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5日,中东局势迎来突破性转折。以色列国防军高调宣布完成对德黑兰的大规模空袭,声称摧毁了伊朗核设施与燃料储备,但紧随其后的却是伊朗更为猛烈的反击。凌晨4点,两轮导弹突袭如惊雷般砸向以色列——第六轮与第七轮打击分别瞄准海法港口和最大城市特拉维夫,尤其是特拉维夫在24小时内第二次遭到轰炸,这在以往冲突中极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整个以色列上空警报声几乎没停过。伊朗领导的 “抵抗之弧” 集群正用实际行动改写战争规则。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像成群的麻雀,突破了以色列自以为固若金汤的第一道预警线。戈兰高地、地中海沿岸,到处都是红色空袭警报闪烁,这场景让不少军事专家都惊掉了下巴——要知道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可是号称 “世界最强”,现在却被造价仅1万美元的无人机打得焦头烂额。

最让以色列头疼的是这种 “不对称打法”。伊朗的高超音速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确实造价高昂,但架不住自杀式无人机 “蜂群战术” 的消耗。一枚300万美元的 “爱国者” 导弹去拦一架1万美元的无人机,怎么算都是笔赔本买卖。现在伊朗明显学聪明了,下一波攻击目标瞄得极准,港口、电厂、水厂这些战略基础设施。想想看,一个国家断水断电、港口瘫痪,经济大动脉被掐断,就算军事上没败,老百姓日子也过不下去了。伊朗还盯上了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和机场,这分明是要从根上废掉以色列的经济命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冲突突然成了面镜子,照出了不同国家的真实战力。看看俄罗斯,同样被美国带着一堆盟友围堵,乌克兰到现在也就靠无人机搞点偷袭,还大多被俄军拦下来了。再看以色列,被伊朗带着一众中东武装打得防空网濒临崩溃,这反差可太直观了。平时西方媒体把美军和以色列的装备吹得天花乱坠,什么 “全球最先进防空系统”“无敌导弹拦截率”,真到实战的时候才发现,纸面数据和真刀真枪打起来完全是两码事。

说句实在话,俄军这仗打得真不算差。人家面对的可是整个北约的军事支持,武器禁运、情报共享、经济制裁全上了,还能稳稳扛住。再看以色列,现在被伊朗的 “导弹雨” 打得手忙脚乱,连美军部署在当地的 “萨德” 反导系统都有点扛不住了。五角大楼紧急开会,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直接取消访问越南的计划,掉头就往中东开,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去给以色列救火的。但问题是,美军下场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当年在阿富汗耗了二十年都没搞定,现在面对伊朗这个硬茬,恐怕没那么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战局已经进入僵持阶段。伊朗15日凌晨的导弹数量看着比14日少,但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效果明显提升,以色列的拦截效率直线下降。两边现在都只剩进攻模式了,就看谁先撑不住。伊朗这边的 “抵抗之弧” 还没使出饱和打击的杀招,估计是在等一个最佳时机给以色列致命一击。而以色列呢,明摆着是想把美军拖下水,但就算美军来了,又能派多少兵力?真要和伊朗全面开战,美国国内恐怕没几个人愿意。

更关键的是,这场冲突正在撬动全球格局。如果伊朗能持续压制以色列,甚至把美军拖入中东泥潭,那美国的全球霸权可就真要动摇了。现在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已经开始瞄准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要是这些 “钉子” 被一个个拔掉,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将一落千丈。反过来讲,如果以色列靠美军支援稳住阵脚,那中东的火药桶只会越烧越旺,未来局势更难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战争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它撕开了现代战争的遮羞布。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高科技武器,在饱和式攻击和低成本消耗战面前,优势正在迅速瓦解。当伊朗用1万美元的无人机消耗以色列300万美元的导弹时,当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面对整个北约的围堵时,我们突然发现,现代战争的胜负手,可能根本不在那些花哨的装备上,而在谁更能扛、谁的战略韧性更强。

现在尼米兹号航母正在开往中东的路上,五角大楼的会议还在继续,伊朗的 “抵抗之弧” 也在积蓄力量。这场冲突就像滚下山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对于以色列来说,能不能顶住接下来的 “导弹雨”,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于美国来说,要不要深度介入,关系到全球霸权的维系;而对于伊朗来说,这场仗不仅要打,还要打出中东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可能改写历史。只是苦了那些被卷入战火的平民,断水断电的日子不好过,防空警报下的生活更是煎熬。希望这场冲突能早日平息,但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和平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