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路边电线杆上的一张纸条“男人俱乐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A)

1995年,我刚20出头,已经参加工作。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边电线杆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男人俱乐部”,只留了一个电话号码。心里顿时涌起一股莫名的诱惑,四下张望无人,便赶紧记下这串数字。

几天后,仍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男人俱乐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难道他和我一样,都喜欢男人?在这个闭塞的内陆小城镇上,到哪里才能找到我的同类?终于,我拨通了电话,跟一个陌生男人攀谈起来。

那天夜里,我来到他家,是一栋5层旧楼里的普通两居室,他一人独居。

长发瘦削,社会气息浓厚,看起来很有一副混混模样,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他说,自己去过广州和深圳打工,介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情况,以及在那里的同志们怎么社交和生活。这一切对于我这个从未离开过家乡的青年来说,都太富有趣味,叫人无限憧憬。当他得知我喜欢听像《霍元甲》这类的粤语歌,还专门编了一本小册子教我练习广东话,他待我很好。

我们缠绵、洗澡。我是处男,他的性经验却很丰富。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性安全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是艾滋病,不晓得做爱还要戴套。

80后:贴吧里的一串数字(身高、体重、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B)

2009年,我刚踏入社会。

当时QQ和贴吧都挺流行的,大家会去里面找朋友。人和人之间也非常直接,一串有关身高、体重、型号的数字就是通用的自我介绍方式。

我和他是在网上私聊认识的。我们都在同一个城市,平时会聊一聊对方的喜好、工作和心情。

两三天后,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那晚我们从外面吃完饭到他家,一室一厅的电梯小区房,床单、枕头、被子都是白色的,感觉他是一个极其爱干净的人。我记得他熬了银耳汤,很甜很腻的那种,他很喜欢喝。

和他见面的时候其实挺不自在的,不知道怎么才能表现得更自然一点,比平时拘谨许多。从他的谈吐中,我觉察出他是一个挺“势力”的人,经常跟我提起自己是单位里的小领导,喜欢责骂那些犯错的同事。而且还告诉,他的前男友习惯帮他充话费。

那晚我们虽然睡在同一张床上,但是什么也没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C)

2009年,我离开部队,刚工作满1年。

当时大家都会去贴吧里面认识朋友。我就放了自己的照片,择偶标准,以及自我介绍。后来有4、5个人通过QQ联系上我,其中有一个让我挺心动的。

在网上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谈及各自的家庭、工作、性格等,发现双方都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更加加深了我对他的好感。

一个多月后,他因公出差跟同事一起来到了我的城市,我以朋友的身份接待了他们。大家表现自然,拍照、吃饭、聊天,都与普通朋友无异。晚上我和他住同一个房间,那是我的第一次,他是我的初恋。

虽然做0感觉很痛,但他很爽的样子让我心里感到很满足,忍着疼就好了。

爱一个人好想把什么东西都给他。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真是九曲回肠,令人大跌眼镜。他竟然跟我坦白,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子。现实太过残酷,往往最容易伤害心生向往的人。他不可能来我的城市,我也不可能前往他的住所。

我以为我找到了爱情,其实只是约了一个炮而已。

和他分开后的日子,漫长难熬,整日愁眉不展。心中纵有千般万般不舍、不甘,依然无济于事。只能告诉自己,再不相信爱情。

那样的痛,一辈子也许只能体验一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D)

2011年,毕业后刚到上海,人生地不熟。

我很早就认识了一个上海的美人儿,当时在大学里通过微博知道了他,给他留言互粉。来到上海后,我终于如愿和他见面。

我们相约在繁华的南京东路。他比照片看起来要小只,本以为是小可爱,没想到真人还挺爷们。他带我去了一家他特别喜欢的馄饨店,但对于碱味很重的上海大混沌,我好像并不太感冒。

我们聊工作,谈感情。虽然我是单身,但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激动,我故意说最近在追别人,以免让他觉察到我对他的感觉,毕竟,我有自己的小傲娇。他那时已有男友。

后来去了他家里,继续聊天,然后亲吻。我突然问:“你能做0吗?”他摇了摇头。我们“撞号”了,都把对方当成了“0”。

虽然很喜欢他,但我觉得他的男朋友应该是一个有钱人,而不该是那时什么都没有的我。

90后:遇到社交软件上的“照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E)

