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山

乱弹山

网易号

关注
1747粉丝
0关注
3.3万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知名乐评人

1枚勋章

让我们一起触摸流行音乐的咪咪

  • 牛逼。
  • Victor Wooten有一个影响我很深的概念:不要怕有wrong note。你作为一个贝斯手,不要怕弹错音。对于歌手来说就是:不要怕走音。就像刚才Moore的那段,当她唱完海豚音之后,接下来那个“You”、以及后面连续的“You”,其实的pitch有多少偏差;说白了就是,她走音了,你介意吗?只要歌手在表情里,在状态里,其实大家都是不care的。这种理念也许也是你说欧美歌手的“松弛感”的原因吧。人家不care这个。我们常说综艺修音之类的,这都是一种风潮,一种习惯。就像我那会儿在2010年开始进录音棚工作之后,我最开始受到的影响就是,制作人/录音师会跟歌手说:别担心走音,没关系的,可以修的。但是你的表情,你的音色,我们没法修。你大胆唱就好了!从那会儿开始,也因为tune音类工具的发达,对音准的修缮越来越接近自然,我们其实已经在录音棚里面执行了这个要求标准(当然大家耳朵里面听来的都是准的声音)。至于为什么音综里面早年大家都不修,后来都越修越精美了……又要再开一题说了。先看节目吧朋友们。
  • 大家好,这期的#聋哑乐评# ,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聊五月天的时候。EP22. 路人老师/业内人士,第一次看五月天鸟巢演唱会是怎样的体验?(@网易云音乐)正值五月天5525演唱会鸟巢连开十场之际,我的搭档李亦翔,作为受过正统音乐制作专业高等教育,华语乐坛90后顶尖A&R,却是第一次来看五月天演唱会的路人老师——在他眼中的五月天演唱会,确实有着完全区别于五迷老师的角度。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聊了:· 对于开演唱会来说,鸟巢为什么是地狱难度的场馆?· 都说鸟巢的声音很难听,到底有多难听?换而言之,五月天需要克服这个场地所带来的多大困难?· 为什么网上传播的那些现场手机拍摄视频,阿信的声音,一到快歌似乎就跟录下来的声音对不上?这是阿信假唱的实锤吗?· 阿信为什么老是捂住耳朵唱歌?是因为耍帅吗?· 在5525特设的旋转小舞台唱歌,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曾经站上过旋转台的小樱老师现身说法)?· 为什么冠佑被称作上班式打鼓?玛莎为什么是这个团的舞担?· 阿信的演唱,在音乐行业从业者之路人老师眼中,到底是怎样的水平?· 哦别忘了,十拍E6唱够了吗?· 阿信还有一个摆在台面的隐藏大招——“有声语言面貌”,大白话叫“说话好听”,造就了这个talking天团的杀手锏,华语乐坛独此一家,也在这次大起底!总之,如同翔哥最后所说,“如果你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或是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你想要学习包括视觉传达、舞台设计、舞台结构、演艺类相关的任何学科,五月天演唱会一定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在2024年里,带路人老师看五月天演唱会目标达成√#五月天鸟巢演唱会#
