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伊朗可真是个墙头草,前段时间印巴冲突的时候,作为伊斯兰国家的伊朗,竟然选择站边印度,眼看印度靠不住又想亲近美国。
结果自己被以色列轰炸了一番,美国现在也威胁伊朗无条件投降,没有办法的伊朗只能又来找中国求助,还说这个是自己的“好兄弟”,于此同时,他们内部也出现不同声音,有支持投降的,有支持反抗到底的。
中国该不该帮这个两面派?伊朗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伊朗这几年一直在一个死循环里挣扎:想摆脱孤立,希望融入世界,但又不想彻底放弃革命立场,想获得西方的经济支援,却又害怕被贴上“投降派”的标签,眼下它频频对西方示好,比如提出重返核协议谈判,释放缓和信号,但实质性突破始终没见着,于是他转而把目标投向其它国家,不仅和巴基斯坦渐行渐远,居然还悄悄靠向了印度。

很多人可能都在纳闷:伊朗这个伊斯兰教的国家,应该和印度教有很大的矛盾,怎么突然对印度态度暧昧起来了?其实根源还得从伊朗高层的战略误判说起,他们一方面对中巴联盟的实力估计不足,另一方面却对印度的表面繁华迷了眼。

说白了,伊朗这回就是被印度那亮眼的军费数字给唬住了,印度每年八百多亿美元的军费,看着确实吓人,是巴基斯坦的七八倍,但问题在于,钱多并不代表战斗力强,印度军队这些年来一直被吐槽堆设备不堆战力,装备来源五花八门,法国的阵风,俄罗斯的苏-30,以色列的无人机,但这些装备之间根本没法高效协同。

这种“拼多多式军力”根本难以形成体系优势,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虽然军费低得多,但却在近年依托中国的军事体系打造出了完整的现代空战能力,比如ZDK-03预警机和JF-17战机的组合,再配合先进的PL-15中远程导弹,已经具备了区域空中优势。

伊朗本应清楚这点,它有足够的军方背景和技术能力看穿这些战力泡影,但最终它选择押宝印度,可能只是因为印度那串漂亮的数据让决策层动了心,误以为站在印度背后,就能借道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
结果这一选择,不仅没带来期待中的突破,还给自己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6月13日,以色列突然发动空袭,直接炸了伊朗好几个重要地点,连国家电视台的楼都被炸塌,直播中断,浓烟滚滚,局势紧张到不行,没办法只能向中国求助。

6月16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出来喊话,说伊朗不光是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成员,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参与国,更是中国长期的好伙伴,其实意思很明确:咱们都是兄弟国家,帮我们一把。

虽然说伊朗以前做的事情很恶心,但中国秉持着世界和平的理念,还是帮了伊朗一下,第二天就开始行动了,中国外长王毅马上分别打电话给伊朗和以色列外长,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尤其是打击核武器,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傅聪也在紧急会议上公开表态:以色列的做法越界了,伊朗的主权应该受到尊重,因为这个的话语权,所以这些警告还是比较有分量的,另一边美国表面上装得挺无辜,特朗普嘴上说这事跟美国没关系。

可背地里,美国军舰在帮以色列拦截伊朗导弹,还把尼米兹号航母调进中东,6月18日,特朗普更是直接放狠话,要伊朗无条件投降,甚至还考虑亲自出手,这些操作终于让伊朗明白,美国靠不住,根本不是朋友。

至于以色列为啥突然动手,是因为国这阵子焦头烂额:东边要盯中国,西边得撑乌克兰,中东也顾不过来,以色列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想趁乱把伊朗打趴,内塔尼亚胡放话说,只要伊朗放弃核计划,他们就收手。但大家都知道,这其实是想一举摧毁伊朗的核能力。

伊朗那真是坚决不低头,德黑兰每天都有爆炸声,几百万人开始逃往郊区,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6月18日发声:这场仗不是我们挑的,我们绝不投降!革命卫队也表示:已经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奉陪到底。

形势越来越紧张了,有消息说美国正考虑给以色列提供24枚巨型钻地弹,甚至B-2隐形轰炸机都飞到了戈兰高地,明显是盯上了伊朗的核基地,俄罗斯也坐不住了:真要开打,离核灾难就一步之遥!

那中国能干啥?其实中国帮忙说话已经仁至义尽了,再往下就不能掺和了,因为中国是有原则的,不掺和军事冲突,不拉帮结派,不替别人拍板,意思就是:咱们可以劝架,但不参战。

眼下伊朗最需要的是全球的支持,被西方制裁几十年,经济已经很吃紧,只要解禁,靠出口石油日子就能好起来,但现在以色列这么一打,等于把伊朗逼到绝路,不反击就丢了尊严,反击又可能引来更大祸。

根据《卫报》2025年6月18日,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升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无条件投降威胁的背景下,伊朗社会内部的分裂愈发显性化,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已经在多个公开场合上释放出趋于缓和的信号。

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伊朗愿意在以色列停止轰炸的前提下,与包括欧盟,联合国及区域国家在内的多方就当前局势展开对话,他还表示伊朗不寻求扩大冲突,并欢迎一切有助于和平降温的建设性努力

换句话说,伊朗的外交口径正在悄然变化,甚至可以说是松动。不论是亲美派还是温和派,至少在语言上已不再高喊誓死抗美,而是开始以务实姿态为伊朗寻求一条生存之道,但问题在于,这种姿态在内部并未形成共识,反而激化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裂痕。

一些反对派已经迫不及待,甚至主张直接接受美以的军事干预,认为无论代价多大,都要推翻哈梅内伊政权,他们幻想一场像利比亚,乌克兰式的“颜色革命”,能为伊朗带来彻底的新局面。

但也有不少人极为警惕,他们清醒地记得1953年美英合谋推翻伊朗民选总理摩萨台,扶植巴列维王朝的历史教训,更对近二十年里美军输出民主”的残酷现实心有余悸,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的下场,哪个不是一地鸡毛?

一位伊朗国内的温和派学者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美国的炸弹不能带来自由,最多只会让德黑兰变成下一个摩苏尔,更让局势复杂的是,流亡海外的伊朗人群体同样分裂严重,前王储雷扎·巴列维高调宣称:哈梅内伊垮台已不可逆,并呼吁军队倒戈全民起义,对他而言,这是海外反对派苦等多年的最佳机会。

持不同意见的海外知识分子,学者却警告:如果西方真的军事介入,伊朗将陷入漫长的内战泥潭,而反对派也会被贴上外来代理人的污名,最终丧失正当性,而最令人唏嘘的是:五年前,当美军暗杀伊朗名将苏莱曼尼时,全伊朗几乎空前团结,从温和派到强硬派,暂时搁置分歧,共同谴责美国的挑衅。
但现在面对更大的战争威胁,国家存亡之危,本该团结一致对外的时候,反而开始内讧;本应全力求稳的阶段,却有人开始借刀杀人,伊朗似乎正站在悬崖边缘,但这一切也和自己的各种操作脱不开关系,中国已经是很仁至义尽了,接下来就看伊朗会怎么样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