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T细胞疗法发展历史

二、TCR-T疗法简介

三、CAR-T疗法简介

四、CAR-T疗法的毒性控制

五、T细胞疗法的未来

六、T细胞疗法研发企业

七、小编总结

T细胞疗法发展历史

近年来,T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越来越受欢迎,免疫检点抑制剂和CAR-T疗法更是让大药企以及资本趋之若鹜。根据clinical.gov的数据,截至发稿日,全球范围内进行的CAR-T疗法临床研究达到282项。本文主要参考CAR-T疗法大牛“六爷”(Carl H June)的文章,梳理T细胞疗法的历史、现状,同时梳理产业界的竞争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早成功应用的癌症过继细胞疗法是在1956年,E. Donnall Thomas教授利用双胞胎间的骨髓移植来治疗白血病,避免了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为此与约瑟夫·默里一起获得199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同宿主间的骨髓移植,又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的研究发现,使得不相关个体间的骨髓移植成为可能,并于1979年在西雅图成功实现了不相关个体间的骨髓移植。直到今天,骨髓移植仍然是许多类型白血病的主要疗法。但骨髓移植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仍然有很大风险发生GVHD,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

▲E. Donnall Thomas教授

2002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Steven Rosenberg教授从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了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扩充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TIL疗法有很多限制:不是所有患者的肿瘤组织都会产生淋巴细胞,提取的淋巴细胞不一定有抗肿瘤活性,即便有抗肿瘤活性患者也不一定能等待8周的时间以扩充培养这些淋巴细胞。因此,尽管有高达50%的治疗响应率,TIL疗法没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teven Rosenberg教授

这些限制促使研究人员寻求具有更广泛意义的T细胞。TIL疗法前后治疗数百例黑色素瘤患者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同患者的TIL同样可以识别一些肿瘤细胞高表达抗原如MART-1、gp100等。基于这些发现,针对这些特定抗原的T细胞将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这些尝试,将T细胞疗法推向靶向时代重组改造时代

TCR-T 疗法

Steven Rosenberg研究组选取了一个黑色素瘤患者的2个TIL细胞克隆DMF4、DMF5。这两种细胞系都对MART-1/HLAA*02(A2)有亲和力。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被收集起来,并通过反转录病毒导入DMF4的TCR基因。这种方法避免了TIL复杂的分离过程,初步临床试验结果在2006年发表,12个黑色素瘤患者中有2位患者有治疗响应。尽管响应率远低于TIL疗法,但初次证实了基因改造的T细胞具有治疗效果。

TCR亲和力

TCR的亲和力是否是一个重要因素呢?由于DMF4的TCR对于MART-1的亲和力比较低,高亲和力的DMF5-TCR进行了又一项临床试验。治疗响应率达到30%(6/20),当然由于患者数少,也不能明确说亲和力高的TCR一定有更好的疗效。同时要注意,DMF5-TCR的毒性更大,出现了视力、听力、皮肤毒性。与这些部位正常组织表达的MART-1相关。

适应症拓展

继MART-1靶点的TCR-T疗法后,针对其他适应症的CEA、NY-ESO-1、MAGE靶点的TCR-T疗法陆续进入临床研究。Robbins等人开发的靶向NY-ESO-1的TCR-T疗法先后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和滑液细胞瘤。治疗响应率分别为55%(11/20)和61%(11/18)。在宾大,“六爷”(Carl H June)研究组开发的靶向NY-ESO-1的TCR-T疗法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响应率达到80%(16/20)。

截止到2016年末,TCR-T疗法已经陆续被应用于多种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包括是到期、黑色素瘤、膀胱癌、肺癌、滑液细胞瘤等。这些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统计如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细的平衡

NCI 进行的靶向CEA的TCR-T疗法临床研究,3个病人有1例治疗响应,但3人都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大肠炎。可能是由于大肠正常组织也表达CEA。

靶向MAGE的TCR-T疗法则有3项已完成的临床研究,如表一所示。NCI进行的靶向MAGE-A3的临床研究,有3位患者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其中2人陷入昏迷最终死亡。尽管这项研究中TCR是通过响应MAGE-A3呈递得到的,但已知MAGE-A9与MAGE-A12也有交叉反应活性。死后病理检查显示脑部大量T细胞浸润,同时证实脑部正常组织表达MAGE-A12,所以这个副作用很可能与此相关。

超生理状态TCR亲和力的风险

宾大进行一项靶向MAGE-A3的TCR-T疗法,用于治疗2例多发性骨髓瘤和1例黑色素瘤。TCR经过筛选,提高了亲和力。开始接受治疗的2例患者出现了心源性的休克并死亡。病理结果发现T细胞大量浸润导致心肌死亡坏死,而心脏组织是不表达MAGE-A3的。随后通过心肌细胞培养发现存在与MAGE-A3 TCR的交叉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肌联蛋白-Titin,其产生了类似于MAGE-A3的多肽。这个案例提醒我们,TCR亲和力提高存在脱靶的风险,TCR-T疗法的应用要更加小心。

非自身抗原

除了自身抗原,也有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TCR-T疗法用于外源抗原,如HPV的病毒抗原等。

CAR-T 疗法

TCR-T疗法展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但仍有诸多限制,如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抗原需要呈递到细胞表面等。CAR-T疗法的出现大大拓展了T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

