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话大白

星话大白

网易号

关注
1.2万粉丝
0关注
482被推荐
IP属地:福建

知名财经博主

3枚勋章

每天进行有逻辑的理性分析。

  • 英伟达暴涨,市值接近3万亿美元,美股高度集中化,AI泡沫炒作

    13小时前
    图片
    10:04

  • 英伟达的股价在上周四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这两天仍然继续狂飙突进。5月28日,英伟达股价继续大涨7%,3天涨了20%,股价最高摸到1149美元,收盘总市值达到2.8万亿美元,跟苹果的2.9万亿美元,只差1000亿美元。英伟达这波大涨有两个刺激因素。5月22日美股收盘后,英伟达公布的财报高于市场预期。英伟达2025财年第一财季营收为260.44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46亿美元。第一财季净利润达到148.81亿美元,同比大增628%,环比增加21%;与此同时,英伟达还宣布拆股,将按照1:10的比例进行拆股。拆股就相当于A股的高送转,本来一股拆成10股,股数增加,股价就会变小。现在英伟达1000多美元,拆完后就会变成100多美元。其实这次英伟达股价大涨,反而拆股的刺激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市场对英伟达业绩暴增是普遍有预期了,而且当前英伟达股价也早已经兑现了这样的业绩高速增长预期。但英伟达在如此高位的情况下推出这样一个拆股方案,引爆股价暴涨,这只是引发市场投机炒作加剧,反而在放大风险。高位拆股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让大量散户涌入接盘。美股一向也有炒作拆股的风气,根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中心的分析,宣布拆股的公司的股价在12个月平均上涨25.4%。但拆股也并不一定都是推动股价上涨。2022年8月25日,特斯拉进行1股拆成3股,但自拆股以来,特斯拉累计跌约40%。当然,拆股后,大量散户狂热涌入,很难说英伟达是不是还有一波爆炒。现在英伟达的股价走势显然已经进入到一个非理性炒作的阶段,你是很难用理性思维去衡量其炒作的尽头在哪里。不过,当前英伟达的炒作,确实存在泡沫化风险。这里得先强调一下,美股AI板块的泡沫化风险,跟AI产业的发展前景是两码事。我在2020年3月,就写过文章分析预判AI时代即将到来,我还将其命名为“造梦时代”,就是可以实现“创作个人化”,包括影视动漫游戏等等。当然,现在的生成式AI,还远远达不到创作个人化的水平,仍然需要漫长迭代的过程,但AI发展的优势就是在于可以不断快速迭代来优化。而且,相比生成式AI在互联网创作的应用,我更看好AI在制造业的应用,所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预期。当然,这个仍然也只是一个远景预期,现在也仍然还达不到可以AI工业革命的质变节点。但至少目前市场已经有这个强烈预期。所以,AI产业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然而,金融市场炒作的就是预期,一旦存在这样确定的预期,市场一定会提前炒作。所以,产业有前景,跟市场存在泡沫化风险,是并不冲突的。就好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产业没有前景。恰恰是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大家对于未来属于互联网的预期十分确定,所以市场才会一窝蜂的去炒作互联网,直接把预期打满,从而把股价直接炒作一步到位。这相当于短时间内,把市场未来十几年的发展预期都提前透支。这种市场基于确定性预期的炒作,所带来的泡沫化风险是不能无视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整个互联网板块在随后10年里基本是萎靡不振,但这时候互联网产业反而在继续高速发展。一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美国开始量化宽松来无限印钞,美股开始进入长牛,这些互联网板块股价才开始新一轮上涨。但即使如此,微软也是一直到2015年股价才涨回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高点。这相当于2000年互联网炒作,是提前透支了微软未来15年的发展的预期。这是当前美股AI狂潮跟2000年互联网泡沫,比较相似的地方。而且当前美股存在一个交易高度集中化的问题。英伟达在5月28日的成交金额达到714亿美元。 排名第二的AMD成交金额达到112亿美元,这两支都是炒作AI。特斯拉成交金额是104亿美元,市值第二的苹果成交金额99亿美元,市值第一的微软成交金额是66亿美元。市场交易高度集中化,是容易催生出风险。而且,美股一向有“七姐妹”的说法。所谓美股七姐妹就是微软、苹果、谷歌、英伟达、亚马逊、Meta、特斯拉,他们是美国科技股市值最高的7支股票,占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29%。这7支股票市值加起来,相当于世界第二大股市,是日本股市市值的两倍。微软的市值与法国、沙特和英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相当。而且,美股去年的大涨,更多也只是七姐妹的大涨。去年美股七姐妹大涨71%,但标普500其他493只股票仅上涨了6%;标普500在2022年因为美联储激进加息,也一度大跌28%,现在其实大多数个股都还没有爬出坑,相比2021年的历史高点仍然跌了不少,只有七姐妹是大涨的。 