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6月最新公开信息,歼-36的试飞进展与列装时间表可综合如下:列装时间预测,乐观时间线(2027-2029年)2027年小批量试装:部分专家指出,鉴于台海局势紧张及研发速度超预期,歼-36可能在2027年启动小规模部队测试,优先装备东部或南部战区。

2029年全面列装:若试飞验证顺利,2029年或实现大规模量产部署,替代部分歼-20与歼轰-7机群。保守时间线(2030年后)参照歼-20研发周期(首飞到列装耗时7年),歼-36若2024年底首飞,最迟或于2032年形成战斗力。需完成至少7架原型机试飞(现进度:截至2025年5月已5次试飞),武器、航电、AI系统测试仍需3-5年。

加速列装的核心支撑;技术成熟度超预期、三发动力系统:2025年3月实现三台涡扇-15C发动机全开加力测试,高原起降能力验证完毕,推力冗余设计降低故障风险。隐身突破:菱形无垂尾设计+RCS降至0.0001㎡(F-22的1/10),已通过雷达散射测试。武器整合:主弹舱7.9米长度适配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500公里),模拟攻击航母试验完成。

战略需求紧迫性:台海、南海局势加速装备迭代,军方要求“跳过验证机阶段,直接推进原型机实战化”。美军NGAD六代机进度滞后(首飞未定),中国需抢占空权技术窗口期。
潜在制约因素
挑战领域具体瓶颈
体系配套天基卫星侦察(支撑PL-21导弹射程)、高速数据链尚未完全覆盖
量产能力三发结构精密装配耗时,年产或限12-15架(参考歼-20初期产能)
对手反制美军加速推进F-47六代机,拟2028年试飞

阶段性里程碑;2025年底:完成高原、高温、高湿环境极端测试,启动AI空战模块实机验证;2026年中:开展霹雳-17超远程导弹(射程400公里)靶试,同步测试无人机蜂群指挥能力;2027年初:首支作战中队组建,承担东海/南海战备值班。

综合结论:歼-36最快2027年试点列装,但大规模形成战斗力需待2029-2030年,其进度直接取决于动力稳定性验证(2025年关键节点)及亚太局势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