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锦绣周末,推荐的仍是黛袭的文章。本文是红楼亲情之子女篇的续篇,本文从父母的角度,解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读来让人喟叹。

作者

黛袭

有时非常理解王夫人的心情。王夫人是经历过丧子之痛的。她曾眼看着大儿子的生命一步步走向死寂而无能为力,那份绝望怕是只有经历过的才能体会。她也曾经历过离女之伤。女儿不是到别家四平八稳的做太太,而是小小年纪就要去那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处罚甚至杀身之祸的地方,她有过怎样的不舍呀。人到中年,上天还算待她不薄,拼到一个宝玉。只有这一个孩子可以守在她的身边,不把他看的严严实实的,不合常情。那种怕失去宝玉的惶惶,怕宝玉不成器的焦灼,怕是已经侵到王夫人的骨子里去了。

然而宝玉是如此乖谬。有一次秋纹提到,宝玉孝心一动,折了园里的桂花派人给老太太、太太送去,老太太“喜得无可无不可”,太太脸上“增了光,觉得堵了众人的嘴”。贾母暂且不说,王夫人为啥觉得堵了众人的嘴?当然是王夫人风闻过众人对宝玉的微词。事实也是如此。春燕曾公然说过宝玉的鱼眼睛论是浑话;兴儿对宝玉的结论是“外清而内浊”;贾母表示不懂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投错了胎不成”; 宝钗认为宝玉是“富贵闲人”,王夫人自己也说宝玉是个“孽根祸胎”。外界也有类似传闻:冷子兴说“将来必是色鬼无疑”;尤三姐认为“有些女气”;傅试家的婆子语气鄙夷,“看见鸟就给鸟说话,看见鱼就和鱼说话”。王夫人不是真木头,内心岂会不起波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夫人于是犯了全天下母亲都会犯的错:孩子自家的好,所有的错都是身边人影响的。王夫人抓宝玉的周遭。林妹妹来了,嘱咐林妹妹,“你只以后不要睬他”,再强调一句,“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宝钗来了,一看宝钗温雅贤淑,倒是个能帮助儿子的,便在恰当时机委以重任,大有为将来娶来做儿媳妇铺道的打算。宝玉身边的大丫头也作如此处理。温柔和顺以劝解为己任的,便是“我的儿”;一味狐媚勾引的,便狠心撵出去。顶着贾政知道后会发脾气的风险,顶着忤逆老太太意愿的风险。

殊不知,这其实是毁了孩子的后花园。她摧残的,正是她的孩子竭力保护的。当后花园里一片萧索,只剩下那温顺的不能散发灵动的花叶聊以应景时,他的心也变成了寒冷的冬季。更可悲的是,王夫人对自己的行为有反省却不肯罢手, “王夫人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心中虽如此,脸上却不露出。只吩咐众奶娘等好生伏侍看守,一日两次带进医生来诊脉下药”。她对儿子的情感世界也有察觉,“你很会欺负你(林)妹妹的”。她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但仍然抱有幻想,幻想着儿子能按照她的意愿回到所谓的“正途”上来。这是一个母亲的无奈,也是一个母亲的愚蠢。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曹雪芹设定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因他“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下凡造历幻缘”。这也决定了尘世中的宝玉只会按照自己的心思走。作者的这种构思正好暗扣纪伯伦的说法。古今先贤们即使不曾谋面,但出于对世事深刻的洞察,总会得出惊人的一致看法。这样看来,母亲最终只是个“代孕者”。因为要阻止孩子的脚步而遍布在母亲生命里的那些烦恼、焦虑、不满、愤怒,全都显得毫无意义。或许这便是真相。因为没有谁能代替自己孩子的人生。即使再爱孩子,也不可能感受着他的感受,热望着他的热望。这真叫人沮丧。即使很难承认,母亲们也要承认这一点。

其实也很理解贾政的心情。未被塑造时的贾政也是诗酒放诞,风流潇洒的。但他受到父亲的重视,加之旁边不成器的哥哥的陪衬,他督促自己要管好形象、情绪。久而久之,他变成了社会需要的那个模型。他信奉儒家学说,一言一行都按照儒家的理念来要求自己,并且也以此要求自己的儿子。宝玉是嫡子,老太太又重视,所以他把教育重心放在宝玉身上。可天不如人愿,宝玉抓周,抓的都是脂粉钗环。他那时便不喜欢。

宝玉被魔魇时,各种办法施尽总不见效,贾政放弃了治疗。或许是贾珠的无可挽救让他明白了人世无常,或许是他收到了命运的一点暗示,因为儒家是知天命的,而他也到了那个年纪。曹雪芹很调皮,当然也很高明,让神瑛侍者现身,暗示宝玉不是谁的可以自由支配的工具,他对生命有着自己的渴望。“只见宝玉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后来,宝玉好了,贾政又恢复了他一贯的态度。尽管宝玉秀色夺人,比起另一个儿子不知要强多少倍,可是他不高兴。他不高兴,是源于宝玉固执的做自己。他的意愿在宝玉那里,要么被假装,要么被敷衍。