这是美国历史上市值和交易集中度最高的时候。上一次市场集中度达到如此高水平是在1929年大萧条爆发前。此外,现在就连七姐妹内部也进一步分化。首先是七姐妹变成四巨头,苹果、谷歌、特斯拉今年的涨幅走势,是明显掉队。。然后又从四巨头变成英伟达一枝独秀,这个月七姐妹明显都有点涨不动,大家都在围观英伟达一路飙涨。5月23日,英伟达财报公布后暴涨9%时,美股七姐妹其他也基本都是跌的。 这种交易高度集中化,并且龙头已经带不动其他个股的时候,是比较强烈的风险信号。当然从估值来说,当前七姐妹的市盈率并没有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么夸张。美股七姐妹目前的追踪市盈率为45倍,这虽然也高于正常25倍左右的市盈率,但七姐妹作为成长股,市场是一直愿意给更高的估值。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破裂之前,日经指数的市盈率是67倍,2000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市盈率是65倍。所以,从市盈率来看,美股七姐妹估值虽然偏高,但泡沫似乎也还没那么夸张。但得强调一下,市盈率只能反应过去,不能用来预测未来。美股七姐妹当前是作为成长股,现在面临戴维斯双击的加成,所以市场愿意给更高估值,这样未来业绩上升,市盈率就可以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不高的水平。但只要未来七姐妹的业绩出现停滞甚至反转,那么就会从戴维斯双击,变成戴维斯双杀,原本好看的市盈率,也会一下子变得不好看,股价就会出现较大回落。美股七姐妹过去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对海外互联网近乎垄断的基础上,世界其他国家用户基本都会用七姐妹的产品,像欧洲都没有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所以,美股七姐妹的用户群体并不仅限于美国,他们的发展是基于海外庞大用户群体基础上。然而,当前全球有60%人口已经接入互联网,还有40%人口未联网。看好七姐妹的人,就会着眼于40%人口未联网,认为七姐妹发展潜力还很大。而不看好七姐妹的人,会着眼于60%人口已联网,认为七姐妹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会越来越大。我个人认为,当前美股七姐妹确实已经暂时告别低成本快速获取用户的阶段。虽然全球还有40%人口未联网,但这基本都是一些十分贫穷的国家,能低成本开发的国家基本都开发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太好开发的。而且,当前全球互联网,也会面临较大的地缘风险。逆全球化虽然目前还集中在产业链和贸易,但很难说未来逆全球化会不会刮到互联网领域。对于英伟达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因为中国市场一直是英伟达重要的市场之一,但过去一年拜登政府也屡屡出台禁令,限制英伟达出口高端芯片。虽然英伟达基于自身业绩需要,一直反对美国禁令,也一直想办法搞很多阉割版,来跟拜登政府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对英伟达出口的限制只会越来越强。而美国这种搞小院高墙的行为,只会加强我们独立自主研发的动力,这使得我们早晚还是会打破英伟达的垄断。当前英伟达股价暴涨,一个最核心的预期,就是基于英伟达在AI芯片上的垄断,英伟达基本占据AI芯片90%的市场,所以显示芯片排名第二的AMD市值只有英伟达的1/10。如果我们能在显示芯片领域打破英伟达的垄断,才能给英伟达带来极大的挑战。目前英伟达因为垄断,所以利润率是超高的,达到69%的利润率,基本就是卖金铲子。其实现在整个AI产业,都还在探索变现模式,大多数还很难盈利,只有英伟达这个卖铲子先把AI第一桶金赚到手。像英伟达专业用于AI的高端芯片H100,一直是各大科技公司大批量抢购的对象。H100单个售价超过3万美元。但几个科技巨头买H100都是几万张的购买。像一季度Meta发布了Llama 3 AI大模型,使用了2.4万个H100 GPU。此外,特斯拉也正在使用3.5万个H100来帮助训练自动驾驶模型。Meta在今年初还宣布要在今年底之前,购买35万个H100芯片,单单这个购买规模就超过百亿美元。不过这里也有几个问题。一个是英伟达能否实现长期在AI芯片的垄断。另外一个问题是,当前各大科技公司疯抢AI芯片,更像是前期拓荒时去堆AI算力的基建,一旦这个AI算力的基建达到一定规模时,各大科技公司在AI芯片的支出就会逐步减少。AI算力并不像消费级芯片,对于更新换代的需求没那么强。比如,一家科技公司现在买10万张H100去堆算力,不可能在H200出来后,把这10万张就扔了,拿去换成H200。起码得等这些H100用报废了,才有动力去更新换代。虽然现在H200出来了,但H100仍然是供不应求。因为对AI大模型来说,重点是在于“堆算力”,至于是用什么显示芯片去堆出来的算力,要求并不高。所以,当前英伟达虽然业绩增长非常快,但并不能长期保持如此高速增长,一旦AI产业的前期堆算力基建达到一定规模时,市场对AI芯片的需求也会慢慢退潮,会从疯狂需求阶段,转入一个温和需求阶段。但从长远角度来说,人类对于算力需求的上限,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因为人类芯片当前仍然是有算力瓶颈,所以这些科技公司才需要动辄用几万张、甚至几十万张AI芯片去堆算力。AI产业的发展,核心仍然还是在于芯片,在于算力。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 英伟达暴涨,美股高度集中化

