。让我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个Uzupis独立共和国,走过圣安妮教堂旁边的一座铁桥就到了。这里以前是艺术家、流浪汉和酒鬼们建立的非正式的独立的共和国,曾经作为一个旅游项目被人参观。但我去的时候,除了破败的建筑危房上的涂鸦还能表明一些它昔日的辉煌外,再也没有其它了。穿过窄窄的街道一直往里走,我希望看到那个自由小王国,但实际上我只是看到了那个Uzupis天使雕像,还有和其它地方一样的画廊,再没别的。

维尔纽斯的郊区以景色秀美著称。城市东北郊有优良的浴场,瓦拉库姆皮亚是别墅集中地。特拉凯湖泊群分布在城市西郊,这里湖水清澈,林木茂盛,景色宜人,是游览胜地。西行28公里便抵达立陶宛的古都 Trakai,是1320年候爵 Gediminas建立的.他筑了两座堡垒,一在半岛的湖岸上,一在湖中心以抵抗日耳曼骑士的铁马。立陶宛在中世纪便成了一独立王国,大异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Gediminas居功至伟,他亦是在国内推行基督教信仰的君主。东正教和罗马教一视同仁;在他任内没有宗教纠纷。

我下了车子走向湖边,一泓碧水,安静无波。对面是湖心岛,绿树丛中,淡棕色的堡垒兀立在云彩天光,鸟声花气内。一度微曲长桥,把湖心两岛和岸边连系着。走过桥,绕着城堡转了一圈,很古老,有点象英国古城堡,红墙加圆锥形的顶,古朴而庄重地伫立在一个小岛中间。

据说14世纪,作为古都这里就是王宫的所在。里面有一尊黑色的古人雕像,有点象图腾崇拜,挺有意思的。堡垒分两部份.外围是一三角形的庭院.隔了城壕是第一炮台,连着炮台两边是一连串画廊,围绕着一长方形的内庭院,建筑有两层高,这些画廊并不单止陈列油画,有雕刻,陶瓷器,民族服装,刀剑,古老家俬...等。二楼最大面积的画廊是立陶宛历史博物馆陈列各物。我最留意的有两件:一是帝俄治下时代的维尔纳斯出版书籍,全部用斯拉夫字母,俄国企图同化立陶宛,消灭其本身文化,禁止民间刊物用拉丁字母,怪不得立陶宛恨俄国刺骨。1980年首先发难,瓦解苏联.二是几帧服装古怪的长须老人照片,他们是立陶宛的少数民族。他们是犹太教中一小支,只奉信旧约的摩西五书,1400年国王的堂弟从Crimea带回一大批他的私人护卫,靠了这批狠勇善战武士在Grunwald击败了条顿骑士,永远解除被征服的阴影。我欣赏着美丽的王宫湖泊风景,听着悠扬的音乐,在PLMM的服务下,拿着银餐具吃牛排,喝着当地的美酒,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部小城Siauliau附近有二座十字架山,这是两座土墩盖满了各种各类,大大小小的十字架,有些精致的是艺术雕刻。简单的是两条木十字形钉在一起,大十字架上绑上了无数的小十字架。立陶宛人宗教性很重,他们到此山献上十字架祈福,或怀念亡灵。纵观立陶宛历史,充满着血泪心酸,只有强烈的信仰能令他们忘掉了尘世的哀伤,期待着来生的天堂方能解脱现实的苦难。

我深切领会到在外国采风旅行的个中滋味,异地风情景物给我带来很大的人生启示,李白诗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信然也,尽情享受他乡的给予,定使天涯过客有乐不思蜀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