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B-2想象图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即将露面进行测试和试飞。国外防务专家将其称之为中国版“红色B-2”。

事实上,在未来的战争环境中,没有什么比远程轰炸机更能代表空军的特点了——它能让地球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标遭遇灭顶之灾。所以说未来的轰炸机将实现作战半径、载弹量与网络传感系统的融合,从而大幅提升空军未来的远程打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B-2打击群想象图

中国新轰真的要试飞了?

历史表明,作战半径和载弹量素来是轰炸机研制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新世纪来说,隐身能力和先进航电系统对于任何新型战机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从未发展过现代化轰炸机的国家来说,我们需要从三个基本方面来考虑:大航程大载弹量,具备隐身能力,先进航电系统。

研制喷气动力大型隐身飞机,对一国的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完整的现代战机研制能力,根本连这道门都迈不进。而对于现代轰炸机需要具备的优良隐身性,对于没有隐形战斗机研制经验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2011年歼-20的首飞,再到2012年歼-31“鹘鹰”首飞,再到2013年“利剑”无人战斗机的首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飞机制造工业正变得越来越先进,而这三款不同气动布局的隐形飞机的出现,则表明中国已经完全迈进了“隐形飞机俱乐部”。短短6年间,歼-20就实现了火速服役,歼-31也即将迈进服役阶段,这说明中国早已完全有能力研制各种隐身现代化飞机的能力。

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能够研制大型战略军用运输机的国家,同样也具备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型运输机所用到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超大金属构件加工技术、超大复合材料蒙皮技术等,也会在轰炸机上得到应用。所以说2013年初首飞的运-20研制成功后(短短4年,现在亦进入空军服役),并不仅仅是增加了空中战略投送能力这么简单,还表明中国已经具备大型飞机的制造能力。运-20工程极大丰富了中国航空工业部门在大型飞机设计领域的工程经验,对于研制轰炸机这样的大型飞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是否具备研制现代化轰炸机的能力已经早已定论。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项目是否已经落地,或者像外界推测的那样,即将进入试飞阶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B-2想象图

全球作战,西打印度,东打美国

2014年1月22日,中航飞机研发中心在西安阎良揭牌成立,该研发中心将承担航空整机型号项目和产品研制的发展规划研究、预先研究、型号立项论证、型号工程研制、大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保障等工作,担负起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大中型特种飞机、民用飞机、大型无人机等的研制工作。以后,中国所有的新一代“大飞机”都会在这里诞生。

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轰炸机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陆地机场为基础,执行轰炸或远程巡航导弹的携带平台,空战只是为了自卫而已,随着歼-16战斗轰炸机的出现和苏-35的引进,中国在短期内已经没有必要再研制新一代的战斗轰炸机。而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中国海外贸易和海外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海洋权益的现状,中国逐渐感受到岛链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潜在威胁与现实影响。所以,如何突破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一线基地为基轴,以日本、韩国、冲绳、关岛等基地和设施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锁链”,成了中国远程打击力量的一种迫切需求。这也是轰-6K首先被改造成长剑-10巡航导弹载机平台的原因。

在这种需求下,作战半径可以达到5000公里的远程战略战斗轰炸机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而2012年在网络上曝光的一款轰炸机模型也似乎印证了这种需求,这款新型隐身轰炸机方案采用新颖的W型主翼和无尾翼结构,脊背进气道和并列双座设计,这一切都说明它并非前文提及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轰炸机,而是一款远程战略轰炸机。之所以突出“远程”,是因为各方面透露的信息表明,这款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是传统战斗轰炸机的3倍以上。简单来说,如果这种远程战略轰炸机至少应该具备三方面能力:一是远程作战,作战半径向东覆盖太平洋中线以西地区,特别是第二岛链区域,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署构成威慑;向西可覆盖中亚地区;向南可以辐射印度全境到印度洋,包括南海以及南海以南的国家,以保证我国南海地区的能源资源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剑”无人战机

无战斗机红火,却非常重要

对于战略轰炸机这种“大杀器”来说,从来都不应该被孤立的看待,更不应该只考虑未来十几年的军事需求——中国尽管在理论上具备了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能力,但战略轰炸机从研制到服役再到形成战斗力,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我们要看到,随着中国“辽宁号”航母的服役,以及国产航母的建设(即将下水),再加上中国二炮(火箭军)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大量装备(如东风-26),突破第二岛链的封锁对如今的中国武装力量来说早已经没有障碍。这种作战半径5000公里以上远程战略轰炸机必将弥补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缺失。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保持着庞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而中国既然要发展战略空军,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战略轰炸机,唯有发展自己的战略轰炸机,才能建立起一支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符的战略空军。尽管时不时有国外媒体鼓吹战略轰炸机无用论,但从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军事强国在鼓吹各种无用论的同时,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相关战略武器的研发和装备,美国装备“福特级”航母就是对西方曾今鼓吹的“航母无用论”最好的讽刺。

总而言之,尽管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确实远不如战斗机那么红火,并且耗资巨大、技术难度高、研制周期长,但其作为其三位一体的核中坚,地位虽不及核潜艇,但决不可能没有。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与别国在某些方面摩擦日益增多。拥有战略轰炸机,和平环境下它是一个极具威力的战略威慑力量,作用不可低估。而战争环境下是克敌制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论是现在紧迫的领土、领海争端还是将来面对更大的威胁,现在都必须未雨绸缪,尽快部署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