  • 前些天,阿信在北京鸟巢,做了一个宇宙级Talking:“其实对于我来说,我更希望,给你们鼓励,给你们支持。告诉你们,怪兽没事,玛莎没事,石头没事,冠佑没事,我,没事。”“真正让我担心的,是你们。每一个努力的人,每一个在污泥中艰辛往前走的人,这一路上又何尝不是饱受了质疑,饱经了挫折。有这么多人质疑你,挑战你,但是你从来没有为自己说过一句什么话。而对五月天,我知道你用尽了全力,捏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只为我,只为我们。谢谢你们。”就,我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是看到了前方发来的战报,那一刻内心也是被炸得一片焦土。我作为“乐评人”出道的时间正是五月天休团服役的期间。20年前,我还年轻,对所有人拳打脚踢,哪怕自己什么也不懂,但胜在什么也不怕。愤怒乐评,或曰diss乐评,是你引起大家注意最粗暴的方式。负能量永远是最博眼球的东西,跟黄赌毒永远是挣钱玩意儿一样。越到后来,也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我更多的转到幕后,每天都会和音乐人打交道,你刚在网上重拳出击人你转头跟人聊工作聊合作你这两面三刀你是精神分裂么。不仅因为是屁股的问题,也因为进入到行业当中,才更知道每一位创作者和表达者的可贵(当然更确切地是知道五月天的可贵),我从2000年间-2006间作为第一代五月天粉丝(跟着他们跑校园的那种),再到2006年《为爱而生》跳反,又绕了一圈在2011年回来,很大的理由是因为2006年毕业后我进入到行业里,所有的滤镜破碎,看到了real world之后,我才知道五月天所作所为的伟大,又回到了他们的世界里。总之,我从刚出道时的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到后来越来越认怂。虽然我不是天天发那种音乐资讯天天端水,但我也越来越不为很多事情生气。尤其是面对对我的那些无聊的诋毁,辱樱跟日常辱法一样自然,我压根不生气。作为一个娱乐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各种梗给大家偷着乐是你应该做的呀。但有的事情是真的触犯到我的底线。冠佑三件事:老婆女儿五月天。对我来说也是一样。所以,为什么我在上个星期,会突然回到那一天似地,回到了我20年前刚出道的那个样子,不管了,干你娘的,别拦着我,放下所有包袱,也不计算任何的后果,我就是要干就是要呛,我不会因为我的title我的身份我的位置我的名字我的性别而去理会这一切。回到那一天不仅是一个口号,你要记得你那时候是怎么爱上这透明摇滚乐的。我也相信五月天的歌迷、从来没有一丝丝怀疑过他们的人,曾经为他们咬紧牙关、默默承受的人,会理解这些。狠狠红老师搞了一个追星小号,她那天又在自己的大号转发了小号里的一段话:“爱是像用双手去握紧一块冰。但我不知道我是那双手还是那块冰。只觉得一切都不永久,一切都是徒劳。流行音乐不是永恒的东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音乐。但多希望你的名字能有20年的生命力。那样依附于你名字之上的我,把情感投掷于你的许愿池的我,也像拥有了一份可以20年后支取兑现的存款。”红老师发出这段感慨,是她去年去泰国看她一位新追的年轻爱豆所说的话。转念一想,从16岁到40岁,我都在追随着五月天,已经远超20年,拥有了这样的巨额存款,我还能说什么呢?(然鹅我确实是没有去鸟巢的这次。谢谢大家。)
  • 上周的#天赐的声音# ,看到弹幕里有说:为什么锐评哥变夸夸团了?害,唱得好就夸,这不也是real评的一部分么?此前有预告过,会单独聊聊@杨宗纬 ,这一届《天赐》里让我最惊喜的歌手。作为大魔王的他,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除了玩梗的布洛芬之外,他到底展现了怎样出神入化的技术?本期的#摆烂乐评# 我们就来聊杨宗纬,和他所代表的神级musicianship。
  • 《歌手2024》第2期:依旧他强任他强,记住Express yourself

    2024-05-18
    5跟贴
    图片
