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坤又双叒翻车?改编红歌被全网追着骂,再不收手或将晚节不保?

其实早在2017年,他就在某综艺上唱了这首电子混搭说唱版的《游击队之歌》,当时就引起过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最近,他又在长沙演唱会上,若无其事的唱响,本以为会受到粉丝追捧,却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6月14日,知名编剧于雷更是直接开炮:"篡改红歌还是人吗?对得起先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学兵队后人听到之后也不再沉默,要求他立刻下架歌曲公开道歉。

杨坤团队还狡辩说是为了吸引年轻人传承经典,结果网友的抵制让其当场打脸。

尽管爱国流量火热,但当下年轻人是最拎得清谁是真爱国,谁是卖情怀蹭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边杨坤被骂到祖坟冒烟,转头再看看刀郎在演唱会上唱《映山红》的名场面。

穿个简单黑衬衫往那一站,开口就是"夜半三更盼天明",怎么偏偏没人骂刀郎是卖弄情怀呢?

没花里胡哨的编曲,就靠一把嗓子唱出了岁月感,台下观众直接集体大合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刀郎在他的巡回演唱会中,从成都到北京,走过的七个城市里,都安排了红歌演唱环节。

他独特的嗓音,将《绣红旗》《怀念战友》《映山红》《我的祖国》等红歌,唱到了歌迷的心坎里。

刀郎在武汉演唱会上唱响红歌时,现场气氛更是催人泪下,万人大合唱的场面震撼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唱红歌,一个被夸"用灵魂致敬经典",一个被骂"把先烈热血当娱乐素材"。

有网友锐评:"刀郎唱的是情怀,杨坤整的是花活,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杨坤为啥成全网黑体质?这些改编方式太致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斗志昂扬、充满战斗气息的《游击队之歌》,突然变成了靡靡之音,实在不该。

红歌秒变迪斯科,去听了杨坤改编版的都“蚌埠”住了!

原版《游击队之歌》那是贺绿汀在抗战前线写的,歌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唱的是战士们的血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来刚到前线,就被抗日将士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

他在山西临汾的一个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当场创作出了这首经典之作。

在杨坤的改编下,全是技巧没有感情,让人听不出保卫祖国的坚定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了说唱,再配上电子合成器音效,硬生生把抗日战歌改成了夜店神曲。

这哪是改编?分明是把历史当橡皮泥随便捏!

历史功课没做足,先烈热血当背景板可能杨坤都不知道这首歌咋来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抗战爆发,贺绿汀跟着学兵队蹲前线,亲眼看见游击队员啃树皮打鬼子,才写出这斗志昂扬的曲子。

结果他改编的时候,怕是只记得"经典"字,忘了经典里装的是先烈的血和泪。

这首歌当年激励了多少战士,就这么拿来当流量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料缠身口碑崩,这次翻车早有预兆说真的,杨坤这次被骂还真不冤。

杨坤的口碑下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过往的作品和言行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2002年,杨坤凭借一首《无所谓》横空出世,独特的嗓音确实吸引了不少听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杨坤的创作逐渐显露出疲态。

近年来,他的新歌反响平平,甚至陷入了抄袭的争议之中。

往前算,当年《泥巴》这首歌在网络爆火的时候,就被人吐槽"歌词比小学生作文还直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都维护他说,就是因为朗朗上口还接地气,才能火起来。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这首歌的词,怎么跟一首儿歌那么像,甚至有部分几乎分毫不差。

还有他参加综艺当导师时,毫不留情的怼选手"你这水平别混乐坛了"被批尖酸刻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的成名之路走的顺畅,就看低其他新起之秀,难道导师不该是引导为主吗?

他这几年不是在翻车,就是在翻车的路上,这次改编红歌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红歌能改编吗?千万记住这几条底线别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红歌可不是普通流行歌曲,《黄河大合唱》里的家国情怀,《东方红》里的历史分量,哪首不是浸着先烈的汗水?

改编可以,但有些人确实是打着爱国旗号,来蹭流量的,至少先看看央视咋做的。

央妈用交响乐重新编曲《十送红军》,保留原曲旋律又增加层次感,既让年轻人接受又没丢了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这些歌不是艺人博眼球的工具,是民族记忆的载体,玩梗可以,玩脱了就是作死。

从杨坤到之前改《东方红》的云朵,总有些艺人觉得"改编就是创新",却忘了创新的前提是尊重。

刀郎为啥能被夸?人家唱歌时眼里有光,心里有敬畏,大家对此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