    19小时前
    2跟贴
    图片
  • 世界卫生组织:新冠头两年导致全球1300万人死亡,超额死亡的影响

    1天前
    图片
    07:39
  • 中日韩会议,关于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回顾谈判历史,阻碍在美国

    2024-05-28
    图片
  • 中日韩会议,关于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回顾谈判历史,阻碍在美国

    2024-05-28
    图片
    08:08

  • 最近三年,由于日元大幅贬值,能听到一些人鼓吹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经济,甚至说日元贬值是日本有意而为之,是日本在下大棋。但实际上,当前日本反而处于滞胀状态。5月16日,日本公布一季度GDP数据,环比下降了0.5%,换算成年率减少2%;日本跟美国一样,喜欢用年率计算,这个意思是,如果日本未来三个季度的环比都跟一季度一样,那么GDP就会同比下降2%;但即使换算成我们比较熟知的同比数据,日本一季度GDP也是同比下降0.2%,这是日本2021年以来,GDP同比增速首次转负,所以还是比较重要信号。 而且,从环比增速看,虽然上季度日本GDP不是负增长,但也是0增长。去年第三季度,日本是环比下降0.9%,所以日本过去三个季度GDP是没有正增长,基本可以判断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状态。 但正常经济陷入衰退,会进入紧缩状态。然而日本现在却处于通胀状态。日本最新的4月通胀率是2.5%,但这是在去年同期3.5%通胀率的高基数的基础上,仍然保持2.5%的通胀率。 这个从日本CPI指数可以看得更明显一些。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的CPI指数就长期处于通缩状态。2013年,日本开始施行安倍经济学,进行无限印钞,这使得日本物价在2015年之前有一波反弹,但2015年之后也是长期横盘状态。 一直到2021年,日元开始大幅贬值,日本物价也开始大幅飙升,已经连续三年呈现物价持续上涨的态势。而且,日本当前的实际物价,是比CPI指数显示的,要严重得多。从微观具体来说,最近日本白菜都成了奢侈品,据报道,3月底东京的白菜价格飙升,一颗大白菜卖2152日元,约合100元人民币。即使近期日本白菜价格大幅回落,目前一颗大白菜也仍然得卖20-30元人民币,远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当然,蔬菜价格存在周期波动,不能作为物价典型代表。我们也可以来看看宏观数据,根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日本2023年平均消费者物价指数,除生鲜食品外的食品同比上升8.2%,是1975年以来的高水平。其中,鸡蛋涨价28.7%,普通快餐涨价14.6%,住宿费上涨17.3%,家具和家务用品价格涨幅为7.9%;综合来看,当前日本物价的实际上涨情况,是明显比2.5%的通胀率要高得多。然而,通胀如此严重,日本GDP却仍然负增长,这说明当前日本通胀问题,并非基于消费过热带来的,反倒因为高通胀问题,让日本当前消费陷入紧缩状态。日本总务省5月10日公布的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度,日本两人以上家庭每户月均消费支出为2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较上一年度减少3.2%。为3年来首次减少。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3月日本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2.5%,连续24个月同比减少。实际收入下降,自然只能缩减消费。占日本GDP一半的个人消费已经连续4个季度出现环比下降,这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首次。日本设备投资在一季度也出现环比下降,是连续两季度环比下降。日本一季度出口也是环比下降5%,时隔3个季度首次下降。可以说,日本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设备投资、出口均出现环比下降,所以说日本经济当前很不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元长期大幅贬值,已经严重伤害日本经济。一些人鼓吹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出口,但日本一季度出口还下降了,主要就是汽车出货量的减少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是对日本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从2021年8月至今,将近3年的时间里,日本只有4个月是贸易顺差,其他都是贸易逆差。 这主要就是日元大幅贬值,大幅增加了日本进口成本。