  • 和首期播出时大家见到“水滴”的错愕,高呼“三体人来了,声理学不存在了”,《歌手2024》的第二期在结果上并没有太多的意外。Chanté Moore、Faouzia、那英依旧包揽前三名,我和几位老师们嘀咕,得到了第三期、第四期之后,大家对于欧美大嗓发生了审美疲劳(等同于那一年大家对石破天惊的黄绮珊审美疲劳)之后,被垄断的排名也许才会有变化。二手玫瑰的被淘汰对我来说稍感意外,这是我们在中外音乐合作交流对抗当中最拿得出手的牌面这一,这里有一半责任在选歌的失败,另一半责任在吉他手姚澜的缺阵,他才是二手玫瑰真正的魂儿;杨丞琳的淘汰相信在许多人的情理当中,首轮演唱《带我走》是她的个人代表作,已经显得相当吃力,本轮选了远远超越她驾驭能力的大歌、林俊杰的《不为谁而作的歌》,更是让杨丞琳堪称车祸的现场诚邀全国观众的共同见证,其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进行自我歌手身份的内心重建。这些年,音综越来越乏味了,很大原因是在于大家进入慢综艺时代,歌手们不再强调竞争性,展现的均为你侬我侬、商业互吹,需要发生冲突时只能依靠那些敢说real评的乐评人对歌手怼脸开大,以此激起讨论的声音(别觉得网上似乎人人都敢对歌手踩上几句,能在《天赐》这种场合和歌手对抗的乐评人,就一个巴掌的数量)。《歌手》作为一个经典IP,在呼唤爱与和平的2024年,攒了这样一个局,重启了这场关于歌手的鱿鱼游戏,我敬重敢于来参与的每一位歌手,当然也包括杨丞琳。场面话说完。首期节目结束后,我发表一通暴论,自我检讨,确实有博眼球、故作惊人语的倾向。在全民关注度如此之高,把平日里早已不再做主动听歌行为的观众拉回到对流行音乐之关注时,对于每一个音乐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有必要去引导正确的、理性与感性并存的讨论空间。此刻,我不去纠结华语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差距和异同,我想讨论一个放之《歌手2024》上任何一个歌手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我凭什么在《歌手2024》登台唱歌?或者说:我需要在《歌手2024》展示些什么?冯叨叨在首期节目播出之后,在他的视频里提到一个词:musicianship。这个词最早我是在贝斯大神、网红、格莱美奖获得者Victor Wooten的公开课上听到的。musicianship在欧美的音乐教育中反复被提及,但在中文领域确实没有准确的翻译,大概可翻译成“音乐性”。最简单的例子:Victor Wooten曾在公开课上示范了一段演奏,这里面全都是正确的音符、正确的节奏——但他说,这段演奏毫无musicianship。郎朗在他的专辑《Piano Book》的配套教学视频里,也以类似的方式,在巴赫C大调前奏曲里,这一首琴童必练的曲目中,演奏了每一个“正确”的音,然后告诉大家:虽然你都弹对了,但你毫无音乐性。musicianship,类似于我们谈论足球的时候,粤语叫做“波味”,北方的朋友叫“球感”,我们会说哈维、小白、莫德里奇、宽师傅等人踢球有“波味”,他们对场上的情况一清二楚,他们似乎开了上帝视角一般,找到根本不存在的传球路线,能完全感知队友在场上的关系。同样的,对于那些顶尖的歌手来说,他们所拥有的musicianship,让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与歌曲之间的关系,自己与乐队/伴奏/编曲的关系,自己与歌迷/现场的关系,自己与市场的关系。而musicianship的修行绝对不仅大家谈论的音准,也不仅是所谓的技巧,还在于对自己音色(tone)的发掘,对自己咬字的磨炼(Victor Wooten的有专门一节讲articulation,articulation可以粗暴地翻译为咬字、乐手的手癖等),同时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律动(grooving),空间(space),包括如何去塑造整体氛围(vibe),真正去内化乐理(Music Theory)。