可当初他在他父亲那里是牺牲了自己的意愿的。他和宝玉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全是因贾政认为做儿子理所当然就该这样。贾政的火,最终因宝玉在外结交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而爆发。贾政的这场火,潜藏已久。假如不是门客们向里报信,说不定宝玉真的要提前到警幻那里销号了。红楼未完,脂批说,宝玉的结局是悬崖撒手。但,作者自己在开篇又表示了忏悔,“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和宋代吕公“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的说法如出一辙。或许作者是矛盾的。他让宝玉不认同,带着满心的伤痛离开;他自己则现身说法:一个人要好好生活,最重要还是要认同那些社会规则,否则就会被啮咬、吞没。

尼采曾说,“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或者自己不曾叛逆过,所以理解不了孩子的叛逆;或者曾经叛逆过,最终走上了“正途”,所以觉得孩子最终也会改变。但所有能扳回的叛逆都不是真的叛逆。孩子跳舞跳疯了,听不见音乐的父亲该怎么办?宝玉过父亲书房,要下马;心情悲戚,不愿出门应酬,可每次只得答应。就像宝钗礼节上不差任何人,原则问题上却丝毫不肯退让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纪伯伦告诫天下父母,“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贾政给予儿子的恰是他的想法,不是他的爱,或者他也有爱,但淹没在他的想法里。最典型的就是游大观园稻香村的父子对话。月夜读书,父亲以为这很雅,儿子以为这很假。怎么办?我想,父亲们不如承认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好好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春在贾政这里好像不存在,整本书父女俩人就没有直接对过话。对女儿的忽视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大弊病。唯一的一个间接交流是通过宝玉。贾政看见宝玉脚上穿着探春做的鞋子,批评践踏绫罗,虚耗人力,虽然是因他不知道这是探春做的才这样严厉批评,但也表明贾政是喜欢素朴。袭人也了解这一点,宝玉出门要穿衣服,知道是同贾政一起,便不拿出十分鲜明的衣裳来。探春的趣味是喜欢精致,喜欢韵味,喜欢大气。贾政对此一无所知。他赞扬过黛玉和宝钗,对探春因是自家女儿,固然有不便夸赞之意,但何妨有那么一次两次呢?貌似没有。刘姥姥赞叹贾府“礼出大家”。殊不知,所有人都被这套“礼”束缚着。贾政这么古板的对待女儿,是那个阶层对父亲的要求。

所以,薛姨父那种开明,才让人向往。“他父亲在日,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父亲虽然早死,宝钗却并不偏激,因为父亲的儒雅、大度已经睡在她的血夜里。宝琴的父亲也是如此。薛姨妈回忆说,“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所以宝琴的见多识广,远在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何一钗之上。她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还接触过真真国的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的洋女子,甚至还藏得有那女子的墨宝,凭记忆念出了一首那真真国美人所写的五律诗。宝琴的鲜艳明媚应是父亲陶冶教育的结果。林如海对黛玉也很疼爱。黛玉虽是女孩,却请来饱学之士教育之,和男孩一般看待,又无其他所图,不像傅试(长兄如父)培养妹妹,却又把妹妹当做攀附的工具。再有,假若香菱不丢,以甄士隐家境的殷实和性格,必然会把香菱培养成诗性女孩。

世间另有一类人不配作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出发点不是,我希望你可以在这个世界走的更好,所以,我有我的态度,而是,子女的死活根本不在心上,那是我的孩子吗?no,那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可以任意处置之。迎春被贾赦抵了五千两的债。贾蓉被父亲看作小跟班,高兴之时,可以分享任何东西,不高兴了就吐你一身唾沫,管教之法表面上因袭祖宗,实质上与祖宗的目的大相径庭。愚笨如赵姨娘,想不通子女和娘家人谁更近?女儿不服,便用道德绑架,他是你的亲舅舅,你怎么可以少给?探春祭出礼法,我的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谁又是我的舅舅?来来往往,双方痛苦不堪。贾环也恨,“回回挑唆我去闹,你一般缩回了头”。尤老娘,任由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被贾府龌龊之徒轻薄,只“一味高卧”,甚而走开。贪财之心有多强烈才会如此?夏奶奶是个女强人,把自家的桂花卖到皇宫里,但在教育子女上则一味娇宠。这般娇宠貌似是爱自己的女儿,但有没有想过,女儿成了行走的炸弹,炸掉自己是不是迟早的事?

每日一猜

上期答案:鹦鹉

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公众号

红楼梦研究

公众号: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小编微信:dongzhu1968

礼拜四读书会

公众号:ThurReading

官方QQ群:321868457

小编微信:K153110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横谈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

体验中华传统美学

传播曹公红楼文化

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