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各类资源主要都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下,汇率贬值并不会有利于出口,因为进口成本已经加上去了。如果日本贸易顺差,还能吹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但在日本已经长期贸易逆差的情况下,显然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是不利。看完宏观数据,再说说微观例子。 据报道,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的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小麦也大多依靠进口。日本有很多卖炸鸡盒饭的店,现在一个接一个倒闭。因为炸鸡需要开火、消耗燃气,还需要油,这些原料都靠进口,价格飞涨。炸鸡盒饭的卖点就是又便宜又能迅速填饱肚子,所以他们不敢轻易涨价,否则就没有客人买了。日元贬值导致这样的店都关门了,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日本民众的生活。”这只是一个缩影,日元贬值实际上对日本民众的生活影响是很大的,当前日本的高通胀,主要就是因为日元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所以,日本才会出现一边是消费萎靡,经济衰退,但又同时出现通胀的现象,这就是比较明显的滞胀。日本的滞胀是比美国还典型,美国当前虽然是高通胀,但至少GDP还是在增长的,虽然美国这个增长也有水分。滞胀是各国央行最头疼的局面,会让各国央行加息也不是,不加息也不是。经济衰退需要降息刺激,但高通胀又需要加息遏制。而且对日本来说,还面临日债危机的压力。截止去年底,日本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86万亿日元,一旦日本大幅加息,就会让日本政府需要支付的利息滚雪球式增加。哪怕日本只加息到1%,假如低息债务都置换完成,日本政府每年也需要支付12.86万亿日元的利息。如果日本加息到跟美国一样加息到5%以上,那么两三年后,日本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会超过60万亿日元。而日本2023财年税收收入也才69万亿日元。不但如此,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一直很严重。日本2023财年预算总额是114万亿日元,所以去年日本是增发35.6万亿日元国债,才勉强弥补财政赤字。由于长期依靠债务驱动经济,加上无限印钞带来无节制问题,所以现在日本债务占GDP比值超过260%,只能靠借新还旧来维持。而日本每年发行数十万亿日元国债,主要也是靠日本无限印钞购债来维持。一旦日本央行停止印钞购债,日本政府很大可能会出现债发不出去的局面,因为买方力度不够,这会导致日债危机爆发,会表现为日债收益率大幅飙升,这是我在两年前就预警过的事情。所以我是一直说,如果没有外部压力,日本央行自己肯定是没有加息意愿。一旦日本加息,那么就肯定是迫于外部压力。是美国在逼迫日本加息。这使得日本在3月是结束负利率,小幅加息到0利率。但仍然维持印钞购债,就属于敷衍式加息。原因就是一旦日本央行停止印钞购债,很容易引发日债危机。但日本这样敷衍式加息,带来的结果就是日元汇率继续大幅贬值,在4月底是一度贬值到160大关。即使日本央行动用数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去干预汇市,让日元汇率一度升值到152,但最近半个月日元汇率又慢慢贬值回157附近。 而且,最近10年期日债收益率也是持续上涨,已经摸到了1%大关。 由于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反向关系,这意味着日债价格正处于持续崩跌的状态,有大量外资抛售日债出逃,这也会加剧日元贬值压力。当前日本是处于债汇双杀的状态。一旦日债危机爆发,日债收益率恐怕并不会止步于1%关口,还会大幅上升,那么日元汇率恐怕还会进一步贬值。虽然当前日美巨大的利差,是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但日债收益率大幅上涨的时候,日元恐怕不会马上升值,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日债收益率涨到真正顶点,日元汇率才能迎来真正反转。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日元贬值虽然对日本经济不利,对日本老百姓也不利,但有利于五大商社这类有大量海外资源矿产的大财团,这也是丰田这类制造基地遍布全球的大企业去年利润创新高的重要原因。而日本大财团背后也是大量美国资本持有大量股份。所以,日元大幅贬值,可以说是日本大财团在配合美国,对日本国内进行收割,出卖日本国民的利益,来去喂美国资本。从巴菲特2020年就大举入股五大商社看,巴菲特在2020年就很清楚,日元汇率会开始长期贬值。美国对日本的收割布局是很早就开始了。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 日元贬值有利日本?日本故意贬值?结果日本已经陷入滞胀