同样的,我们说风格(Style and Repertoire)很重要,因为你要去诠释不同的音乐风格,你就要准确地把握到那种风格当中所有的特征,不然就会出现东北厨子用它自己的口味做出一道顺德菜,变成四不像的状况。这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归为musicianship,所谓唱功/技巧(Technique),只是在所有环节当中极少极少的一部分,而你看我们现在中文网路上的讨论,不全都还止步于“谁谁谁的唱功碾压谁谁谁”。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呈现在舞台上的结果,舞台指的是录音室作品,也包括《歌手2024》这样的舞台,那便是“你”。“Express yourself!”这是包括Victor Wooten、郎朗等众多大师们最喜欢说的话。稀疏平常的一句“展现你自己”或者“表达你自己”,要怎么样去找到“自己”,即我前面所说,这是每一个歌手在登台前都要面对的问题。我非常地喜欢二手玫瑰,我认为首期的二手玫瑰是最佳表现,他们的“自己”便是立足于欧美传统摇滚乐结构下、充分结合了他们的在地空间,完全塑造了自己的一套特有语言,给出了放眼全世界都独有的一份“自己”;但在第二轮里,梁龙也许是想“好好地展示一下我的演唱”,重点从二手玫瑰本身整体的乐队呈现挪到了本人的演唱,加上姚澜的缺阵,没有了他的推波助澜,二手的“自己”一下就不在了。当《嫂子颂》唱完的时候,我在微博回复评论时我就说了:可能二手得走人了。杨丞琳同理。她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错误判断。谁会认为杨丞琳真的要去拼技巧呢?没有人想要杨丞琳上阵拼刺刀呀?你就是一个医务兵啊?无论是《带我走》,还是她的代表作《年轮说》、《雨爱》,都是和她本人的外形(很重要)、音色高度绑定的作品,哪怕这里是一个竞技性的舞台,你选了一首《青春住了谁》,哪怕离开,也相当体面。揭榜歌手黄宣同理。坦白说,我从来都不喜欢黄宣的歌,哪怕他在Spotify上已经是小有气候、每月播放10万+,有许多百万级播放的歌手(对于并不在内地发展的歌手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数据),而我也会明白黄宣本身代表着华语流行音乐新的拓展方向,他跟网传即将要来奇袭的另一位歌手裘德可归为同一类,都是在华语流行音乐当中去进行音乐剧/百老汇拓写的高手,当然黄宣的舞台语言更为丰富,如这首《独上C楼》,黄宣的musicianship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的上蹦下跳换成另外的谁都尴尬,能做到这个份上的华语男歌手也许只有陈奕迅。许多观众是通过《歌手2024》第一次知道这个身体健硕、光头、但唱歌又充满骚气的黄宣,黄宣由此给大家留下了这样一个人来疯的形象,一个“一个人就是一台戏”的形象,这就是他的“自己”。(PS.《独上C楼》的录音室版本,黄宣是跟她的前辈范晓萱feat,两人的演唱和创作有一脉相承;再PS.我最喜欢黄宣的歌还是他跟9m88的《怪天气》,当然这首歌其实更9m88,这是我个人更认可的华语流行方向)那英在第二轮的演唱选择了我们《天赐的声音》鉴音团崔迪老师的作品:《挣脱》。这是一个极度高明的选择,策略上的完全胜利。我此前知道崔迪老师,但并没有听过她的作品。这一次去录《天赐》,知道她来,为了做好社交准备,提前先去听了她的歌——我猛然发现,崔迪是一个如此“奇特”的歌手。她的嗓音条件、唱法,其实可划入OG一类,但她对音乐的审美、她的sense是完全年轻化的,跟她私下交流之后,她对当下流行的触觉非常上佳。而她的专辑,以那英在《歌手》演唱的《挣脱》为例,是一首city-pop/synthwave的歌曲。而那英精准地下了这一判断。在首轮以《默》这种大众认知下的那英呈现,第二轮选择了同为东北老乡、同样在演唱技巧上有相似之处的作品,呈现了“如果是一个有传统OG演唱技法的唱将,唱了一首当代city-pop的歌,会是怎样子”的状态,而整首歌的的风格演绎(Style and Repertoire)完全也在状态之内,活该那姐排名靠前。