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磁钟乡赵家后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荒地。这块荒地的蜕变,是三门峡市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助力赵家后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真实写照,更是该村脱贫群众得实惠的一个生动实践。

“自从种了火龙果,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收入高了,钱袋子鼓了,村庄越来越美了!”赵家后村党总支书记贺连安感叹道。

2019年,是贺连山离开家乡在外打拼的第二十个年头。彼时,已在大城市落脚的他看到建设“五个湖滨”的号召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这一年,也是三门峡市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帮扶赵家后村的第四个年头,如何带领村民找到致富门路,一直是该局领导班子致力破解的难题。

经过不断调研、比较和摸索,他们“咬定产业不放松”,决定踏踏实实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产业,走出一条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当地种植的火龙果汁水丰富、果肉脆嫩,但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时任赵家后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郑占强回忆道,“我们认为火龙果产业不失为一个带动村民致富的好产业。”

就这样,贺连山作为第一批种植火龙果的村民,2019年,在三门峡市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协调下,为他申请了6万元免息贷款,并在“五一”前夕,组织10余名青年党员与他一起栽下了这片“致富树”。

“挂果第一年,亩均产值就有6500多元,当年收入近十万元。”贺连山激动地说,“不仅如此,烟草公司还帮忙引进补光技术,冬天也能收成,一亩地一年能增收一两万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城区烟草专卖局资助赵家后村打造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供图

“真没想到,这一颗颗‘红果果’竟能化身村民增收的‘红票子’。”随着火龙果苗的成熟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更多村民看到了火龙果种植的甜头,纷纷选择返乡加入种植大军。

产业兴旺后劲足。在捐资金、送技术的同时,三门峡市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协调农业科技公司与村子签订协议,打造火龙果种植基地,并引入“公司+合作社+帮扶户”运营模式,设立栽植、田间管理等岗位,聘请农业专家给村民上课,指导大家种植火龙果。

找准了路子后,短短几年间,三门峡市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就带动全村发展起了600多亩火龙果种植基地。

“能在家门口就业,感觉真的很好。一天工作8小时,其他时间还可以照顾一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平均下来一个月有3000多元。”村民张耐针欣慰地说道。据了解,目前火龙果基地吸纳的14户帮扶户均已脱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三门峡市城区烟草专卖局青年党员在火龙果基地义务劳作。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供图

“过去,总觉得当农民苦、利润还低,没想到现在一年能赚十几万元,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烟草公司帮助我过上好日子……”谈及未来打算,贺连山说,“我准备让儿子也回家参与火龙果种植,他有文化、有能力,一定能比我做得好。在市区买房的钱,我都给他凑好了。”

如今的赵家后村,产业强了、环境美了、生活富了。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种植基地绿绿葱葱,村容村貌整洁漂亮,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不少村民门口还停着小轿车……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微风里徐徐展开。(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郭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