    2024-05-27
    7跟贴
    图片
  • 日元贬值有利日本?日本故意贬值?结果日本已经陷入滞胀

    2024-05-25
    图片
    08:39

  • 5月20日,英国前法官兰斯塔夫发布了2527页的公共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许多人的进口血液制品不安全,导致3万人通过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或丙肝病毒,目前已造成约3000人死亡。英国媒体表示,上述数字每周还在增加。报告还显示,自1993年起,英国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故意”销毁了相关文件,相当于“普遍掩盖事实”。在调查报告公布后,英国首相苏纳克公开道歉称,“这是英国国家的耻辱日。调查报告表明,我们国家生活的核心存在长达数十年之久的道德失败。事情本不该如此。我代表本届政府,以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每一届政府,向人民致以深深的歉意。我想为这种可怕的不公正行为,作出衷心和诚挚的道歉。”报道称,苏纳克已授权提供约100亿英镑的赔偿金。道歉有了,赔偿有了,然而从头到尾,却没有一个英国官员因为这件事情而遭到惩罚,连主动辞职的人都没有。然而,最魔幻的是,英国老百姓似乎就这样接受了这样一个结果,而没有去追究谁的责任。可能因为这事情都拖了40多年了,当年的直接责任人现在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世,估计想追究也找不到人。也难怪这事情能拖40多年,摆明就是拖到英国民众都麻木了,然后再出个所谓详尽的调查报告,再给高额赔偿,就可以自诩为程序正义,继续让民众在麻木中接受这样的现况。而且,我注意到,这件事情虽然上了英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但这些报道普遍是从“丧事喜办”的角度来报道,报道视角重点在于这份“正义的报告”。 像这个报道,开头就写着。“感染血液丑闻的受害者在长达数十年的正义运动后拥抱、哭泣和欢呼调查主席。” 该报道称,感染血液调查主席兰斯塔夫爵士在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批评了导致本可避免死亡的“一系列失败”。兰斯塔夫爵士在发表讲话前赢得了全场起立鼓掌和热烈掌声。在这种叙事角度里,只要现在把英国政府骂得足够惨,然后来营造一种“正义到来”的喜庆氛围。却把过去40多年的隐瞒、欺骗、拖延,就这样避重就轻的揭过去了。没有去试图对英国政府问责,没有追究任何一个官员的责任。也没有去追究这次污染源头,美国有偿供应付费血浆的问题。我只能说,不得不佩服英国人民的战略定力,发生这样的事情,竟然都没有网络亡国,还能接着奏乐接着舞。这次事情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在80年代英国人发现艾滋病毒感染的风险变得明显。当时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和健康专家的警告,但由于缺乏更安全的国产血浆替代品,从美国进口的受污染的血液制品仍在继续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病,问题的整个范围变得清晰起来。英国民众对此的愤怒导致人们呼吁对受影响的人伸张正义并追究责任。然而,有报道笔锋一转,写到“经过受害者及其家人多年的争取,英国政府于 2017 年成立了感染血液调查机构。”上世纪80年代就发现的血液污染问题,如果说90年代成立调查机构,我还觉得已经够慢了。这居然拖到2017年才首次成立了血液调查机构,就这样也能被拿来当做“正义叙事”。早在1983年,英国顶尖传染病专家加布尔雷斯就发现了“染病血液”的问题,警告政府应当从NHS血库中全面下架从美国进口的血浆并进行艾滋病筛查,政府却直接忽略了他的意见。也就是说,英国政府是上世纪80年代就清楚从美国进口的付费血浆,是存在艾滋病污染问题。但英国政府一直在有意隐瞒这个事实,并且是长期隐瞒,去继续配合美国进口有问题的付费血浆。英国卫生部上世纪90年代有意销毁了一批文件,这批文件中包含“延迟实施丙型肝炎血浆筛查”的相关材料。此外,不少涉事医院及医疗委员会也有大量的医疗记录存在空白,这些记录或被销毁,或直接“消失”。而且,2017年,特蕾莎·梅之所以开始成立血液调查机构,也是迫于党争。2017年英国大选,工党攻击执政的保守党,其中一个发力点就是从美国进口的血液制品有问题,要求进行调查。因为英国民间早就有大量关于这些从美国进口的血液制品有问题的调查,早就属于公开的秘密。特蕾莎·梅为了追求连任,才成立了这个血液调查机构,做做样子。然后2018年2月8日,英国前法官兰斯塔夫才被任命为感染血液调查的主席。