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校长派”可订阅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说

“年轻的孩子都有热情,对做学问也有好奇心,只要有这两个素质,什么都可以学得好。做学问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一个人生的追求,一个热情的成长。”

世界级数学大师丘成桐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为我们讲述他是如何学好数学的。一起来听听吧。

人物简介:

丘成桐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世界级名数学大师,菲尔兹和沃尔夫奖(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得主

以下为演讲原文:

01

数学学的好,工作很好找

有很多家长问我,你是出名的数学家,我怎么去教我的小孩子数学?

我当然有点啼笑皆非,因为小孩子的数学其实不是我的专长。怎么对付儿童心理学,我也没有这个能力。不过他们有兴趣让小孩子念数学,并不是因为家长喜欢他念数学,而是期望他能够考试考高分,尤其期望能够高考考高分。

而且现在又是出国热,我听说,去年一年就有差不多20万的自费留学生到美国去。

他们很紧张念数学,为什么呢?因为你要上美国的名校像哈佛大学,或者麻省理工学院,或者普林斯顿大学,数学一定是要高分的。

在哈佛大学的30年,见证了数学系学生的成长。在大学的第四年里,都要写论文,每年都会有2-3篇非常好的论文出现,但是中国学生始终达不到这个标准。

起初我也很奇怪,中国的学生中学、大学初期都还不错,为什么最后的表现比不上国外的学生?


后来我发现,中国的学生基本上对数学的学问兴趣不大。

一方面是家长并不期望孩子去念数学,因为数学很枯燥;


另外,家长觉得数学没有“钱”途,不能够带来太大的收入。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在哈佛大学30年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学生因为念数学拿了博士而找不到很好的工作。

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念生物,他们比我要辛苦很多,从早到晚都在做实验,出去旅行的机会也很少。

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呢?我是希望大家知道,念数学并不差。

02

家庭教育给了我很深的影响

我十四岁那年,父亲突然间去世,我们家有8个小孩子,为了孩子们的生存,母亲一个人顶住整个家庭。我自己也花了不少功夫,去做家教帮补一些家用。这段时间是我人生最痛苦,也是让我变得成熟的阶段。

所以即使后面的路上遇到很多波折,我都已经不再惧怕。我很感激我的父母,没有强迫我一定要念医、念工程这种学科,他们让我自己选择,选择一门我自己喜欢的学科。

其实我受父母的影响很深,尤其是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成桐与父亲合影,摄于汕头

我父亲是学哲学的,他当时在写一本书——《西方哲学跟中国哲学的关系》。家里面很多学生跟他聊天,谈到希腊哲学受数学影响很大,这个叫自然科学辩证法。

当时给我留下印记最深刻的就是,数学是个很重要的学科。

我那个时候才十二、三岁,父亲除了哲学以外,他也教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诗词和古文。要念冯友兰的《新原道》、《新原人》,郭沫若的哲学书,要念胡适之,还要念钱穆的历史跟哲学书。

我想都蛮有意思的,可是我都看不懂。慢慢过了几十年以后消化了,看着看着就懂了。这是整个做学问的一个程序,刚开始不懂没关系,慢慢看就会了解。

03

因为几何,让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我对数学有兴趣是因为初二的时候念了几何。我认为平面几何非常漂亮,又严谨又很干净,清清楚楚地将一些命题写出来,让我很震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科学,我很想去找它里边的内容。

由于没有钱买书,我就站在公众图书馆里看,一站就是几个钟头。我甚至一边走路,一边在想数学、几何的内容。这成了习惯,直到现在我对待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想它的内容是什么,它能够影响到什么,能够有什么发展。

我当年也不是光痴迷于数学,也看很多课外书,像金庸的武侠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很多古典小说,鲁迅的小说也看。这些书看起来好像跟数学都没有关系,可是以后我发觉看书多了有相当多的好处。

现在,我还是以几何为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它是很有趣但是很复杂的一条路。

历时五年,破解爱因斯坦方程:

1971年我就对没有物质的引力场产生很大兴趣。爱因斯坦方程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方程,可是也是一个很漂亮的方程,所以我想解这个方程。可是这个方程是很难解的,古往今来,没多少人能够解这个方程。

我刚好有一次到图书馆去看书,看到一篇由卡拉比教授写的文章,他提到的问题跟我的想法原来一模一样的。这个问题他没办法解决,可是写下一个方程,我对这个方程很着迷,花了5年功夫,常常屡战屡败,可以讲是茶饭不思。

在1976年,我将它解决了,解决以后,我将它运用到几何、微分几何、代数几何种种不同的学科里面,解决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有些是数学上几十年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因此让我一举成名。

▲数学之美——轰动世界的数学难题长啥样?

