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un

13

吴丈蜀,1993年1月公开声明退出书法界,引起世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1993年元月5日《湖北日报》报道:“因为书法界假冒伪劣成风,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决定退出书法界活动”。吴丈蜀以“辞去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书法家协会一切职务”、“凡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不参加”的行动表达自己这一态度。 同日,中国新闻社播发了这则消息,次日《长江日报》在“武汉新闻”栏内加以转载。稍后,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也播发了这则消息。 元月6日,上海《文汇报》作了转载;香港《明报》以“名家吴丈蜀辞职抗议”为题转发了中新社的消息。随后,这条新闻在《美国之音》,以及台湾的《自山之声》陆续播发。早在1991年底,吴丈蜀辞职和退出的想法就已成熟,在致友人信中说:“鉴于书法界乱七八糟,我决心从92年起脱离书法界,因此我谢绝被湖北提名为去北京参加书代会代表。”

今天[鹿羊说]推荐给大家的这篇文章是吴丈蜀先生的《怎样欣赏书法》,文章最早发表在1981年1月刊《中学语文》。推荐这篇文章旨在让更多的人学会欣赏书法,并且从侧面体会这样一位个性特异的书法家对于书法的敬畏。

怎样欣赏书法

吴丈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字和金文,都是笔力遒劲,造型别致的书法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殷商以前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发现。只就殷商到今天这三千多年以来,书体已经过多次变化:从古文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八分书、草书、真书(也就是一般说的楷书)和行书。这些书体,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下来,有的是留有姓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另有一部分作品出自没有留下姓名的书法家之手。这些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提高书法艺术的书写水平,必须首先具有对书法的欣赏能力。有了对书法的欣赏能力,才能识别优劣,择善而从,可以少走弯路,更不致误入歧路,从而提高书写技巧。

我国的书法,从体式来区分,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五类。如从风格上来划分,有字形苍劲的、朴质的、凝重的、奔放的、飘逸的和柔丽的等等区别。不论是那一种体式和风格的书法,能够不受淘汰而流传到今天,肯定是都具备存在的条件,也就是必然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艺术品,因而能够历久不磨,受到后人的重视而流传下来。至于由于本身是名人,因而把字迹流传下来,那只是历史文物,是与书法无关的,也不会承认这些人是书法家。

由于各个入的艺术修养不一样,审美观点也不一样,所以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体式和不同风格的书法,各有所爱,不能强求一致。尽管如此,一件艺术品的优劣总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因此,对书法的欣赏是有同一性的。不论是那一种体式和风格的书法,也不论这一种体式和风格的书法你是否爱好,都应该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怎样才能对一件书法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呢?这就需要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知识。

下面就谈谈欣赏书法艺术,应该从那些方面着眼。

第一,从法度方面欣赏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看这位作者在书写时是否有法度。所谓法度,就是章法,也就是规矩。历代的书法家给我们留下许多范本,也给我们累积了不少经验,为我们学习书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凡是掌握一定的书法技巧的人,都是有所师承,在运笔、结构、布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章法。尽管各个人的工夫深浅不同,从一个字来看,笔画一定能做到横直相安;从一幅字来看,也能够做到井然有序。总之看起来是顺眼的。人们的书法技巧只有突破前人的藩篱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也是严格遵守前人的法度并参以自己的新意而后形成的,所以,他所创造的新的风格,也是受了某种或某几种碑帖的影响,字中还或多或少保留着前伐某一个或几个书法家的笔意,此道中人一看便知。这种情况,古今书家无一例外。

如果不遵守前人法度,信笔乱写,甚至希图以奇取胜的,是不会被有鉴别能力的人承认为书法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从工力方面欣赏

工力是写字的基础。工力来源于基本功。基本功的取得,必须勤学苦练,没有捷径可寻。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有过硬的基本功。鉴别字有无工力,先得看控制笔的工夫。有工夫的人运笔指挥如意,不论一横一直、一点一撇,无不应付裕如,看起来好象毫不费力,真正做到人在指挥笔,不是笔在指挥人。

须得说明的,判断书法是不是有工力,不是只注重字的笔锋刚劲。如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等书家的笔锋都显得刚劲,他们的书法工力深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另一些风格柔丽的书法家,如苏轼、唐寅等人,字的风格就比较柔丽,可是他们的书法工力同样是相当深厚,非如此决下可能取得那样的成就。,所以,判断一种书法是不是有工力,不能从字体的刚劲和柔丽来区别,应从全面去考察。

考察一种字是否有工力,还可以把字幅挂在墙壁上或竖起来看。有基本功的字看起来是站得住的,相反,就软弱无力,摇摇欲坠。

第三,从造型方而欣赏

凡是好的书法,不论是哪一种体式或哪一种风格,都要求造型美观,使人一看就产生美感。字的造型,有如修建房屋,必须有梁有柱,布局结构适当,建成以后才不致倒塌;还装门窗,施粉刷,工程才算完成。如果事先不经过认真设计,事后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书法。凡是好的书法,字的造型都是结构匀称,疏密有致,上下之间不畸轻畸重,左右之间也不偏不倚;而不是东倒西歪,或头重脚轻,头轻脚重.甚或杂乱无章,面目可憎。而好的书法一幅之间,更是一气呵成,具有线条美。