但即使如此,这事情还是一拖再拖,愣是又拖了6年时间,一直到今年实在是拖不下去,才由苏纳克接了这个盘,让苏纳克这个印度裔来进行公开道歉,为40多年前英国政府的丑闻去背锅。这事情怎么能让英国白人去道歉呢,要道歉也得找一个印度裔。而且这事情拖了40多年,效果也很明显。兰斯塔夫批评说,NHS、英国政府间的“相互维护”极大阻挠了公共调查工作的开展。据报道,直到特雷莎·梅执政,英政府才迫于政治压力正式展开公共调查,然而此时许多关键证人或是死亡,或是因身体原因无力提供证据。英国政府虽然说要进行100亿英镑的赔偿,但因为医疗记录缺失,部分受害人或家属可能会遇到申领困难的问题。结果,英国媒体还能渲染得一种“正义已经到来”的氛围。这也是西方国家这种制度摆烂的优势,通过他们自以为的民主去让民众感觉,这些政府都是自己选上去的,那么政府再烂,也得他们自己买单,出了什么问题,政府官员都不用被问责。这也是所谓的“低人权优势”,只要政府摆得足够烂,哪怕是姗姗来迟的正义,也能让受害者喜极而泣。我看到英国卫报有一篇报道,就很典型,他可能觉得从英国自身实在很难洗白,就干脆找其他国家来做一个横向对比。该报道副标题就写着,“英国的受害者终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正义——而在其他地方,这场斗争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看看这种春秋笔法,不知道的,还以为英国有多正义。该报道为了凸显英国正义,倒是把欧美国家也爆发过的血液丑闻扒了个遍,有点像是要互相比烂的意思,意思是其他国家也都这么烂,所以英国已经算好了的。其中提到,在澳大利亚,受感染的血液被认为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丑闻。政府估计受害者人数高达8000人,而民间团体则估计这一数字接近2万人。20 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成立了一个信托基金,为医学上获得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经济援助,但这不被视为补偿。该信托基金于 2001 年解散,当时已有 423 人收到了总计 2016万美元的付款。还提到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初,约2000名加拿大人因血液制品受污染而感染艾滋病毒,约 30,000 人感染丙型肝炎。1997 年,警方对加拿大卫生部、加拿大红十字会和美国 Armour 制药公司的高级科学家提起了刑事调查,并对他们提出了 32 项刑事指控。然而,他们于 2007 年被宣判无罪。还有法国:1985 年,法国估计有4000人接受了感染艾滋病毒的血液。法国血液中心主任被判处四年监禁。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有 1,000 至 2,000 名血友病患者通过未经热处理的受污染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毒,尽管技术已经存在。然而该报道罗列这么多国家,不约而同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大量人接受了感染艾滋病的血液,来试图暗示英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但该报道就是不敢直接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葡萄牙,这些国家之所以会在上世纪80年代,不约而同出现血液污染问题,因为他们都是从美国进口了有问题的付费血浆。 倒是美联社报道有提一嘴,“20 世纪 70 年代,患者接受了英国从美国引进的新疗法。一些用于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被追踪到高风险捐献者,其中包括监狱囚犯,他们有偿提供血液样本。”是的,这些国家从美国进口的付费血浆,是美国从监狱囚犯身上采集的,其中不少都是瘾君子、有滥交行为,可以说,这些付费血浆从源头就存在巨大的问题。然而,这些欧美媒体,全都避重就轻的忽略了向美国追责的问题。美国自己也没少这种血液污染事件。1997 年,拜耳和其他三个制造商同意支付6.6亿美元,代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感染的6000多名血友病患者解决案件,估计为每位感染的血友病患者支付10万美元。但同样的,美国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件事情而被惩罚,只需要赔钱就行。美英不愧是共轭父子,一脉相传。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 英国血液污染丑闻被掩盖四十多年,英国首相道歉,从美国进口毒血