三代CAR的发展

CAR-T疗法的概念最早来自于Zelig Eshhar教授(以色列人,德国洪堡大学教授)。

▲Zelig Eshhar教授

Zelig Eshhar提出将抗体的轻重链连接到T细胞表面TCR的恒定区上,随后又将scFv替换轻重链,避免了多次重复的转基因。这就是第一代CAR-T疗法,随后陆续应用到临床上。

然而这些早期的临床研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响应率不佳,而且在靶向CAIX的CAR-T疗法中,出现了胆源性毒性的副作用,意味着CAR-T存在作用于正常组织中靶标引起毒性的风险。

CAR-T疗法的第一个积极临床结果于2008年公布,位于休斯敦的Baylor医学院的Malcolm Brenner研究组,靶向GD2的CAR-T疗法,尽管24小时血液中CAR-T细胞含量不足0.1%,仍使得11名儿科成神经细胞瘤患者中的3人完全缓解。随之而来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CAR-T细胞的长期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代CAR-T引入了共刺激信号4-1BB或CD28,前者通过上调Bcl-xL延长T细胞的存活期,后者可以增强T细胞响应的效价。三代CAR-T引入2个以上的共刺激信号。

第一个三代CAR-T的临床研究为靶向HER2的CAR-T疗法,适应症为转移性黑色素瘤(表二)。HER2靶点在单抗领域已经成功应用多年,赫赛汀成功治疗超过40万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表现出很小的毒性。基于这些经验,NCI选择将靶向HER2的scFv应用到CAR-T疗法上,用于治疗HER2+ 黑色素瘤。首例患者接受了高浓度的CAR-T细胞:1*1011个细胞。患者接受治疗后,几分钟后就表现极为痛苦,很快陷入昏迷,X光显示严重的费浸润。医生给予高剂量激素敢于,患者仍在5天后死亡。随后发现患者全身遍在CAR-T细胞,肺部最为严重。进一步分析肺部上皮细胞表达HER2,可能是导致肺部T细胞浸润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

CD19:成功的故事

HER2 CAR-T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对于CAR-T靶点选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AR-T的靶标选择更加谨慎,科学家希望找到只在肿瘤细胞表达的靶标。这些尝试给了CD19、CD20发挥作用的机会,这是B细胞的两种分化抗原。第一个被尝试的是CD20,不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疗效,紧接着就是CD19的登场,CAR-T的光芒注定开始闪耀了。

2007、2008、2009年,Michel Sadelain(Baylor)、Carl H June(宾大)和Steven Rosenberg(NCI)研究组分别报道了CD19 CAR-T的临床前研究结果。2010年,Steven Rosenberg研究组的James Kochenderfer发表了CD19 CAR-T初步临床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是基于CD28共刺激信号的二代CAR-T疗法,用于治疗晚期滤泡淋巴瘤(FL)。这项研究最后由8名患者参与,6名患者出现缓解。5名患者接受治疗后CAR-T在PBMC中含量超过1%,10天后达到峰值,一个月后含量回落到0.01%以下。

▲Michel Sadelain教授

2011年,宾大的Carl H June教授发表了一例基于4-1BB共刺激信号、靶向CD19的二代CAR-T治疗案例,适应症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完全缓解,同时由于细胞因子风暴有发热症状。CAR-T的疗效持续达8周之久,有趣的是,患者接受的CAR-T细胞只有1.42*107个,比之前常用的剂量(109~1011)低了2-3个数量级。

▲Carl H June教授

同样在2011年,Renier Brentjens和Michel Sadelain(Baylor)发表了基于CD28共刺激信号、靶向CD19的二代CAR-T疗法,患者包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剂量是107个/kg体重。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24h内出现发热,多数是暂时性的,只有1位患者持续发热最终死亡。死亡原因不明,但可能与之前已存在的脓毒症有关。

1例CLL患者出现缓解,疗效维持6个月;1例ALL患者出现缓解,但后来进行了骨髓移植治疗排除出试验。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治疗2周后,血液中都检测不到CAR-T细胞存在。

看到CAR-T的成功,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在FL、CLL、ALL及其他B细胞相关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成功研究。

尽管多发性骨髓瘤(MM)被认为是一种B细胞疾病,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完全分化的、CD19阴性的B细胞疾病。2015年,Carl H June教授研究组的Alfred Garfall 和 Edward Stadtmauer发表了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基于4-1BB共刺激信号、靶向CD19的CAR-T治疗的案例。这名患者是以为43岁的女士,经过9种化疗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接受CAR-T治疗的时候,她的骨髓95% MM,99.95%的B细胞是CD19阴性的。CAR-T治疗剂量是5*107个,100天后骨髓中肿瘤细胞完全消失。科学家猜想可能0.05%的CD19阳性B细胞具有干细胞性质,是肿瘤细胞自我更新的基础。因此靶向CD19的CAR-T疗法可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CD19之外的血液肿瘤靶点

尽管CD19 CAR-T已经表现了颠覆性的进展,仍有一些患者出现CD19靶标丢失以及治疗后复发,因此仍有必要寻找新的血液肿瘤靶点。靶向CD138、BCMA治疗骨髓瘤,靶向CD33、CD123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CAR-T疗法处在临床研究阶段。

