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的15部像纪录片一样的电影

逻辑严谨,画面文字均比较客观真实

同时不输场面,剧情紧张刺激,环环相扣

即使几部科幻片,也是非常接近现代科技水准

理念和实践更不用说已是人类热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赴汤蹈火 Hell or High Water (2016)

豆瓣评分:7.9

要是一定要用类型来定义《赴汤蹈火》这部电影的话,那么只能说这是一部抢劫犯罪片,和以前许多同类型电影一样,这部片也是执法人员和不法之徒,在美国西南部荒凉边境地带的对峙。

但是《赴汤蹈火》又远不止如此,它不是那种简单的银行劫匪电影,人物也不是歧视黑人的坏蛋和刚正不阿的警长,而是被重新安排过的西部场景,加了一点尖酸的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核是两兄弟要讨回他们的土地和祖产,反而将被抢劫的银行塑造成冷血敲诈的反派形象。
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对兄弟沿路抢劫银行,一对德州骑警一路追缉他们。类似剧情在无数西部片中都被演绎过,但在这看似稀松平常的剧情背后,却隐藏着无比动人的故事。

导演果然擅长处理暴力前的张力,让人如看恐怖片般喘不过气。

危机13小时 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 (2016)

豆瓣评分:7.6

迈克尔·贝导的这部新片根据米切尔·朱可夫同名小说改编,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

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危机13小时》的影片叙事风格让我很容易联想到《黑鹰坠落》,但是基于迈克尔 贝的风格,让她的光影效果又很像《变形金刚》,两者的结合似乎减弱了战争片的那种枯燥,让任何观众(主要指非军事爱好者)也能享受影片,看得热血沸腾,所以抛开一切舆论,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战争动作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处可逃 No Escape (2015)

豆瓣评分:7.6

正如港版海报宣传语中说的“紧张到喘不过气的逃亡”,节奏快,无冷场,真实的逃亡不就该这样吗?

某东南亚政府与跨国企业合作,在落后地区大肆发展基建。美国工程师杰克 因而被公司外派,携同妻女长驻当地参与项目发展。杰克以为能在椰林树影的东南亚惬意展开新生活之际,但是愤怒的当地居民却因政府借基建为名中饱私囊而爆发骚乱。政府警察 、军队节节败退,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民怨矛头迅即转向杰克等一班无辜的外国侨民,血腥的排外屠杀一发不可收拾。
  杰克能否在长居东南亚几十年的哈蒙德的帮助下,带领家人成功逃离险境?

边境杀手 Sicario (2015)

豆瓣评分:7.5

影片一开始就非常重口的给出了十分震慑的一幕,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凯特一伙FBI警员冲进屋子发现了诸多隐藏在墙内被残忍杀害看着毛骨悚然的尸体,随即发生意外爆炸,拉响警报的迷局就此拉开帷幕,本怀着国家大义想要一举歼灭幕后罪魁祸首的凯特自愿加入看似吊儿郎当的CIA警探马特和神情凝重的侦察能手亚历桑德罗带领的缉毒团队,深入边境揪出制造出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幕后毒枭大BOSS,不料随着一步步的了解,一头雾水的凯特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被牵扯鼻子走,所参与的过程和局面似乎也没她想得那么纯粹,她坚定不移的道德界限和职权意识不断地受到挑战,进而发现原来他们不过是一边借由打击罪犯一边以非法的手段完成斩草除根的任务和复仇的目标。

火星救援 The Martian (2015)

豆瓣评分:8.4

首先,火星载人探索计划本来一直在NASA议事日程之上,三年前的所谓的火星一号殖民计划闹得沸沸扬扬,而近来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证据的新闻则更是使得我们的这个邻居受到万众瞩目(凑巧的是该新闻与本片上映几乎同步,制片方要好好感谢NASA才是)。对于“征途是星辰大海”的空间科学家和中二少年们(好像是同一群人),火星向来都是太空殖民计划最合适的实验场。因此,从背景设定上而言,这个发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的故事从可行性角度上就显得尤为真实。

在这一基础之上,相关科学技术的展示就可以在限定范围内做出不致离谱的拓展,从太空船和宇航服的设计,到宇航员们火星表面上所使用的居室和火星车,在适当发挥未来感设计之际优先考虑了功能实现,并很大限度的与现有的功能样式靠拢。许多细节直接照搬NASA宇航员的日常,比如失重状态下宇航员在船舱之间的游弋穿梭,为家人远程表演如何喝水的桥段,虽平常却也有着更接地气的趣味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狙击手 American Sniper (2014)

豆瓣评分:7.4

获6项奥斯卡提名的热门影片《美国狙击手》上映后刷新美国票房纪录。影片根据前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克里斯·凯尔自传《美国狙击手:美国军事史上最致命狙击手的自传》改编。凯尔是美军王牌狙击手,曾在战场射杀255人。在伊拉克服役期间,凯尔两次被射伤,遭遇6次炸弹袭击,可谓大难不死。他退伍后致力于帮助患有战后心理创伤的老兵,不料自己最后却死在一名老兵的枪下。

