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被吹出老茧的话,叫做“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就是本文要说的这个人——李存孝,一个被誉为五代第一猛将的战神。

说起十三太保李存孝,如雷贯耳,但他的名气其实来自于野史小说。特别是一本《残唐五代史演义》,把他捧到了如同李元霸在《说唐》里的地位:十八骑打败黄巢八万大军,攻克长安,追得黄巢在虎狼谷自刎;后梁第一大将“铁枪王彦章”和他交手,一个照面就被他打翻在地;五代十国第一名枪“白马银枪”高思继,十个回合被抱病的他走马生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香港邵氏电影《十三太保》,姜大卫饰李存孝

李存孝,真的如此厉害?

这一篇,我们来聊聊这个被后世无限神化的十三太保。

1、铁楇

李存孝的手中的兵器很独特,你能说出名称吗?

它叫“楇”,通“挝”,后来民间十八般兵器里把它演变成了“抓”。形状上最常见的是拳状握钉、握指,到了明清时又演变成“硬抓”和“软爪”两种,“硬抓”就是木柄或铁柄的打击兵器,“软爪”就是系绳的软兵器。《旧五代书》里有这么一段:“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时期,军中的主兵是枪、槊。史载,李存孝对使用槊也很精通,比如“存孝激励部众,舞槊先登,一战败之”,槊是槊头两面开刃的长兵器,用于骑兵的刺击、切割。楇相比槊,除有槊的刺击外,兼有打击的破甲功能,是一件骑兵冲锋时的厉害家伙。

因为此兵器的独特功效,在李克用的沙陀骑兵中,猛将常用,比如绰号“李横冲”的李嗣源也用过。后世则不多见,只在《宋史》中记载有宋将王继勋:“继勋有武勇,在军阵,常用铁鞭、铁槊、铁楇,军中目为“王三铁”。

李存孝是一员虎将,冲锋陷阵时,两匹马交替骑,挥舞铁楇无人能挡,被时人认为可媲美三国时的猛将张辽甘宁。

2、沙陀猛士

李存孝,沙陀人,本姓安,名敬思,是被晋王李克用从俘虏中提拔出来。《新唐书》记载:“存孝,飞狐人。少于俘囚中得隶纪纲,给事帐中。”不过,在戏剧演义里,李存孝的出身被演绎成一名孤儿,牧羊为生,因为徒手打死一只老虎,被李克用看中收为义子。

沙陀族,是西突厥的一个分支,活跃于唐末五代时期,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五代十国里的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都是沙陀人建立的王朝。

说起这支当年叱咤风云的沙陀武装集团,李克用不可不提。李克用是沙陀贵族之后,成年后作战骁勇,他率领的沙陀骑兵皆黑衣黑甲, 被称为“鸦儿军”。李克用箭术如神,曾经和匈奴人比试,一箭射下双雕,“时时从其群豪射猎,或挂针于木,或立马鞭,百步射之辄中,群豪皆服以为神。”他有一只眼睛瞎了,又有个外号叫“独眼龙”,威名盖于代北。

当时,横行一时的黄巢,被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多次击溃,到了后来,黄巢军队听闻李克用兵到,立刻惊恐大呼“鸦儿军来了!”破长安、逼死黄巢,都是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所为,只不过,被后世小说家吹到他的干儿子李存孝头上。

五代时期军中大将流行收义子,李克用就收了十二个义子,族籍有沙陀、回纥、吐谷浑、汉,加上亲儿子李存勖,合称十三太保。

3、武勇

晋王帐下猛将如云,李存孝是其猛将中最出名的一员。

《旧五代史》称:“(李存孝)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说说李存孝出名的两次战斗。

第一次,唐军潞州节度使孙揆率一万三千人,奔赴潞州准备讨伐李克用。李存孝只带了三百骑,埋伏在山谷,一个冲锋截断了唐军,生擒了孙揆。

第二次,李存孝与后梁作战,梁军在军栅里嘲笑道:“太原已经被包围了,你们沙陀人将没有巢穴了,还不投降吗?”李存孝率领五百名精骑兵,绕梁栅而呼道:“我们沙陀人之所以找巢穴,是要吃你们的肉,快命令你们中间肥胖的人出来一战!”梁军骁将邓季筠不服气,引军出战,被李存孝击败生擒,梁军大败。

从这两件战斗来看,李存孝只是个几百名骑兵的先锋官而已,既不是统领大军的方面大将,也没什么战术谋略,只是一味的勇猛善战。

4、叛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存孝脾气很大。

因为自恃武艺高功劳大,李存孝基本看不起同僚。特别在连续出击,击败孙揆、葛从周收复战略要地潞州后,李存孝自认为功劳第一,但李克用知道这个义子的能耐,封其他人为昭义留(潞州军区司令)。