双刃剑

活化的T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α、干扰素γ、IL-1、IL-2、IL-6、IL-8等。这些细胞因子会引起各种身体反应:发热、低血压、募集和激活更多免疫细胞导致更坏的后果甚至死亡。这种情况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Emily Whitehead是第一例接受CAR-T治疗的儿科ALL患者,宾大的CAR-T临床试验将Emily的白血病完全治愈。Emily当时处于白血病末期(ALL),接受CAR-T治疗四天后,Emily发了高烧,血压快速下降危及生命,第5天住进ICU。科学家和医生团队们不知道如何治疗,因为不知道原因何在。他们连夜测定了Emily体内细胞因子的水平,发现很多细胞因子都升高,IL-6升高幅度最大。医生讨论后给Emily注射了脱利珠单抗,一种IL-6R抗体药物。几乎是立刻,Emily的血压上升,退烧,其他症状也都回复正常。如今,Emily已经11岁,是一个完全健康的儿童。

▲CAR-T治愈的儿科患者 Emily Whitehead

还有很多情况下,细胞因子风暴无法有效处理,需要科学家对CRS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干预。如Juno领先的CAR-T疗法JACR015在2015年出现2例脑水肿死亡案例,这种情况下更难处理,如脱利珠单抗无法突破血脑屏障来干预脑部的副作用。

大胆探索“无人区”

CAR-T疗法在白血病领域的成功激发了大药企的兴趣,他们投入大量资金与研究机构合作推动CAR-T的临床研究。2013年,Fred Hutchinson、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西雅图儿童医院的科学家联手成立了Juno。宾大携手诺华开发CAR-T疗法,Kite则与NCI合作。礼来、葛兰素史克、强生、默克通过投资介入CAR-T领域。其他的CAR-T研发型企业包括BlueBird、Bellicum、Cellectis等,后文将一一介绍其技术特点。

CAR-T疗法在实体瘤领域遇到了很多困难,一度使得人们认为CAR-T不适用于实体瘤。如表二所示,目前二代/三代CAR-T疗法仅有2个案例研究和1项19人的临床研究。其中唯一的三代CAR-T实体瘤应用是由Steven Rosenberg's(NCI)研究组来进行的,治疗剂量为107个靶向HER2的CAR-T细胞,患者为复发性转移性黑色素瘤,可以患者由于正常组织靶点介导的严重副作用死亡。

另一个临床研究是靶向HER2的二代CAR-T疗法,由Baylor进行,入组19名复发性转移性肉瘤患者。该项研究中剂量使用更为谨慎,为104~108个,最高剂量人比NCI的案例低3个数量级。尽管没有副作用,但该研究也没能显示治疗效果。

首个靶向不同抗原(mesothelin,间皮素)的二代CAR-T来自宾大,用于治疗2例患者: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转移性胰腺癌。尽管没有显示毒性,但只在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显示了暂时性的抗肿瘤效果。至今为止,其他经报道的实体瘤CAR-T疗法都是CD19 CAR-T成功前的第一代CAR-T疗法,他们几乎无效或者只有微弱的疗效。

自身抗原的尴尬

HER2 CAR-T疗法是一个生动的教训,提示我们T细胞的效价可以有多强,和单抗药物显示完全不同的安全风险。由于肿瘤细胞来自正常细胞,很难找到只在肿瘤细胞表达而在正常细胞完全不表达的靶点。正如已经尝试过的MART-1、gp100、CEA等一度认为是肿瘤特异性的,最后发现在正常组织也会有表达。

容易摘的果实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的生存期只有15个月,三分之一的肿瘤细胞表达突变的肿瘤特异性抗原,这样靶向EGFRvIII的CAR-T疗法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EGFRvIII是一种肿瘤特异性的突变蛋白,正常细胞不可能表达,但不能完全避免EGFR与EGFRvIII的交叉活性反应。提高安全性的主要任务就是筛选对EGFRvIII高活性、对EGFR低亲和力的scFv。

宾大的Carl H June研究组开发了基于4-1BB共刺激信号、靶向EGFRvIII的CAR-T疗法,用于治疗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NCI的Steven Rosenberg研究组开发了基于4-1BB和CD28共刺激限号、靶向EGFRvIII的CAR-T疗法,用于治疗晚期神经胶质瘤;杜克大学也开发了靶向EGFRvIII的CAR-T疗法,用于治疗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具体见上表。

▲TCR-T疗法、CAR-T疗法临床研究一览

IL13Rα2是一种肿瘤特异性的靶标,针对这个靶点的CAR-T疗法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city of hope)的Michael Jensen研究组做了大量靶向IL13Rα2的研究工作。该研究组没有利用scFv,而是利用重组IL13(Zetakine)来靶向IL13Rα2。2015年,该研究组报道了临床研究结果:他们招募了13例GBM患者入组,不幸的是,DNA质粒电转、筛选、扩充培养耗费了3-4个月的时间,最终只有3位患者来得及接受CAR-T治疗。由于采取了肿瘤切除术,不确定治疗的效果,3位患者也在治疗一年内先后死亡。

再次探究自身抗原

理论上一些肿瘤靶标蛋白的表达会大幅上调,与正常组织存在很大差别,可以作为CAR-T的治疗靶点。一些靶向mesothelin、cMet、MUC1、GD2、EphA2、EGFR、CD171和CD133的CAR-T疗法正处在一期临床评价安全性的研究中。另外还有一些针对非肿瘤特异性表达、但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存在的靶点如FAP、VEGFR2的CAR-T疗法也在研究过程中。

“金发姑娘原则”

