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是一项专业又复杂的事情,并非所有人都能胜任,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程度决定了诉讼的输赢。想要好的诉讼结果,除了找律师,当事人还可以找哪些人代为诉讼?亲戚朋友有案子,可以帮忙打官司吗?本文只探讨民事领域自然人代为诉讼的相关规定。

一、民事-代理人

在民事领域,自然人可以通过代理人代为诉讼,代理分为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两种。

法律依据1:《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法律依据2:《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三条:代理包括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

二、民事-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民事诉讼,主要针对的是当事人属于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即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3:《民事诉讼法》(2023年修正版)第六十条: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法律依据4:《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5:《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6:《民法典》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法律依据7:《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民事-诉讼代理人

(1)自然人可以签署授权委托书,委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近亲属或所在社区、单位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的朋友不具备诉讼代理资格,不能代为诉讼。

法律依据8:《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2)当事人的近亲属,以法律认定为准,不以公序良俗的朴素价值观为依据,出庭时应提供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法律依据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年修正版)第八十五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可以当事人近亲属的名义作为诉讼代理人。

(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依法持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的人员,只能代理参加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不能代理刑事诉讼。曾担任法官的要回避原任职法院的诉讼活动。

法律依据10:《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版)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法律依据11:《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民事-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

(1)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

法律依据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不得委托其作为诉讼代理人。

(2)系受理案件人民法院离任的审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但系当事人近亲属的除外

法律依据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1〕12号)第八条: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事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的除外。

本条所规定的离任,包括退休、调离、解聘、辞职、辞退、开除等离开法院工作岗位的情形。本条所规定的原任职法院,包括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曾任职的所有法院。

(3)系受理案件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法律依据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1〕12号)第九条: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所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4)系受理案件人民法院的陪审员或者人民调解窗口调解员

法律依据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八条: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5)公民代理诉讼禁止收取报酬

法律依据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民代理合同中给付报酬约定的效力问题的答复》(2010年9月16日):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的公民个人与他人签订的有偿法律服务合同,法院不予保护,但对于受托人为提供服务实际发生的差旅费等合法费用,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给予保护。

五、特殊规定-离婚案件

离婚案件中,原则上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都应出庭,除非当事人不能表达意思,特殊情况需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法律依据17:《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