特别有趣的一位是海来阿木。我依然非常不认可他的演唱,我认为他在一个错误的、并不高明的演唱方式上一黑到底,这首《难道》,越发用力的咬字,更让我显得想要快进。但,这何尝不是海来阿木的Express yourself?正如梁源说的,“海来阿木是用自己的命在唱”,“阿木 lives matter”(阿木的命也是命)(这真特么是梁源的原话),他把自己的特色打到尽,去到尽,把属于他的听众捕获到了,而不去理会丁太升说的“比谁谁谁还土”,这就对了。至于两位外国歌手,Chanté Moore我认为整体表现比首轮要强,哪怕上来第一句就失误,类似百米运动员起跑的时候就绊了一跤,但她在接下来的时候完全不受此影响。也因为这首歌是她本人保留曲目了,在美国陶喆、R&B爸爸的爸爸——Babyface的Tiny Desk Concert里,她就有唱这首《Superwoman》,Moore展现的是她的空间(space)把握能力,她跟现场乐队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singer,她看起来是一个band leader,这点能力确实是独此一档。她的musicianship确实是最强。在这里,之前我在我的播客《聋哑乐评》中也提到过,Chanté Moore会不会唱SZA的歌?我的朋友电板鸭在《歌手》直播时也开玩笑地说,唱《Superwoman》啊,还不如唱SZA的《Snooze》,更能出效果,反正都是Babyface做的歌呢。我在首轮《歌手》对Chanté Moore的不满,很大原因来自于她唱的《If I Ain't Got You》是20年前的作品了,过去20年来,欧美流行音乐的DIVA已经进化了好几代,以R&B为例,已经在SZA、H.E.R.、Kehlani、Ella Mai这些新天后当中,这里还唱《If I Ain't Got You》,有点像是对我们的华语听众有脸谱化认知之嫌,忽略了中国2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审美水平日益的增长。不过后来转念一想,确实Chanté Moore就适合唱这样的歌,非让人家唱SZA,也不是不行,但不是在说Express yourself吗,怎么又绕回去了呢。但Faouzia在本轮的表现我依然是极度不认可。如邓珂老师所说:“技巧精湛、感官冲击力足,观众缘好票数多,但表演的音乐性不高。仅概括这两场表演,基本上是高段位 copy 歌手+大牌欧美diva 平替,属于「能拿到好成绩,但留不下好作品」的状态。”邓珂的点评克制但毒辣,“musicianship不够”被回旋镖打到身上,以及“copy歌手”这种评价放到华语歌手里面属于要翻脸的程度了。但我完全认同DK,Faouzia的两轮表演里我都没有听到任何的她自己。首轮看完Chanté Moore之后我们都赶紧翻回去补课Babyface小桌秀,可听Faouzia,抱歉,我没有任何了解她的欲望。所以,回到“他强任他强”,我本...
  • 虽然杨丞琳是我们的女神,但这首《不为谁而作的歌》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她的定Key也都没有定对,再加上紧张的缘故,大段大段的pitch都偏低——不需要农夫或者农妇,有耳朵的都知道她整体都唱得偏低,大概还有两格调音表才绿灯的那种。太惨了。这下尴尬了,因为直播版本的存在,哪怕后面的回放替换了tune过的音源,流媒体上线的版本更加是精修的版本,可这不是更凸显本场的尴尬吗……惨。
  • 少了姚澜,二手丢魂,梁姨亦骚气全无。这下子才知道,到底谁是二手玫瑰里真正的神(但其实梁龙很早就坦白过,他自己才能有限,都是哥几个托着他一起走啦)。
  • 崔老师的《挣脱》原版,是一首踩着city-pop的步点,又乘着synthwave浪头的歌曲,有着传统singer-songwriter的表达,也有属于当下的都市感,同样也具备摩登复古的风味,会让我觉得:如果阿妹的全盛时代是在2020年,她的《解脱》就是这样的吧!期待今晚那姐在#歌手2024# 的《挣脱》!