免疫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平衡态,针对癌症进行免疫治疗一样要谨慎的平衡安全性与有效性。对于TCR-T疗法,只有靶标达到一定浓度,才能激活TCR下游信号。而CAR则不然。这是由于两者的作用方式不同,TCR:MHC-Peptide的相互作用一般在μmol级别,而scFv与表位的相互作用一般在nmol级别。如前文所述,NCI进行的MART-1 TCR-T疗法中,高亲和力的DMF5 TCR治疗响应率为30%,但毒性更强;低亲和力的DMF4 TCR治疗响应率为13%,但没有表现出毒性。

scFv与表位的亲和力也会因案例而异,但一般比TCR与MHC-peptide的亲和力高3个数量级。如宾大靶向EGFRvIII的scfv亲和力为101nM,而NCI靶向EGFRvIII的scFv亲和力为0.58nM。2015年,宾大的Yangbing Zhao教授和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Laurence Cooper教授(2015年任Ziopharm的CEO)在Cancer Research同一期发表了文章,研究内容都是引入突变到anti-HER2 scFv进行亲和力改造,进而在体外和小鼠体内研究改造对CAR-T造成的影响。有趣的是,两者都发现了亲和力的“sweet spot”,改造后只识别肿瘤细胞的高表达抗原,而不识别正常细胞的低表达抗原。这项研究成果被Baylor的临床研究证实:改造后的靶向不同表位的HER2 CAR-T在19例患者治疗中没有发现毒性。

▲Yangbing Zhao教授

CAR-T 疗法的毒性控制

RNA CAR

首个HER2 CAR-T疗法造成的死亡是的研究人员更为谨慎,一种控制安全性的策略是控制CAR-T细胞的暴露时间。宾大的Carl H June研究组开发了一种靶向间皮素的CAR RNA疗法,将RNA通过电转化导入T细胞,这样CAR 蛋白只会表达7天左右的时间。但这种方法过于复杂,而且通常需要连续几次的注射才有可能看到治疗效果。

给药途径

另一种减轻毒性的方法是肿瘤组织内注射,但这种方法只适合尚未发生转移、只分布在特定部位的肿瘤。这种方法比较适合GBM这种脑瘤,这样T细胞就不太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全身,避免发生更多副作用。2016年12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质发表了Michael Jessen研究组的成果,1位50岁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局部注射IL13Rα2 CAR-T的治疗后,取得良好进展。

▲IL13Rα2 CAR-T治疗后局部肿瘤的控制

降低剂量

Baylor试图通过降低剂量来解决毒性问题,鉴于NCI 的HER2 CART高剂量(1011个)导致患者死亡,Baylor 在NCT02442297种的剂量降低至107~108个,另一项治疗HER2阳性的恶性肿瘤试验(Bucket trial)剂量最低至104个。Baylor认为通过筛选病毒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会更有利于安全性,不过这种方法耗时更长更繁琐,关于细胞的筛选对安全性的影响也没有定论。

细胞自杀系统

另一种限制毒性的机制是scFv的免疫原性,导致其清除。NCI的鼠源gp-100 TCR显示确实产生了人抗鼠抗体(HAMA)。但这个机制不能解释CD19 CAR-T疗法中CAR-T细胞的衰减,因为该疗法在清除血液里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清除正常的B细胞。血液里所有B细胞都被清除,也就无法产生抗体,自然无法清除CAR-T细胞。然而在实体瘤的CAR-T疗法研究中,免疫原性又称为一个治疗障碍,CAR-T疗法已经有许多人源化以减少免疫原性的尝试。这些矛盾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科学家更多尝试利用非免疫原性的方法来控制CAR-T细胞的活性,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大量激素,但有时候激素不足以控制细胞因子风暴。许多研究团队进而开发了CAR-T的开关系统。如MSKCC开发的一种CAR-T疗法开关,在CAR-T细胞同时包含一种Caspase9蛋白,这种蛋白只有在二聚体情况下才有活性,而二聚体的形成是某种特定的小分子药物介导的。使用这种药物后,Caspase 9蛋白会二聚化,活化后的Caspase 9蛋白会介导CAR-T下包的凋亡。从而达到作为CAR-T疗法开关的目的,这种开关设计还有很多,后文CAR-T企业介绍中会涉及到多种不同的CAR-T开关。

T细胞疗法的未来方向

免疫检点抑制剂、T细胞疗法是肿瘤免疫疗法的两大突破性进展。T细胞疗法中,刺激性信号4-1BB、CD28、OX-40、CD27、ICOS等已经被正和岛CAR-T疗法中,增强T细胞活性,延长存活周期。另一方面,针对抑制性信号的免疫检点抑制剂抗体如PD-1/PD-L1抗体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CAR-T、TCR-T疗法在某些患者没能产生治疗响应,其区别也仅仅是T细胞对肿瘤细胞不响应,不能产生IFN-γ等细胞因子。由此猜想可能是抑制性信号发挥了抑制T细胞响应的作用。2016年9月,Carl H June研究组发表了PD-1抗体与CAR-T联用的研究,PD-1抗体可以增强CAR-T疗法的疗效。

100种实体瘤本质上就是100种不同的疾病,这些差异性给T细胞疗法带来许多挑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以探索发病机制,如胰腺癌的屏障来自于基底组织,GBM则分泌TGF和T细胞抑制因子。幸运的是,资本的涌入极大促进了T细胞疗法的发展,传统化疗、放疗及新兴的免疫检点抑制剂,联用的协同效应给癌症治疗带来更多选择。未来的方向还不得而知,但免疫治疗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T 细胞疗法研发企业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癌症研究院(NCI)、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西雅图儿童医院等是最早开展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机构。2013年,Fred Hutchinson、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西雅图儿童医院的科学家联手成立了Juno。宾大则携手诺华开发CAR-T疗法。Kite则与NCI合作,从而形成了三巨头鼎立的局面。除此外,还有Bluebird、Celletis、Bellicum等多家企业布局CAR-T疗法。