这里须得指出的,我们要求字的结构匀称,并不是要把字写得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千篇一律,没有变化。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中就曾说过:“…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可见写得呆板的字,即使有一定工力,也不能算是好的书法。清代科举规定使用的“馆阁体”,字虽工整,但造型刻板.所以不能认为是艺术品,就是一例。

以上对字的造型的要求,是指一般而言。而另一些奔放和飘逸的书体却是例外。这一类书体都是打破常规,造型别致,结构奇特。例如汉碑((石门颂》、魏碑《石门铭》、南碑《瘗鹤铭》等碑和五代杨凝式、清代八大山人、金冬心、郑板桥以及近代康有为、于右任,谢无量等人的书法,就是这种类型。这些碑刻和书法家的字体,有的拙朴,有的飞逸,书体的造型都与一般常见的不同。这一类打破常规的书法,都是书法家有了纯熟的基本功之后创新的产物,情趣天然,别有意境,懂行的人看了以后.都会感到韵味无究,百看不厌。

第四,从神韵方面欣赏

神韵就是气韵。欣赏书法的神韵,比较欣赏书法的法度、工力和造型都困难一些。因为前三种是有形的而可以实指的;而神韵是无形的,不可能具体指出来。一般从事书法的,能达到字有法度和工力,造型也得当,可是写出来就是缺乏神韵。这种作品,只可称为书写技术而不是艺术。书法中的上品,无不以神韵取胜。有神韵的作品总是独标高格,挥洒自如,浑朴天然,没有丝毫雕琢痕迹。前面提到的《石门颂》、《石门铭》、《瘗鹤铭》,和另一些著名的碑刻《张迁碑>,《礼器碑》、《嵩高灵庙碑》、《郑文公碑》、《爨龙颜碑》、《爨宝子碑》、《泰山经石峪》等,虽然体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富于神韵的杰作。再从书法家的作品来看,王羲之父子、李邕、杨凝式、苏轼、唐寅、金冬心,郑板桥和近人康有为、鲁迅、于右任、谢无量等人,都是以神韵见称的。

书法具有神韵,才谈得上炉火纯青。评论书法,也以神韵为先。过去流传下来的许多碑帖,往往只能达到法度谨严、工力深厚,造型平整,而缺少神韵。可是不善于欣赏书法的人,往往认为笔力刚劲、造型规矩的字是好的书法。而忽视打破常规、自立门户的富有神韵的书法。所以,要能够欣赏字的神韵,才算得具有欣赏书法的鉴别力。

以上所说的四个方面,是欣赏书法必须知道的。除此之外,还得知道好的书法需要避忌之处。

清代书法家傅山(青主)有几句论书法的话很精辟:“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几句话是他一生从事书法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从傅山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巧”、“媚”、“轻滑”和“安排’’,都是书法中的弊病,至于“拙”、“丑”、“支离”和“真率”,是与这几种弊病相对而说的。所谓“巧”、“媚”、“轻滑”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安排”就是刻意雕琢,字形呆板,没有韵味。至于好的书法,往往造型质拙,这就是傅山所说的“拙”;这种质拙的字中,有的结构突破陈规,容易被认为“丑”或是“支离”。可是这种字更富于天趣,也就是“真率”。在一幅字中偶有少数这类造型别致的字,往往更见生色。但要知道,傅山所说的“拙”、“丑”、“支离”和“真率”,都是书法已有相当造诣的人才办得到,决不是轻率从事可以为功。

欣赏一幅字,还要注意到整个布局和行气、款式。这些都是一幅字的组成部份,要求做到严整和谐,浑然一体,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为了提高对书法的欣赏能力,还必须多看作品,特别要多看汉碑、魏碑和六朝人的书法。此外,欣赏书法也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破除迷信。要有独立见解,不能盲目迷信名家的书法就是好。事实证明,有的负有重名的书法家,往往名不副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也适用于欣赏书法。只要多看作品,多作比较,才可以提高欣赏能力,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吴丈蜀|字恂子,别署荀芷,汉族,1919年生于四川泸州。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侧重于古典诗词格律研究。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书法报》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3年1月公开声明退出书法界,引起世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图文转载自鹿羊说)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名家访谈

【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上)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下)

经典专题

《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

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 赵佶 书法专辑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学术论坛实况报道

推荐展览

事茗——东一书画雅集

陈忠康精品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最全记录)

"守正——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

"望岳——南岳纪游书画展

傅志伟篆刻展

风雅在斯——廖伟夫书法作品选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