2012年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采访时,凯尔谈及狙击时的心情。“在那里,我不把他们看作人,”他说,“我不会想他们有没有家人,我只想确保战友安全。我开枪打死他们,他们就无法安放简易爆炸装置。那时,你不会犹豫。”
  根据凯尔在自传中的回忆,他最传奇的一次狙击行动发生在2008年萨德尔城。当时,他在城外执行任务,看到大约1920米外一个武装分子正扛着火箭弹发射器靠近一支美军车队。凯尔立刻端起枪扣动扳机,精准无误射杀了这名武装分子,创下了他成功狙击的最远纪录。

卡贾基 Kajaki: The True Story (2014)

豆瓣评分:7.4

好久没看过这么一部虐心的电影了。但是又为电影的真实而打动。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发生在2006年9月的阿富汗,卡贾基水库,英军部署了一个观察据点,日子一天一天的无聊消耗着,直到某天为了前往一个更佳的狙击地点,一个由3人组成的侦查小队从他们的前哨站出发,需要进入一个峡谷实际上是干涸的河床后进入阵地,其中一个人不幸踩中了地雷,这些地雷其实是在约25年前俄罗斯占领时期留下的。他的战友冲到他的身边,结果却发现他们被数量不明的地雷包围了,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造成重伤甚至死亡。

看着所有人困在咫尺之内的地雷区里,在血肉、干涸、恐惧、酷热、几近崩溃的边缘,这些跟大场面的战争相比带给我们是一模一样的感觉!我喜欢它不再探讨战争的正义以及牺牲是值得的之类鸡汤,它只告诉你:这,就是战争!随时被血肉横飞,没有幸运之说……

孤独的幸存者 Lone Survivor (2013)

豆瓣评分:7.9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海豹突击队——世界顶尖的特种部队,一开始变说了他们经受了如何严格的训练,所以在后来的战斗中即使他们胳膊大腿疯狂中枪也好像是我们用BB弹打在别人身上一样,痛一下,但是不会影响继续战斗,所以也不难想象为什么他们好几次从悬崖上如此惨烈的摔下去也能继续站起来,还拿着那么重的装备还瞄的那么准,但是真正让人动容的,是这场悲壮的行动中流露出的兄弟情义。
兄弟情义或许有很多种,但是为什么战友之间的感情显得弥足珍贵,说白了,我能为你去死。战场中,唯有武器与战友最值得依靠,这是生命之间的信任,倘若我不信任你,又如何敢让你掩护我。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阿克斯,遇到牧羊人他便拒绝放他们走,不是他没有人性,是因为他不放心兄弟。所以他说出了:“我不在乎,我只在乎你们。”的确搞的有点基情四射,但是这确是感情最单纯的表达,今天放他们走,兄弟们变很可能回不去。
4个人被200多个人包围,结局很明显,最后能活一个实在是奇迹,但是那也是因为兄弟们的努力。

地心引力 Gravity (2013)

豆瓣评分:7.8

这是一部让技术控、科幻控都感到很满足的影片:没有煽情没有大话,将镜头尽情的放置在太空之中,让观影者直接进入宇航员的世界,跟随着他们的步伐一起感受着探索旅程中发生的一切。甚至还有许多或由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长镜头,增加了宇宙绵延无尽之感。一大半剧情背景都是在宇宙中飘啊飘,完美得欣赏了3D视觉效果下的浩瀚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开始引发危机事故的是俄罗斯自行击毁的本国卫星碎片,而最后让女主安然着陆的则是神舟号。他们自己的空间站,飞船,接连出故障,我们的神舟号却坚强的挺到了最后,成为女主的救命仙丹,这部影片真是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份大礼啊(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宇航事业的强大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利普船长 Captain Phillips (2013)

豆瓣评分:8.1

汉叔又一次奥斯卡级别的表演,海上救生版的《刺杀本拉登》,明知道结局也一直屏住呼吸观看的感觉

2009年,美国货轮“马士基·阿拉巴马”号在船长理查德·菲利普的带领下执行在非洲角区域的货物运输任务。该次任务的航线途径海盗猖獗的索马里地区海域。虽然菲利普船长和船员都进行过抗击海盗的训练和演习,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料到在启程不久就遭遇了四名索马里海盗的登船袭击。菲利普船长在保护船员和货物的搏斗中不幸被海盗劫为人质并带离货船。美国海军等部门接到情报后立即展开大规模营救菲利普船长的行动。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是近200年以来美国船只首次遭到海盗的劫持

猎杀本·拉登 Zero Dark Thirty (2012)