附表 CAR-T、TCR-T疗法研发企业

除了CAR-T、TCR-T细胞疗法的研发企业外,大药企也对这个新兴领域虎视眈眈。前有诺华与宾大合作,后有安进成立自己的CAR-T疗法研发企业Atara,其他大企业则通过合作形式纷纷布局CAR-T/TCR-T疗法领域。

1

Juno

Juno在CAR-T细胞疗法领域与诺华、Kite处在第一梯队,并积极开展多项研发合作,保持技术领先及策略的灵活选择空间。Juno与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研究中心(MSKCC,JACR015)、Fred Hutchison癌症研究中心(FHCRC,JACR014)、西雅图癌症研究所(SCRI,JACR017)积极开展合作,并在近两年先后收购了Stage Cell、AbVitro、Redox Therapies三家生物科技公司,最近则与张峰创办的Editas签订合作协议,Juno一系列密集布局旨在加强CAR-T领域的布局。中国市场方面,Juno与药明康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中国推进其细胞疗法项目的开发。

2016年7月6日,JCAR015在针对成人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导致2例患者脑水肿死亡而被叫停,Juno在7月8日前递交修订材料,7月12日,FDA审核后排出JCAR015产品本身问题,许可JACR015继续临床试验。FDA快速反应的积极态度,将该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11月23日,Juno再次宣布暂停JACR015的临床研究,股价应声下滑30%。

产品布局方面,第一梯队为靶向CD19的CAR-T疗法:JACR015、JACR017、JACR014。JACR015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开发,采用CD28作为共刺激因子,采用细胞为CD3+ PBMC,适应症为ALL、NHL;JACR017在西雅图癌症研究所开发,采用4-1BB作为共刺激因子,采用细胞为固定比例的CD8+ T细胞/CD4+ T细胞;适应症为儿科ALL、NHL;JACR014在Fred Hutchison癌症研究中心开发,采用细胞为固定比例的CD8+ T细胞/CD4+ T细胞。

除此外,Juno积极开发升级版的CAR-T疗法:双特异性的CAR-T疗法。第二个特异性受体可以是激活型信号也可以是抑制性信号。以抑制性信号iCAR为例,设计为特异性识别健康组织中存在的靶标蛋白,如下图中的antigen B,癌症组织中,CAR识别antigen A杀伤癌细胞,正常组织中,antigen B结合iCAR,启动抑制信号,T细胞不会杀伤带有靶标antigen A的正常细胞。这样就提高了CAR-T疗法的特异性和安全性。

CD19之外,Juno也在积极开发其他靶点的CAR-T疗法,如CD22、WT1等靶点,以开发针对不同适应症的产品。CAR-T疗法之外,Juno同时开发TCR-T疗法。

Juno pipeline

2

诺华

诺华的CAR-T技术源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前文已有具体阐述。2016年8月31日,诺华宣布解散细胞和与基因治疗部门,并入肿瘤研究部门。诺华宣诚CAR-T疗法的开发不收影响,但业界更倾向于相信诺华对CAR-T多少存在一些顾虑。诺华进展最快的CAR-T疗法为CTL019,属于第二代CAR-T疗法,胞内信号区共刺激信号为CD-3zeta和CD137。在2016年ASH会议上,诺华公布了CTL019二期临床数据,针对儿童和年轻人难治性复发性B-ALL的完全缓解率达到82%。副作用仍然严重,48%的患者出现了3级-4级的CRS,但没有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15%的患者出现了3级神经毒性。

3

Kite

Kite Pharma的研发进度原本稍落后于Juno和诺华。2016年12月4日,Kite宣布其领先产品KTE-C19已经启动BLA滚动申报,适应症为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性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从而后来居上。

根据2016年9月26日公布的KTE-C19的二期临床研究中期数据(ZUMA-1),疗效达到预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1位患者)总体反应率ORR达到76%,完全缓解率CRR达到47%;转移滤泡性淋巴瘤(TFL,11名患者)总体反应率ORR达到91%,完全缓解率达到73%。Kite希望能在2017年上市该产品,尽管CMO仍保持谨慎态度,主要是KTE-C19仍存在一些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此外,KTE-C19的疗效持续时间也是一个问题,3个月后总响应率和完全缓解率都出现明显下降,但是否如一期临床研究一样,3个月后的有效率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尚不得而知。

Kite与Cell Design Labs合作,引入小分子开关到新一代CAR-T疗法中。

4

Adaptimmune

Adaptimmune的前身是Avidex,其技术源自牛津大学。2006年,Avidex被Medigene收购,2008年,Adaptimmune分拆出来成为独立公司,并与宾大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014年于葛兰素史克达成合作协议,随后完成1.04亿美元的A轮融资。2015年5月,Adaptimmune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1.76亿美元。

Adaptimmune通过改造TCR的CDR域,提高TCR与靶点蛋白的亲和力。技术实现途径包括:确认特异性的靶标,首先确认癌细胞呈递的多肽,然后筛选掉正常组织中呈递的多肽,验证该多肽在癌细胞表面呈递;确认靶标后,建立IP保护的TCR噬菌体展示库,通过IP保护的二硫键方法改造后的TCR更加稳定并可溶,从中筛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TCR;筛选的TCR通过IP保护的临床前安全性测试技术验证,保证最小的off-target效应、Cross-activity(正常组织活性)。

