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覃仕勇

中国历朝历代帝王中,因为立储一事搞得焦头烂额的不计其数,其中搞得最为痛苦、最为狼狈不堪的就数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号称一代英主,文治武功不在唐宗宋祖之下,为了立储,也曾学习汉族帝王立嫡立长的做法,早早就册封了皇太子。

可是满洲贵族不吃这一套,都择主而事,分结在各成年皇子帐下,向皇太子发起围攻。

皇太子以寡敌众,自然远处下风,为求突围,只能铤而走险,暗中蓄势,准备发起宫廷政变,早登大宝。

康熙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废黜皇太子。

这一做法,极大地鼓励到觊觎帝位的各个皇子,大家摩拳擦掌,斗争更炽。

没奈何,康熙只好又重新恢复皇太子的身份。

如此一来,不过又回到了废黜皇太子之前的状态:皇太子仍处于其他皇子的重围之下,其反败为胜的办法,只能是逼迫康熙退位,自己登基,绝弃群望。

但对康熙而言,不到咽气一刻万不能松开手中权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出现了:先后两次立同一个人为储君,又先后两次将这个人的储君之位废黜!

立储大事,被英主康熙弄得如同儿戏一般。

康熙本人,经过这两场废立闹剧,心力交瘁,终于病倒。

第一次废黜皇太子,发生在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五十五岁的康熙在宣布这个决定时,老泪纵横,昏倒在地。这之后,连续七天七夜无心寝食。并且因过度伤心,还得了中风,右手不能写字,得用左手批答奏章。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废皇太子,康熙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他自己说:“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渐不及入时”;“朕今气血耗减,勉强支持”;“近日多病,心神恍惚,身体虚惫,动转非人扶掖,步履难行”;“神不守舍,心失怡养,目不辨远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岂能久存”?

此外,储位虚悬,诸皇子间斗争趋白热化。其中又以皇八子党的势头最盛。

康熙除了担心自己身体不堪其苦得病暴死之外,更担心会遭受刀光之灾。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收罗武艺高强的能人异士对自己进行保护,以防不测。

当皇帝当到这个境界,堪称失败。

康熙自己也承认:“倘得终于无事,朕愿已足。”

看到康熙的衰样,皇八子胤禩开心极了。

皇太子胤礽从太子宝座上被推下来,出力最多的就是皇八子胤禩。

胤礽初次被废,皇八子胤禩的势力霎时暴增,差点就在康熙举行的畅春园会议中成功当上储君。

胤礽再次被废,皇八子胤禩更是野心勃勃,对储位志在必得。

最过分的是,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在康熙沉疴病重之际,皇八子胤禩竟然挑衅似的给父亲献出了一只将毙之鹰,意存嘲弄。

康熙被气得“心悸几危”,召集诸皇子,痛骂皇八子胤禩是“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是“吴三桂再世”,为谋得皇太子,“与乱臣贼子等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欺君妄上,欲图不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痛楚处,康熙须发抖动,洒泪泣血,一字一顿:日后若有行若猪狗的阿哥为皇八子胤禩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皇八子胤禩,朕惟有含笑以殁了!

康熙还明确表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虽然这样恨皇八子胤禩,但皇八子胤禩已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结成死党,在朝廷内外拥有强大的势力,局势弩张剑拔,内乱一触即发。

康熙因此也不敢轻举妄动,提心吊胆,时时处在紧张提防之中。

康熙自己冒着冷汗说:“(胤禩)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切骨,伊之党羽,亦皆如此。”

又说:“此人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

宫中局势,虽是密云不雨,却也是黑云压城,所有当局者的神经,都崩得紧紧的。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率先打破僵局。他走出了一步异乎寻常的妙棋:以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受命西征。

这年(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朝廷发兵救援。

十月,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

这是大清王朝第一次以皇子为大将军。

出征仪式极其隆重,规格和天子出征差不多,“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

人们认为,康熙这么做,是想让皇十四子胤禵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从而形成这样的认识:康熙有意传位给皇十四子胤禵。

但猜测终归是猜测。

康熙的真实意图是削弱皇八子胤禩的实力、转移国人视线、分化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间的联盟。

皇十四子胤禵是皇八子胤禩的绝对死党。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曾怒斥胤禩妄蓄大志。皇八子胤禩的另一个死党胤禟当即示意胤禵:“尔我此时不言,何待?”两人出时出头,为胤禩辩解。胤禵更是大呼大叫,说:“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康熙愤怒至极,斥之为“梁山泊义气”,“出所佩刀欲诛”。经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这才从宽重责二十大了事。胤禟则被康熙亲手扇了了几记耳光,脸部红肿。

彼时,胤禟、胤禵身藏毒药,扬言胤禩如被处决,他们决不独活,宁愿同死。后来胤禩得释,他们才当众将毒药扔弃。

康熙五十三年,胤禩将毙之鹰嘲弄康熙,康熙被气得半死,曾咬牙切齿地说:日后若有行若猪狗的阿哥为皇八子胤禩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皇八子胤禩,朕惟有含笑以殁了!这里所说的“行若猪狗的阿哥”,其实就是指胤禵。

所以说,传位给胤禵,大权必为胤禩所操,国家必不利于统一。

而康熙自己也说:“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

因此,遣胤禵西征,并非有意传位于其,而是减轻京师的威胁,暂时消饵“兴兵逼位”的危险。

而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以后,认为父亲对自己莫大信任,其一心拥护八阿哥登帝的心思发生了变化,转而幻想着由自己来坐御座。

临行前,他反复叮嘱胤禟说:“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息。”

胤禩一伙也因此患得患失,常常惴惴不安。

当然,胤禵手掌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万,如若图谋不轨,与胤禩等人里应外合,也是朝廷大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胤禵的“三十万”大军,实际兵力不过才十多万。这十万人,康熙拆解成两路,一为进击准噶尔部之靖逆将军富宁安部二万一千余人及振武将军付尔丹部二万三千余人并征西将军祁德部;一为进军西藏之平逆将军延信部、定西将军噶尔弼部。

这些统兵将军,虽受胤禵节制,但都独当一面,受康熙直接指挥,胤禵是很难利用这“三十万”大军成就“大事”的。

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以为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是康熙在培养接班人,有一人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岂有皇考年高体弱而置继统之子于数千里之远的道理?”这个人,就是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一句话,康熙其实没有让皇十四子胤禵成为帝国继承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