心胸狭隘的李存孝勃然大怒,气的整整几天没吃饭。

李存孝依仗武勇,性格桀骜,军中其他人都让他三分,偏偏有一人不买账: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排名第四的李存信。

李存信是回纥人,性格狡黠,精通四门夷语,知兵善战,是李克用手下非常得力的大将。他对李存孝的跋扈很不服气,两人多次争功,势同水火。

公元892年正月,后赵的王镕率兵十余万来进攻,李克用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协同李存孝一同攻打王镕。不料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忌恨,谁也不愿出死力合作,所以两支战斗力极强的王牌部队,居然互相观望都不肯上前。气得李克用只有改派别的将领,才打赢了这一仗。但是李存信很有心计,他见到李克用后立刻告状:“存孝有二心,之所以避而不击,望风退却,恐怕和敌人有私盟。”

李克用的性格向来暴躁,疑心病重,闻听此事大为恼火,但还是半信半疑。

不料李存孝得知此事后,原本就为自己有功不赏而恼火,加上被诬陷后更加郁郁不平,起了反叛之心——但他实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暗中联结梁和赵,向名义上的正统朝廷唐廷上表章,将邢州、洺州、磁州三州归顺朝廷,并请求封给他为节度使,会同各道军队讨伐李克用。被地方军阀架空的唐昭宗见了表章大喜,果然颁发诏令任命李存孝为邢州、洺州、磁州节度使。

李克用大怒,一年后亲率大军出征,出兵讨伐李存孝。

昔日的义子,今天的敌人。

5、车裂

一开始,李存孝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他的盟友王镕连吃几个败仗后,畏惧李克用军威,私自遣使乞和,答应每年进攻钱粮,并出兵三万助李克用共击李存孝。这一下,李存孝成了孤军,只得坚守在邢州城。

李存孝兵少将寡,一座小城被李克用大军深沟高垒团团包围,插翅难飞。此时此刻,李存孝再有冲锋陷阵的天大本事,也难以施展。

时间久了,城中粮食吃尽,军心涣散。李存孝无奈,只得登上城头,对李克用谢罪哭诉道:“儿子承蒙晋王的深恩,位至将帅,如果不是别人谗言离间,怎么会割舍父子的深恩,附仇雠之党!儿子虽然做错了事,但实在是李存信的诬陷,若能亲自见晋王一面,死了也甘心。”

李克用心软了,于是派遣刘太妃入城慰劳,刘太妃把斗志全无的李存孝引到军帐谒见。李存孝磕头请罪道:“儿子立国很多功劳,没什么大过错,但被人诬陷中伤,无路伸冤,这才迷昧至此!”李克用骂道:“你写给王镕的书信,把我说得罪恶万端,难道也是存信指使的吗!”命令将他捆绑在马车后,回到太原后,在闹市车裂处死。

车裂,是李克用军中的酷刑,用五头牛将活人活生生拉扯而死。对待叛逆行为,李克用向来是铁石心肠。

民间传说中,车裂当日,由于李存孝天生神力,五头牛根本拉不动他,连续拉了十几次都被李存孝拉了回来。后来,还是李存孝自己心灰意冷,对刽子手说:“要先挑断我的手筋脚筋,打碎我的膝盖肘骨,这样我的四肢无法发力,五头牛才能将我拉死。”刽子手如法炮制,才算活生生拉死了一代豪杰。

处死猛将李存孝,李克用也很痛惜,私下怪罪没人给他说情(这也是李存孝情商低人缘差的问题),史载:“存孝死,武皇不视事旬日,私憾诸将久之。”

6、武夫

稍微冷静的看待李存孝,就会知道此人仅是一介武夫,勇则勇,忠则不忠,智则不智,自古能力超群性格桀骜不驯的豪杰多没有好下场,如李存孝这样贵为亲信王子、一方大将,却朝三暮四身裂名败。李存孝头脑简单,居功自傲,却远不能安邦定国,近不能保住自家性命,别说和楚霸王相比,比起五代名将王彦章,无论人品还是智勇,也差的很远。

李存孝留给后世的只是一个挥舞铁楇万夫莫当的勇将背影,如同他的干爹李克用、干兄弟李存勖、李嗣源的这支能征惯战的沙陀铁骑,搅乱了晚唐,搅乱了中原大地,却最终落得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消逝在历史烟云之中。

毛泽东在晚年读《五代史·庄宗记》时,对李克用和他一批义子的传奇故事很感兴趣,曾专门让秘书田家英查询一首咏史诗的作者。即用这首清朝诗人严遂成的《三垂冈》结束这篇短文: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