    2024-05-24
    图片
  • 关于东部战区联合演训

    2024-05-24
    图片
  • 日本再度贸易逆差;美国电缆铜线被盗成风;阿根廷地铁票上涨360%

    2024-05-23
    图片
    06:48
  • 英国血液污染丑闻被掩盖四十多年,英国首相道歉,从美国进口毒血

    2024-05-23
    20跟贴
    图片
    08:09
  • 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很重要

    2024-05-23
    13跟贴
    图片
  • 阿根廷总统米莱拒为言论道歉 西班牙将永久撤回大使。
    米莱上星期五(17日)起访问西班牙马德里三天,但他一反外交惯例,没有拜会西班牙国王,也没有同桑切斯会晤,反而出席当地极右翼派系主办的大型集会,甚至在集会上以不点名的方式,暗讽桑切斯的妻子贪腐,结果引发这场风波。 个人短评: 米莱之所以这次跟西班牙交恶,居然也是因为米莱“反社会主义”。 米莱一直自诩是反社会主义者。 而且他眼中的社会主义极其广泛,包括北欧西欧的社会主义,其中就包括西班牙执政的社会党。 所以,米莱就跑到西班牙,骂了一顿社会党。 西班牙外交大臣20日召见阿根廷驻西班牙大使,要求阿根廷总统米莱道歉。西班牙外交大臣并未排除如果米莱不这样做就与阿根廷断绝关系的可能性。
    全球消息
  • 5月22日的日本债券市场上,作为长期利率指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4时过后曾短暂升至1%。
    上次长期利率达到1%水平还是约11年前的2013年5月。 个人短评: 日本最近不但汇率贬值,而且债市也是处于持续下跌的状态。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反向关系。 日债收益率最近涨到1%收益率,意味着日债价格持续下跌,也意味着大量持有日债的外资在出逃,这也加剧了日元贬值压力。 所以,虽然日本央行也是丢出真金白银去做多日元,但当前日元汇率仍然维持在156的位置。
    全球消息
  • 日本财务省22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日本4月再现巨额贸易逆差,逆差额达4625亿日元。
    个人短评: 从2021年8月至今,将近3年的时间里,日本只有4个月是贸易顺差,其他都是贸易逆差。 这主要就是日元大幅贬值,大幅增加了日本进口成本。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各类资源主要都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下,汇率贬值并不会有利于出口,因为进口成本已经加上去了。 如果日本贸易顺差,还能吹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 但在日本已经长期贸易逆差的情况下,显然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是不利的,只对五大商社这类有大量海外资源矿产的大财团有利。 这是苦了日本人民,肥了财团,以及日本财团背后的美国资本。
  • 伊朗总统莱希遇难,直升飞机大雾中坠毁,哈梅内伊接班人还有谁?

    2024-05-22
    图片
    09:32
  • 日本一季度GDP公布,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比上季度下滑0.5%,换算成年率为减少2.0%,时隔1个季度呈现负增长。在物价持续上涨及认证违规问题导致汽车停产的背景下,个人消费低迷。
    个人消费环比减少0.7%,连续4个季度减少,上次出现这一状况还是受雷曼危机影响的2009年一季度。 个人短评: 就这样,还有人在那吹日本贬值有利于日本经济。 日本贬值顶多只是有利于那些拥有大量海外资产的财团,但对日本人来说,肯定是不利居多。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