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朱元璋,估计知道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朱元璋乃明朝的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出身寒微、放过牛,当过和尚。在元末农民起义中朱元璋可谓纵横捭阖,力挫群雄。终平四海、统一宇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

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一国之君,后半生尽可以享荣华富贵,可自朱元璋登基至去世,三十多年间并非如此,日夜操劳朝政。《明实录》有关朱元璋日常生活的记载:每天天不亮起床,直到日头偏西才回宫,而且睡觉时,也经常失眠,经常思考国事时,猛然惊醒。可见朱元璋这位皇帝做的非常称职,那朱元璋是凭什么从一个放牛娃到后来成为一位开国皇帝的呢?这其实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朱元璋的谋士朱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升画像

说起朱升大家可能不熟悉,不过说到刘伯温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但刘伯温只是被民间高度神化,历史上真实刘伯温其实并无太大作为。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之时,并没有刘伯温的名字,直到赏封完毕后二十天,才补封两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后一名才排到刘伯温。而朱升很不凡,在1358年朱元璋攻至婺源时,经三军总管,大将邓愈打听,此处有隐士名朱升,是位有学问有影响之人,相比诸葛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升

朱元璋微服亲临其室访问大计,朱升刚开始便呈交三个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听了朱升这三句话的建议后,朱元璋豁然开朗,而这九个字也是成为之后天下闻名的九言策,也是明王朝开邦定国的国策。献九言策后,朱升即拜为中顺大夫,备受朱元璋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字真言

连年征召问策,助朱元璋克饶州、下处州、捣江州。在鄱阳湖大战中大败陈友谅,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例。南征北战十余年,终在1368年定都南京,朱升征召至皇城应天府继续充当谋臣,其所处地位与开国元勋不相上下,朱元璋称赞朱升为人老实,老成贤达之英杰,因七八年纪较大,特免朝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升

后来毛主席读《二十四史》时也曾评价:朱升是个很有贡献的人,是其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毛主席还曾把朱升的九字策略略加改动,就成了如今60后、70后熟知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升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