04

没有天才这个概念

出名之后,很多记者访问我,灵感到底来自于哪?1976年我解决卡拉比猜想的时候,刚好我结婚两个礼拜。

▲丘成桐与妻子

我受我妻子的影响很大,她给我很好的灵感。

可是这整个所谓灵感是通过五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不同的想法堆积起来。就好像山洪爆发,刚开始山水慢慢积攒,积到一定高度,突然一场大雨就将这个山洪爆发出来,这个思想就来了。

我认为没有天才这个概念,一个好的想法不是无缘无故来的,即使突然之间、一秒钟內的灵感,也是来源于长时间的积淀。

乐趣是无穷的,可是不要太斤斤计较一下子就能够成名,总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伸阅读:我是如何学好数学——丘成桐

只要有热情和好奇什么都能学好

年轻的孩子都有热情,对做学问也有好奇心,只要有这两个素质,什么都可以学得好。

做学问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一个人生的追求,一个热情的成长。

就算我现在年纪大了,我对很多不懂的事情还是想找寻他的答案,无论是数学还是不是数学的,只要抱着这个态度数学很快就可以学好,因为有热情,会好奇,会去问,你不懂得的事情,就问老师,问朋友。

对你想念的科目没有热情、没有好奇的话,那么是很困难的,所以热情和好奇这两个素质是学数学必备的。

我做学问爱从交谈中获得灵感

我本人的作息时间跟很多数学家不一样,我有时候喜欢看什么东西就看什么。所以不能用我的作息时间来作为对主要的数学家的看法。

一般我早上跟学生谈,谈完以后再看一些书,再听一些课,上上课,晚上想一些问题。

我跟很多朋友、跟学生讨论数学,自己从里面得到很多想法。有时也因此能够再问一些问题。比如说跟朋友,其他地方的朋友多交,从中获取灵感。

数学的成功来自失败和走弯路

数学是不是困难,要看每一个人的想法。

我的朋友海瑞先生是一个很喜欢玩的数学家。他喜欢去滑水、去爬山,喜欢去骑马。可是我跟他在一起,常常想问题想得很深刻。

我们尝试去做一个问题,往往做了100次,总有99次的失败,有一次成功我们就觉得很高兴。往往成功就是因为经过了失败,所以才会觉得很有意思。

一下子就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比较浮浅,同时也没有意义。

但是有时候我们一下子得到一个结论,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我也会想很久,同时也经过了痛苦的经验,才把这个问题解决。

当这个问题全部解决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了,但是我们往往走了很长一段的冤枉路。又是因为这个冤枉路才会觉得结果有意思。

我这个人不是天才,我一篇文章改了几十次才会觉得不错。

对我来讲在过程里面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题目整个过程,有经过困难,有经过不同的冤枉路才会成功,才会珍惜得出来的结果。

推荐文章

○独家?深度 | 新高考风云变幻,六省市校长“达”者喜、“穷”者忧

○独家·高考风云 | 上海市格致中学张志敏:应对新高考改革,校长没必要焦虑

○两会·独家 | 张志勇:未来校长的五个评价标准(视频及文字实录)

○独家 |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刘飞:让国际“化”在教育中

○独家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我就是数学,但我绝不仅仅是数学

○独家 | 北京中学夏青峰:用信任培养创新人才

○独家 | 全能校长王俊:“结构教学”,让教育真正变成一门科学

○独家 | 上海教育泰斗唐盛昌:中国教育没有前进在任何一条道路上(重磅推荐)

○独家 | 校长于伟:用“率性教育”保护孩子的天性

○独家 | 校长李建文:教育不止是奠基未来,也要幸福当下

| 来源:每天好玩的数学,数学资源网

| 编辑:校长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