豆瓣评分:7.6

三小时几乎没有任何多余镜头。这片子最让人激赏的是让观众完全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这场十年的行动,不会被已经知道的结局牵着鼻子走,反而会有新的认知。最后一个小时的猎杀全程记录太棒了,整个追寻侦破过程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理性思考冷静旁观却又不失感性刻画,最后的突袭更如伪纪录片般让人窒息紧张。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 美国发动追捕和猎杀行动,目标是基地组织头号人物——奥萨马·本·拉登。玛雅是美国中情局一位干练坚韧的女探员,她被派赴美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工作,唯一的任务就是寻找到本·拉登。尽管对当时局内使用酷刑审讯恐怖分子感到不忍,但她坚信获得重要信息的前提高于一切。她将人生的10年锲而不舍的投入到一件事上:从浩如烟海的反恐情报中寻找到一根稻草,然后用它压死一只叫做本·拉登的骆驼。

逃离德黑兰 Argo (2012)

豆瓣评分:8.2

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军攻进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有超过50名人员被关押,但有6人逃脱,并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Ken Taylor的家里。CIA高层Jack O'Donnell找到专家Tony Mendez,让他协助将那六个人带回美国。经过讨论后,CIA决定采取Tony的办法,以拍摄电影的名义,Tony到伊朗将那六个人带回。

这个电影用历史事件再现了类似的过程,好人坏人、敌人朋友泾渭分明,前因后果叙述清楚,给一般国际史观很不强的美国平民科普了一把。
作为好莱坞特色的电影,张弛有度,有声有色,也是很棒的娱乐片。

勇者行动 Act of Valor (2012)

豆瓣评分:7.5

这个是我看过的军事题材影片中最专业的了,本人作为军迷对他评价极高。当时是出于解闷看的,而且在看到居家煽情的桥段是确实真心大喊上当,那个被杀的男特工演过金刚狼里面的那个坦克,我已开始还以为他是猪脚呢,但是随着行动的开展我被吸引了。
影片极重细节,我说几点看看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第一个,丛林渗透作战,一般都是直接狙击手开枪清点,其他人渗透过去用刀子啊什么的干掉守卫,反观勇者行动(简称ACT)渗透队员过去我以为伸手是要把守卫拉下来干掉,没想到这是为了配合狙击手击杀之后目标到下时不溅起水花,这一幕让我大呼过瘾。

第二个,在索马里潜伏时,望远镜上和单反相机上都加装了一个伪装装置,就和一个包布一样,把镜头罩了起来,这个在之前绝无仅有,堪称细节典范,太最终观众智商了,反观那些非专业人事作品中由于镜头反光而暴露目标的我还是省点口水说点其他的吧。

第三个,在毒枭聚集地黑衣服的墨西哥特警,大家从影片中一眼就能看出两只队伍表现的差距,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墨西哥警察和军队经常被贩毒武装干的落花流水的原因,他们的表演到位还很准确。

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2008)

豆瓣评分:7.6

电影的主要部分从拆弹专家威廉·詹姆斯接替牺牲的前任抵达巴格达开始。詹姆斯不像他的队友那样整天处于心惊胆战的恐惧和“今天我们幸存了”这样的祈祷状态,他更像一个不知死亡为何物的疯子。他来到之后,用于拆弹的机器人就废置了。当他跟一堆炸弹卯上时,为了更专注起见他可以把沉重的防爆衣也脱了。这位老兄似乎把拆弹这样危险的工作当成修车那么简单。而且,他明显“沉迷”于拆弹的过程,当人们都已经撤离炸弹周围,可以安全地引爆它时,詹姆斯拒绝撤离,在有可能增加队友危险的情况下继续把炸弹拆完。很肯定的是,在拆弹过程中,詹姆斯获得了一种强烈的快感。当他拆完炸弹,回到“悍马”里点上一支烟时,表情就像刚做完爱一样,疲倦而满足。复原回国后,他惶然若失,不久就在这种快感的吸引下重新回到了战场。

在一次仓库拆弹任务中,威廉姆斯认为被用作尸体炸弹的伊拉克小男孩是他在军营认识的卖盗版DVD的贝克汉姆。小贝克汉姆的死让威廉姆斯更为疯狂,竟私离军营单枪匹马入城调查……
  本片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等6项大奖。

黑鹰坠落 Black Hawk Down (2001)

豆瓣评分:8.5

晚上睡不着,电脑关了又打开看黑鹰坠落。雷德利斯科特把这样一部可以说是打着维和的幌子入侵他国的电影拍得既让人觉得中肯又觉得美国人是在为了正义和人道杀人,而那些索马里黑鬼们不但是野兽而且是都该被杀死的野兽。影片最后提出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来打别人的战争?这是本部影片的核心。

93年的索马里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了,接近于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这样的国家是在地狱里挣扎,民众已经失去了理智,为了活命随意的投靠任何一个军阀。在今天这个有联合国的世界里,一个总是以不干涉别国内政为借口的国家(尤其是大国)是不负责任不道德毫无同情心的国家,等同于自己吃的膘肥体壮的看着同类饿死而不顾。但是干涉就可能陷入泥淖,因为这些愚弱的国民除了开枪杀人之外什么都不会干,民主和安定全是扯淡,联合国之于索马里就像再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人强制导食,这人不但不吃反而咬断你的指头。

恭喜"淘电影"迈进全国电影行业自媒体阅读量TOP5!

看好电影、找好电影、收藏好电影,请点击下方订阅“淘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