从病人体内分离CD4、CD8细胞后,进行上述基因的改造。改造后的T细胞通过DynaBeads? CD3/CD28 beads技术进行扩增,最后冻存备用。

基于上述技术平台,Adaptimmune开发了靶向NY-ESO、MAGE-A10等的TCR-T细胞疗法,并在2014年6就NY-ESOTCR-T项目与GSK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协议总金额达3.5亿美元。

5

Atara Biotherapeutics

Atara由安进与风投公司凯鹏华盈于2012年联合创立,公司名字来自一位癌症患者。

Atara的技术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癌症研究中心,通过分裂健康志愿者的T细胞,进行扩增后用相应抗原处理活化T细胞,保存备用。使用的患者需要进行HLA匹配。

目前EBV-CTL、CMV-CTL处于二期临床研究阶段,WT1-CTL处于一期临床研究阶段。2015年2月,FDA授予EBV-CTL治疗利妥昔单抗难治性的EBV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EBV-PTLD)的突破疗法认定。

6

Bellicum Pharmaceuticals

Bellicum的一项核心技术CID是给细胞疗法加入了一个“开关”,通过小分子rimiducid来控制信号通路的开关。该技术可以作为安全开关,rimiducid诱导细胞凋亡(当细胞疗法出现毒性时使用);也可以作为活化开关,rimiducid诱导细胞更多的增殖(当细胞疗法作用不够强时使用)。细胞疗法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个体差异大,剂量不好控制,有时候出现严重副作用,有时候又不够强起不到治疗效果,CID使得细胞疗法的应用更加灵活可控并且安全。

CID技术的实现途径:信号域使用特定的蛋白分子启动相应的信号转到途径。

  • 安全开关:Caspase-9开关,Caspase-9是细胞凋亡的起始酶,通过活化Caspase-3等一系列信号转到,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 活化开关:MyD88/CD40开关,MyD88是一种应激反应信号蛋白,如在细胞因子、病毒侵袭时促使细胞通过活化or增殖应对刺激;CD40则是一种共刺激信号蛋白。MyD88、CD40的作用主要在树突细胞中研究较多,Bellicum则创新性应用到T细胞中。

CID技术可以应用到不同的细胞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CAR-T疗法、TCR-T疗法。Bellicum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TCR疗法技术CaspaCIDe和CAR-T疗法CIDeCAR、GoCAR-T。

Bellicum pipeline

CaspaCIDe

2016年8月4日,欧盟委员会授予BPX-501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激活剂rimiducid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疗以孤儿药资格认定,今年早些时候,BPX-501和rimiducid以联合治疗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授予孤儿药地位。

CIDeCAR

GoCAR-T

7

Bluebird Bio

蓝色小鸟是一家专注开发基因治疗药物的生物制药企业,2013年Bluebird与新基签订协议,合作开发CAR-T疗法。两家公司后来收紧合作范围,重点开发靶向BCMA的CAR-T疗法bb2121,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处于一期临床研究阶段。新基的核心产品正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2015年销售额58亿美元,BCMA则是多发性骨髓瘤最为热门的新靶点。新基将热门技术CAR-T与BCMA结合,布局也是颇为考究。

8

CytomX Therapeutics

CytomX是一家抗体药物研发企业,其核心技术是Probody,通过融合一段多肽屏蔽抗体活性,linker则在肿瘤组织特异性的酶作用下断裂,释放有活性的抗体,提高抗体正常组织中靶产生的毒性。CytomX将该技术应用到CAR-NK技术中,建立了ProCAR-NK技术,相对于传统CAR-NK提高了病变组织特异性。

9

Eureka Therapeutics

Eureka成立于2006年,是由华人科学家刘诚等创办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湾区,目前在北京设有分公司优瑞科。

▲刘诚博士

Eukera的核心技术是开发针对细胞内靶点多肽(实际上是抗原处理后被MHC呈递到细胞表面的多肽)的抗体,即功能上类似于TCR的抗体。刘诚等还将该技术写进了springerlink 2015年出版的《Peptide Antibody》一书中,作为该书的第十七章:Generation of TCR-Like Antibodies Using Phage Display。Eukera与Juno等合作将该技术应用到CAR-T上,从而可以得到针对这些胞内靶标的CAR-T疗法。

10

Formula Pharmaceuticals

Formula原来是一家研发癌症疫苗的企业,2014年转变方向到CAR-NK疗法研究,使用的是嵌合抗原受体的C.I.K细胞,即CIK-CAR技术。从捐献者获得C.I.K细胞,使用非病毒法基因改造。

11

iCell Gene Therapeutics

iCell Gene开发常规的CAR-T疗法,此处不多做介绍,进展最快的项目为靶向CD4的ICG122,FDA已经授予治疗PTCL的孤儿药资格。

12

Intrexon、Ziopharm

这两家公司的技术都来自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该CAR-T疗法采用了非病毒转染系统“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简称SB)技术。

应用睡美人技术的CAR-T疗法在临床上表现除了更好的效果,PFS的OS成本增加。

ZioPharm Pipeline

13

Lion Biotechnologies

Lion与NCI合作开发了TIL疗法技术平台,TIL来自于肿瘤组织分离的细胞,更适宜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有其差异化优势。

Lion 围绕TIL疗法进行了升级:对TIL进行目的基因的改造,以求提高杀伤活性并寻求专利保护。Lion的lead产品LN-144处在二期临床研究阶段,适应症为黑色素瘤,Lion同时将TIL疗法与PD-1抗体等展开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生产方面,Lion积极推进TIL疗法的商业化生产,并在2015年与药明康德达成协议,后者为Lion提供扩大的TIL产能。

