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随后顺治帝迁都北京,相继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及南明等政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正统王朝,随后,满清政府颁布了“剃发易服”令。从此,延续几千年的汉服逐渐消失在中国历史上。但是,尽管有高压政策,清朝仍然有六种人可以穿汉服。

一、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清朝初期,曾经有“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的说法,即汉人在活着的时候,必须遵从剃发易服的规定,但是去世之后由于难以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所以被允许穿着“寿衣”下葬。时至今日,寿衣依然保留着明朝服饰的一些特点。也有人说,“生从死不从”是吴三桂在带领清军入关前讲好的一个条件。

二、道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儒、释、道之中,由于儒家太过强大,而且士大夫阶级都是儒家出身,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儒家及平民百姓必须遵从剃发易服的规定,但是道家与佛家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且都不参与政治事务,所以他们的宗教传统依然保持不变。

三、优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初年,还有一个“娼从优伶不从”的说法,即娼妓必须易服但是唱戏卖艺的则不必。原因很简单,昆曲等传统民间戏曲都是讲的过往朝代的事,剧本也都是写的前朝故事,所以不可能换成清朝的服装。

四、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官方礼乐,但是并没有办法改变民间的传统,比如百姓们结婚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上,都要盛装打扮,穿戴的都是大明衣冠。这个传统很难消除,清朝统治者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新人是可以穿汉服的。

五、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绝对的出人意外,看清朝的宫廷画像,雍正、乾隆都经常穿戴大明衣冠在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地游玩,也许是他们汉化之后对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特别羡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