2012年,我在法国留学,趁大学寒假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游玩。

在出国之前,我从未深思过自己的性取向,但也从来没有一个女生漂亮得足以让我心动。远离亲朋好友,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我开始发觉,我应该是喜欢男人的。

我在一个同志社交软件上看到了他的照片,亚裔、年纪比我小、在艺校读书,我很快就确定了和他见面的时间地点。凡事我都很讲究效率、收益,如果第一眼就没感觉,哪怕是聊了再久,所有的前期投入也只能是浪费时间罢了。因为是头一次面基,所以不太敢找大叔,担心上当受骗。可人算不如天算,还是遇到了“照骗”。

我们相约在青年旅社的客厅聊天,透过阳台能够看到远处坐落的圣母百花大教堂。见到他的那刻,心里一下子就沉了下来。真人和照片的差距太大了,但出于礼节,我并没有当场戳穿他。

在他面前,我是一个从未踏足过圈子的新人。他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我:社交软件上的照片不可全信,总要有些警惕;在欧洲,有些当地人可能会包养亚洲人;佛罗伦萨是一个旅游城市,当地人并不多,所以会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见面约炮。

这次面基虽然失望,但它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网友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在读大二的我,发现了校园里的同性恋交友QQ群。

在那个群里,我认识了同校的他。夜晚,我们在湖边的小树林里散步,草丛中的山羊、鸳鸯、黑天鹅都已安眠。和他见面只是想要认识一个同性恋朋友,没有其他目的。

我跟他说:“我觉得gay好奇怪哦,做什么总是偷偷摸摸的,聊天也非常谨慎,不敢过多透露私人信息,和直人的交往很不一样。而且,他们看你的眼神中总有一丝防备、试探,还有一点点期许。”

他告诉我,不要让同校的学生知道你是gay,不要跟别人随便上床,还有,一定要戴安全套。

我们俩都不是彼此的菜,但是这一次约会让我了解了很多。

就我个人而言,线上的交友方式很难持续下去,可能突然有一天大家就不再聊天了,并且还要“找”一些事情去做,保持双方的互动。线下的方式更实在、直接,大家自然而然地可能就会一起出去玩,增进彼此的了解。

从东单公园到三里屯,不仅仅是坐标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二十年来,同志交友的方式发生了巨变。线上交友从最开始的论坛、贴吧、聊天室、QQ群,到如今的微博、微信、同志社交软件。线下社交从浴室、公园、公厕等时过境迁的同志据点转向了酒吧、咖啡厅、三里屯等时尚街区。

刚开始大家会主动介绍详细的个人情况、择偶标准,跟感兴趣的人网上聊过之后再确定是否要见面,但是这个相对繁琐的过程渐渐被一连串有关身高、体重、型号的数字,以及个人照片迅速简化。在这个日益忙碌的快节奏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奢望不起需要耗时耗力的精神恋爱阶段,转而倾向于高效率的看照面基这样一种更为直观的交友模式。

线上的活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线下社交。北京的东单公园曾经是著名的同志据点,但如今已经看不到曾经三五聚集、人头攒动的繁盛景象,年轻人更加偏好于移动端的社交软件。而这对于年纪较长的一代,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饭后茶余前往以前的据点走走逛逛,亦或是发觉自己在小鲜肉云集的社交软件上已不再有市场。

从社交方式的变化中看到性意识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话题是敏感的,也极容易引起别人的批判。但是,有一个积极的现象却让我们不得不重视——性安全教育。笔者在采访一位70后时得知,当年他二十几岁竟然从未了解过任何有关性的知识,未听过艾滋病,也不知晓何为高危性行为。

许多组织包括淡蓝网、Blued交友软件都在努力推动性安全教育的进展,向广大同性恋者普及防艾知识。

令人欣慰的是,有一位90后告诉笔者,戴套是他的底线。这不代表对于另一半的不信任,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要对双方负责。

与其避而不谈让人胡思乱想,倒不如摊开来放到明面上,告诉大家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时刻都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不只是同志,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文|达达

编|黑色洋葱

图|互联网

本文为淡蓝网(Blued)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有侵犯您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