14

Mustang Bio

Mustang Bio 成立于2015年,其细胞疗法与city of hope癌症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主持者为来自COH(city of hope)、针对CAR-T疗法做出开创性贡献的Stephen Forman 和Christine Brown博士。

▲左:Stephen Forman博士 右:Christine Brown博士

Mustang Bio旗下有两款CAR-T疗法已经进入一期临床研究,靶向IL13Rα2的MB101(适应症为难治性恶性胶质瘤)和靶向CD123的MB102(适应症为复发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

GBM同类产品竞争格局:

CD123靶点产品竞争格局:

15

NantKwest

2015年7月27日,NantKwest上市,首日涨幅超过40%,市值一度达到30亿美元,仅次于Juno,这个当时只有11名员工的细胞疗法研发企业进入人们视野,其创始人为华裔医生黄馨祥(黄馨祥收购ConKwest后改名)。正如企业新的名字暗示的那样,NantKwest的主要技术为CAR-NK疗法。

NantKwest的NK细胞经过改造不表达杀上抑制受体(KIR),可以避免肿瘤细胞等的免疫逃逸。基于独特的工程化NK细胞,NantKwest开发了抗体介导的高亲和力HaNK技术平台和靶向CAR-NK疗法taNK技术平台。

HaNK技术平台:抗体药物的靶向性来源于Fab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结合后通过ADCC、CDC等机制杀伤靶细胞。ADCC是许多传统抗体药物的重要作用机制,ADCC的一个重要途径为NK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受体CD16来介导。但一般情况下,人NK细胞的高亲和力CD16只占20%左右,多数NK细胞的CD16是低亲和力的,导致抗体药物的ADCC活性较弱。NantKwset对aNK细胞进行进一步改造,表达高亲和力的CD16。这样HaNK细胞疗法与抗体药物联用时,大大提高抗体药物的活性。

taNK:taNK即为基于工程化NK细胞的CAR-NK疗法,通过CAR达到靶向性NK细胞疗法的目的。NantKwest进展最快的taNK项目为靶向HER2的CAR-NK,另有多个taNK项目处于不同研发阶段。

16

Poseida Therapeutics

Poseida从Transposagen拆分出来,后者与强生关于CAR-T疗法的合作也转移到Poseida。Poseida专注癌症、罕见病的基因疗法与CAR-T疗法的开发。Poseida拥有多项相关技术:piggyBacTM DNA Modification System, XTNTM TALEN和 NextGENTM CRISPR site-specific nucleases, 以及Footprint-FreeTM Gene Editing (FFGE)。

2015年12月,Poseida完成了A轮融资,目前商务产品进入临床研究。

17

Precision BioSciences

Precision Biosciences是一家专注基因编辑技术的公司,拥有基于归槽内切酶的ARCUS基因编辑技术平台。2015年5月完成2560万美元A轮融资,2016年3月Baxalta与Precision达成协议,合作开发肿瘤免疫疗法CAR-T疗法。

Precision寻求开发基于异体T细胞的CAR-T off-the-shelf疗法,便于更方便的生产和使用。

18

Sorrento Therapeutics

Sorrento也是由黄馨祥创立的生物制药公司。Sorrento布局领域广泛:生物类似药、肿瘤免疫抗体、细胞疗法、ADC等,其中生物类似药主要与张江生物合作,细胞疗法方面在2016年6月与三生药业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三生药业以1000万美元取得51%股权。CAR-NK细胞疗法则与NantKwest合作开发。

19

TNK Therapeutics

Sorrento子公司,专注细胞疗法。

20

Triumvira Immunologics

Triumvira的技术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Jonathan Bramson博士的实验室,一种基于TAC技术平台的CAR-T疗法。

▲Jonathan Bramson博士

TAC的设计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胞外的抗原结合域(抗体片段或者DARPin等)、第二部分为胞外的anti-CD3 scFv、第三部分为跨膜的CD4 domain连接蛋白激酶LCK。总体设计更类似于TCR,受体改造的结果是对T细胞的激活保持在正常的范围。

基于TAC的CAR-T的生产与常规CAR-T类似。

TAC的优势:TAC受体的设计保留的TCR complex的功能,T细胞的激活与正常T细胞的激活是类似的,相当于加了一个阻尼,避免过度激活。

目前Triumvira 靶向CD19、BCMA的项目已经准备申报IND,另有多个项目处于前期研究阶段。

21

Unum Therapeutics

Unum开发了ACTR细胞疗法,该技术独具特色:靶向抗体药物而非抗原,需要与抗体药物联用。这有点类似于NantKwest的HaNK细胞疗法。2015年6月Unum完成6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2

Vor Biopharma

Vor Biopharma成立于2016年5月,由PureTech发起创立,核心技术CAR-T疗法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Siddhartha Mukherjee的实验室,Siddhartha Mukherjee是著名科普书籍《众病之王:癌症传》的作者。

▲Siddhartha Mukherjee博士

23

Autolus

Autolus是从伦敦大学学院剥离出来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开发新一代CAR-T疗法,2016年3月完成4000万欧元的B轮融资。Autolus的CEO Christian Itin博士从事肿瘤免疫研究多年,任职Micromet CEO期间主持开发了双特异性抗体Blincyto(CD19*CD3),如今开发CAR-T疗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Autolus旨在开发新一代CAR-T疗法,解决目前CAR-T疗法安全性问题以及更多肿瘤适应症的问题。

