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26岁男子猝死在网吧,父母索赔百万遭拒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2024年11月14日,26岁糖尿病患者小雷(化名)在上海闵行区一家网吧通宵上网时突发意外。
监控显示,他次日下午连续呕吐四次,当晚脱光上衣呻吟翻滚,多次从座椅跌落。
尽管网吧工作人员四次进入包间劝离,但小雷拒绝离开,并表示“躺地降温”。
直至16日上午11点,工作人员才发现其失去意识并拨打120,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小雷父母认为网吧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未及时救助导致儿子死亡,索赔99.5万元。
网吧则辩称已多次劝阻,且小雷明知自身疾病仍不规律用药、过量饮用含糖电解质水,应负全责。
法院审理后指出,小雷未按时注射胰岛素、忽视健康管理是主因,自身承担80%责任;网吧违规通宵营业且未采取报警、急救等措施,承担20%责任,需赔偿近40万元。
法官强调,网吧作为经营场所,在顾客健康恶化时应履行更高救助义务,而死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身生命安全负有首要责任。
三刀认为,这场持续数月的诉讼案,本质上是一块被不同立场反复涂抹的责任画布。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视频的时候,我心里头真是咯噔了一下。
画面里那小伙子光着膀子躺在网吧地板上,旁边是一滩呕吐物,手指还时不时抽搐两下。
包间里的灯光是那种泛蓝的冷光,照在他汗津津的背上,跟个恐怖片场景似的。
谁能想到这短短几个小时后,这小伙子就没了呢?
目前这事儿争议最大的地方,仍然是责任划分:法院说网吧担20%,死者自个儿担80%。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有个新闻,说有人在饭店喝酒”喝死“了,家属告饭店没劝酒。
现在这事儿跟那差不多,都是拿"未尽义务"当由头。
但关键在于,这小伙子都26了,不是三岁小孩,明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还喝含糖饮料,连续熬大夜,这不是拿自己命开玩笑吗?

再说这赔偿金额,家属开口要99.5万,法院判了近40万。
好多人看了都嘀咕:"这数是咋算出来的?"
有懂行的网友掰扯过,说上海那边死亡赔偿金算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丧葬费啥的,七七八八算下来差不多这个数。
但问题是,这小伙子本身有基础病,又长期不健康生活,咋就按正常人的标准算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现在这种风气太不好了,明显就是"谁弱谁有理,谁死谁占先"。
不管自个儿啥原因,只要出了事,总得找个地方讹一笔。
你看那小伙子父母,明知道儿子那么久没回家,平时也不管,这会儿跳出来要百万赔偿,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当然,这事儿最让我感慨的,是现在年轻人对待身体的态度。
我们都年轻过,知道通宵打游戏、连续熬夜是啥感觉,但顶多也就偶尔为之。
可这小伙子倒好,在网吧一待就是三天,这不是拿生命当儿戏吗?
说实话,网吧的四次劝离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但按照法院的逻辑,你既然是经营场所,就得负"更高的救助义务"。
可问题在于,啥叫"更高的救助义务"?是得备着急救箱,还是得雇个医生坐镇?
再说了,这小伙子要是被强行赶走,在路上出了事儿,网吧是不是还得担责?
现在好多小商家都学聪明了,店里到处装监控,客人要是有点不对劲,先拿手机录像,再问"要不要叫救护车",最后把对话录下来当证据。
你说这是为啥?还不是怕被讹嘛!可就算这样,真出了事儿,该赔的还是得赔。
难怪有人说,现在开实体店,除了会做生意,还得懂法律、会急救、能抗压,简直是全能型人才。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照见了家庭监护的缺失,也照见了社会对责任的模糊认知。
我们也知道这事儿没法简单用"谁对谁错"来评判。
小伙子有错,错在不爱惜身体;网吧有错,错在违规通宵;父母也有错,错在疏于管教。
但更让我担心的是,这事儿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大家都想着把责任推给别人,都想着从别人那儿捞点好处,却很少有人愿意反思:
自个儿到底有没有错?
说实话,写完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后怕。
后怕现在的年轻人还在拿命开玩笑,后怕这种"谁死谁有理"的风气愈演愈烈,更后怕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功利。
真心希望这事儿能给所有人提个醒:
爱惜身体,是对自己负责;管好家人,是对家庭负责;明辨是非,是对社会负责。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真没那么多机会让我们重来。
请【 点赞 】,点【 在看 】,把文章【 转发 】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微信最近更新规则啦,只有星标这个公众号的读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内容更新。记得:点公众号头像图标—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更新啦~
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谨防失联,可关注下面小号
郑重声明:
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
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
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