  • 上周,#天赐的声音# 第五季第3期播完,你的锐评哥虽迟但到,在当期最后一个舞台——品冠跟王赫野的《寂寞烟火》中,再次发表了real评。但这一次,评论、弹幕里的观众似乎都觉得我说得没错?这一期的#摆烂乐评# #天赐cut掉的声音# ,也借着我当时说赫野“廉价”“轻浮”,来讨论专辑中的“编曲”跟音综里的“改编”。我说“专辑中的编曲只有唯一的答案”,因为每一个年份中的流行音乐都自有其呼吸脉搏,这首歌曲的写作完成之后,我们需要找到支撑它的编曲的正确解法;但在音综里,又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在音综里我们挖掘的是可能性。STAYREAL。道一声珍重。
  • 来了,发装备了。保姆式教程,只需5分钟,跟着我一步两步三步四步看着这个视频屏幕,你也能熟练掌握“干声提取”、“音高校正”、“修音/假唱识别”等一系列技能,从此熟练上岗,成为一名合格的“视频乐评人”。祝大家人人有功练,人人都是乐评人。
  • 万字长文,专访柯泯薰 | 我们心目中的“天赐的声音”

    2024-05-15
    1跟贴
    图片
  • 今年是距离我听到“柯泯薰 ”这个名字的整整第十年。2014年,@柯泯薰 发表了她的首张专辑《游乐》。那时候还有虾米,那时候还没有短视频,我们对于“唱片”和“专辑”还保有强烈的兴趣,还在贪婪地追求那些不一样的声音。但我也承认,我是要到2017年,柯冺薰加入了华研音乐旗下的子厂牌“洗耳恭听”后,听到那张《不能发出声音》,其中的那首主打歌《形状》,我才彻底成为柯冺薰的歌迷。迄今为止,我依然认为《不能发出声音》是柯冺薰在个性与主流中间平衡度最高的作品,看了@IPHENNEHPI 的这篇访谈,才知道背后的高人是曾在魔岩唱片的陶婉玲,不然以华研的调性,怎么会做柯冺薰呢(笑)。现在一提到《歌手》就会被认为是蹭热点,但,相信喜欢柯冺薰的歌迷朋友都会认可:她是多么适合在《歌手》上展示自己的人呐。柯冺薰有着绝对意义上的“天赐的声音”,她的演唱方式无论是现场还是录音棚都是那样的黑白两道通杀,哪怕你是spotify年度听歌时间超过3万小时的听歌狂人,还是只在《歌手》或《天赐的声音》上听歌的路人,柯冺薰都是那种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都能把你震住的天生歌者。音色,技巧,音域,这些都不是问题(且柯冺薰在硬件上都特别“主流”),加上柯冺薰本人作为singer-songwriter的特殊的写作口吻,她强大的个人表达,如果真的要做比较,柯冺薰是一个“更容易让你get到的裘德”,所以iphen才会诚挚地在这篇万字长文中写到:“请来听柯冺薰唱歌,拜托大家”。也是iphen提醒,我才知道柯泯薰在今年发表了她的新作。《画话》和《安静的小时候》也是绝对意义上的好歌,是那种又能展现vocal实力,同时又有着北欧式审美的优秀之作。欸,这个跟张信哲哲哥一段时间的音乐选择很像。在前阵子柯泯薰澳门的小型演出里,她恰恰唱了张信哲的《柔软》,这是青峰跟李格弟的创作,iphen也把两人对于柯泯薰的影响和帮助在文中有了交代。在iphen信息量巨大的文章里,我还看到了柯冺薰跟cyndi lauper之间的关系。我曾在自己的“破防曲”系列中单独开了一章讲述cyndi lauper对于我的影响,原来你也一样,喜欢这个从来不畏惧暴露自己的女郎,“don't be afraid to let them show your true colors. True colors are beautiful,like a rainbow”,实在是双厨狂喜。虽然我觉得这个行为相当好笑,在iphen的文章开头,还要加这么一段导语,像是乾隆收藏的字画前面还要自己题字……请大家跟随iphen的文字,进入柯冺薰的音乐世界:ITALKING | 专访柯泯薰: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 “今天你知道了几个没听过的好听的外国姐们儿,听完了等我批他们唱的其实大概率那么回事的时候,你再跟我说,你还乐评人呢,你懂不懂音乐。要是在中国做这个行业,到今天还不知道「唱的好根本不是重点」这个道理,不是乐评素养不行,而是对华语乐坛基本面缺乏常识认知。”你又在讽刺哪些乐评人你说
没有更多了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