24

The Cell & Gene Therapy Catapult

专注开发细胞疗法,是一家非营利机构,旨在成为联系工业界与学术界的转化桥梁。

25

Cell Medica

Cell Medica的lead项目均为上一代细胞疗法(T-CelleratorTM),CAR-T、TCR-T疗法尚处在早期阶段。

26

Leucid Bio

Leucid Bio是从英国国王学院剥离出来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CAR-T疗法已经启动一期临床研究(NCT01818323),但目前仍未筹集到资金,仍处在和投资者谈判的过程中。

27

Oxford BioMedica

Oxford Biomedica拥有专利保护的LentiVector基因改造技术平台,基于此开发了多种基因疗法产品。Oxford Biomedica自己并不开发CAR-T疗法,但在2013年,诺华以1400万美元的代价换取Oxford Biomedica为其CTL019项目生产表达CTL019的LentiVector质粒。

28

Cellectis

Cellectis位于法国巴黎,成立于1999年,名副其实的老牌生物科技公司。Cellectis利用TALEN技术进行基因改造,采用异体T细胞的CAR-T疗法,先后与辉瑞、施维雅达成合作开发协议。2015年,启动UCART19项目的一期临床研究。在研项目还有靶向CD123、CD38、CD22的CAR-T疗法。

2015年11月,Cellectis完成UCART19项目的三批GMP生产,股票应声大涨20%。由于Cellectis采用异体T细胞,其CAR-T疗法更容易标准化和灵活应用给更广泛的患者人群。因此,顺利实现GMP生产意味着其产品离上市又近一步。

29

Celyad

Celyad是一家比利时的制药企业,成立于2007年,2015年收购Oncyte获得NKR-2T细胞疗法,6月19日登陆纳斯达克。NKR-2 T细胞疗法能够识别多种肿瘤抗原,并使T细胞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受体NKG2D。当NKG2D与肿瘤表面配体结合时,就能杀死肿瘤细胞。Cylyad同时开发基于NKR-2T的自体/异体疗法,自体疗法已经进入一期临床研究阶段。

30

MolMed

2015年4月,MolMed从San Raffaele Hospital收购靶向CD44V6的CAR-T疗法,CD44V6在血液癌症和一些实体瘤中均有表达,60%的AML和90%的MM表达CD44V6。

31

Theravectys

THERAVECTYS是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衍生的一家私营、全面整合型发现与临床开发生物技术公司。公司发挥其在慢病毒载体领域超过15年的基础研究的优势,已获得巴斯德研究所知识产权的全球独家授权。THERAVECTYS在其慢病毒载体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抗击癌症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和免疫治疗药物,包括一种专利的区分性CAR T细胞技术平台。

32

BioNTech

BioNtech位于德国美因茨,专注MRNA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深耕肿瘤免疫领域。

33

Immatics

Immatics是一家癌症疫苗研发企业,Pipeliner如下

34

Medigene

Medigene是一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成立于1994年。近年来开始开发T细胞疗法,相关Pipeliner如下

35

Bioalta

Bioatla是一家位于圣地亚哥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了条件活化生物大分子(Conditonally Active Biologics)技术平台。这种技术得到的大分子如抗体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肿瘤微环境的条件)才会活化,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2015年4月,未名集团投资Bioatla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2017年1月6日,Bioatla宣布与未名集团投资的另一家公司F1 Oncology合作开发基于CAB的CAR-T疗法,并计划在2017年启动首个实体瘤CAR-T临床试验。

此外还有TILT Biotherapeutics、Vira therapeutics等布局CAR-T、TCR-T疗法的企业,因公开信息有限,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小编总结

免疫检点抑制剂、CAR-T疗法的兴起标志着医学已经发展到非常深入的地步,从化疗的“干预”回归到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平衡”,不得不慨叹免疫系统的复杂。多数疾病最终都归因于免疫系统的失衡,如何调节失衡的免疫系统以对抗疾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手段。“金发姑娘原则”也好、阴阳调和理论也罢,本质上都是对免疫系统调节的一种哲学阐释,利用自身免疫系统以对抗疾病,将是一条没有终点但充满前景的发展之路。

目前CAR-T疗法动辄数十万美元的价格不是普通患者能够承受的,工业界仍需在标准化、控制成本等方面持续努力。中国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有博生吉、西比曼等立足国内开发CAR-T疗法的公司,一方面有药明康德在全球CAR-T疗法中提供生产外包服务。中国市场的高度价格敏感性将促使企业不断谋求降低CAR-T疗法成本,最大限度提高药物可及性。

参考资料

  • Engineered T cells 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s of cancer immunotherapy(2016);

  • CAR therapy= the CD19 paradigm(2016);

  • CAR T-cell immunotherapy:The path from the by-road to the frreway(2016);

  • CAR-modified T-cell therapy for cancer:an updated review(2016);

  • Driving gene-engineered T cell immunotherapy of cancer(2016);

  • PD-1 Blockade Modulates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Modified T Cells and Induces Tumor Regression: Refueling the CAR。

欢迎加入小编团队成为小编一员

请加 小编微信号:wuwenjun7237

如有技术解读、行业洞见愿意分享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wuwj06@163.com

版 权 声 明

版权为生物制药小编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生物制药小编”。

坚持原创、坚持专业

欢迎关注生物制药小编

投稿信箱:wuwj06@163.com

小编团队现有11位成员:

Armstrong、医药局外人、Fairy、Jone、

东胜西牛、Alpharesearcher、Tangw007、

MT、Chelsea、百草、Irene

欢迎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加入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生物制药小编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